《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1 16:51: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快读默读,借助图示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借助阅读提示,关注人物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形象,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加深对“长征精神”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篇课文——

  生:《桥》和《穷人》。

  师:你有什么收获吗?(出示单元篇章页及《桥》《穷人》两篇课文页)

  生:我知道了这些都是小说。学习小说时我们要关注人物、情节、环境。

  师:是呀,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生:我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感受人物形象。

  师:真不错,你告诉了我们品读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生:我有补充,我们在读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时也能感受人物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这组课文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小说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再去认识一位革命英雄人物。

  (全班齐读课题)

  二、出示课前提示,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示给我们提了哪几个学习要求。(出示课前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2.再找出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读一读, 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师:好,明确了学习要求,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

  三、借助图示,梳理情节

  师:这是一篇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圈画“长征为背景”)刚才有同学已经说了,小说的一大要素是故事情节。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呀?

  生:34个。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怎么来梳理清楚故事情节呢?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谁有好方法?

  生:可以关注课文中的时间词,来划分课文的板块。

  师: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并尝试概括出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情节。

  生:小说的核心是人物,我们可以关注人物所做的事,来梳理课文内容。

  师:嗯, 不错, 那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生:老班长。

  (师板贴:老班长)

  师: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

  生:小梁。

  师:也就是文中的“我”。(板贴:小梁)

  师: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 我们来完成学习单中的第一题。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学习要求。(出示)

  学习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概括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情节。

  (师指名读学习要求)

  师: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完成图示,师巡视指导。)(师投影两份学生作业,生交流。)

  图片

  师:我们先来校对一下你圈画的时间词。

  生:第4自然段的“一天”,第6 自然段的“有一次”,第 20 自然段的“第二天”,第24 自然段的“这天上午”。

  师:你们圈对了吗?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学习单。

  师:他们都非常棒,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了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情节。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列。

  生: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觉得都可以。

  师:我也认为都对。那第二列呢?

  生:也都没问题。

  师:那么老师要问了,是谁发现了谁的什么秘密?

  生:是“我们”发现了老班长都把好吃的留给了“我们”吃的秘密。

  师:是这样吗? 谁能说得再准确些?

  生:是老班长为了照顾好“我们”,自己却只吃鱼骨头、嚼草根。

  师:是呀。好,我们再来看第4列,有区别了,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第一个好,因为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他找鱼救老班长是没有救成的, 所以概括成“悲壮牺牲”更好。

  生:我认为是第二个准确,因为“珍藏鱼钩”就能代表老班长已经牺牲,那么它前面还有一个重要情节在写小战士们找鱼救老班长。

  师:两位同学意见不一样,我们去看看“这天上午”这一部分到底写了什么。

  (生默读)

  生:这一部分是第24 自然段到第30 自然段, 这一部分在写老

  班长昏迷不醒,战士们去找鱼想要救老班长。

  师:是的,所以我们把这一条也列出来了,可以使得情节更加完整。现在,请大家修正下学习单。

  (生自主修正学习单)

  师:修改完之后,请同学们借助这个图示,同桌之间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同桌间互相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巡视指导。)

  四、聚焦朗读,初识人物

  师:了解了课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哪些语段打动了你呢? 请你把它们画出来。

  (生读课文,画出打动自己的语段。)

  师:请你来读一读,跟我们

  分享。

  生: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生: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生: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生: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要分享,好的。那么就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相朗读分享打动自己的语段)

  五、搭建支架,感受形象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这一部分打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投影出示学生所画课文片段)

  他摸了摸嘴, 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

  们还先吃呢。”

  师:请你来跟我们分享。

  生:我从“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这两句看出,老班长明明没有吃,但还是装作吃了的样子,来掩饰他把鱼汤留给“我们”吃的事实。

  (师板书:摸嘴、回味)

  师:这位同学他抓住了“摸嘴、回味”这两个关键词,谈了自己的感受,真不错!那么透过这两个词,请你再想象下老班长此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生:怎么办?被小梁发现了。但是“我”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他,“我”不能让战士们知道“我”只吃鱼骨头。

  生:我发现老班长其实是在撒

  谎,他借着这两个动作在极力掩饰。

  师:是呀,他明明没吃,却要掩饰自己已经吃过了,所以他摸嘴、回味。

  生:我觉得老班长可能在想,如果“我”告诉小战士“我”没有吃过,那么两个小同志可能会过意不去,他们也就不吃了,那么病情就容易加重。

  师:嗯,他一直在为小同志们着想。来,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那么同学们,他为什么自己不吃呢?联系上下文找找,看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我联系第15 自然段发现,在这个茫茫草地,老班长有时等到半夜鱼也没有上钩,翻遍了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由此我知道在这里食物是很难寻找的,所以老班长要把食物留给这些小战士,留给病人们。因为他身上有这个担子,有这个责任。

  师:是呀,食物很难找,小同志们又病得很厉害,所以老班长只能够极力地掩饰。

  师:我们刚才联系着上下文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相信你阅读完会更有感触。

  (师出示资料,生阅读。)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他们有的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 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没有能吃到野菜的战士,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

  红军战士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 这些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红军过草地时太不容易了,他们没有食物吃,都吃起皮鞋、马鞍子,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

  生:战士刘英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走出草地像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

  师:是啊,所以老班长为了帮助小战士们走出草地,把鲜美的鱼汤都留给了他们,自己吃鱼骨、嚼草根。

  师:那么此时小梁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的感受如何?

  生:小梁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师板书: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师:同学们,“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非常非常难受,感觉自己愧对老班长的这种说不出的痛心。

  师:那如果此时你就是小梁,你会想些什么?

  生:老班长为了“我们”竟然付出了那么多,自己还不舍得吃一点

  鱼肉,喝一点鱼汤。老班长为了“我们”的健康,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我”真是太难受了。

  师:你会心疼老班长。

  师:谈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呢?

  生:一位关爱战友的老班长。

  (师板书:关爱战友)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默默奉献、责任心强的老班长。因为“我们”没东西吃,他就整夜整夜合不拢眼。作为炊事班班长,他的责任心很强。

  (师板书:默默奉献、责任心强)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老班长。因为组织要他照顾好“我们”几个小战士,所以他守着这

  份职责,愿意付出一切也要带“我们”走出草地。

  (师板书:忠于职守)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部分吧。

  (师出示课文第6~11自然段,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抓关键词、补白内心、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等方法,感受到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后面的部分吧。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小贴士。(出示学习小贴士,指名读。)

  1.关注人物言行和心理,圈画关键词,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批注你的感受。

  2.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关键词摘录在词卡上, 做好汇报准备。

  师:明白了吗? 那么开始吧。

  (生自主阅读,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已经批注好了,可以在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师巡视指导,分发词卡。生合作交流,整理感受,书写词卡。)

  师:如果你们组已经整理好了,可以派代表把词卡贴到黑板上。

  (生板贴词卡,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抓住的关键词非常

  多。老师把它们整理一下,这几处是一样的,我们将它们合并。好了,我们来看,这一处“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很多小组都关注到了,哪组先来分享?

  生:我发现这是对老班长的神态描写,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见“我们”不喝鱼汤,甚至有些生气,从中我能体会到老班长对“我们”的关爱。其实这时候他自己也没吃饭,他都完全没顾及自身。

  师:你从老班长的神态描写中读出了人物品质,真不错。

  生:对这一处我们组有补充。结合资料可知当时的食物极其稀少,老班长每天夜里去摸鱼,而且摸到鱼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候他

  见“我们”都不吃了,又是生气又是担忧。而且联系上文可知,小梁发现了老班长吃“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嚼草根,他还担心小梁会把这个秘密告诉其他小战士, 所以这里“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也是对小梁的提醒。从中我也能感受到老班长心里只有“我们”以及他的尽职尽责。

  师:哇! 你们组通过联系上下文,借用着资料,对这一处体会颇深。来,带着这份感受,请你们组读好这一部分。

  (生读)

  师:那么其他组呢? 还有什么学习收获吗?生:老师,对于他们说的“找鱼不容易”,我从第15 自然段中读出来了。这里写到老班长每天“等到半夜”“翻了多少草皮”“找野菜就得一颗一颗地摸”, 我课前查阅了资料,松潘草地有很多的沼泽泥潭,一陷下去就很难脱身。而文中老班长更是在半夜摸着黑去弄鱼饵,这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给小战士们寻找食物啊!

  师:你很会学习,课前就去了

  解了这片草地。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小视频,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师播放视频)

  师:了解了这个背景,相信你们能读到更多。其他组呢?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们组关注的是第23 自然段里的“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师: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这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联系上文我知道了老班长把一切能吃的都给了“我们”,所以自己才变成这样。这样的外貌描写读着让人感觉非常心痛。我又从后文得知,老班长最后牺牲了,说明此处是在为后文做铺垫,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我们”送出草地。

  生:我补充他说的。这里“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与“饱满的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老班长虽然自己已经十分瘦削,但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一直用激昂的

  情绪鼓励着“我们”,让“我们”能走出草地, 体现出了老班长积极乐观、默默奉献的形象。

  师:好!老师发现大家抓住关键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借用资料,从对老班长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得非常非常多。那么,这里还有几组摘录的不是对老班长的描写, 而是描写小梁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摘录的是第21 自然段的“这个碗有千斤重”。我感受到这个碗里盛着的不是一碗普通的鱼汤,而是老班长对“我们”千斤重的爱。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也说了,老班长找到鱼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以此时小梁拿着盛鱼汤的碗会觉得有千斤重。

  生:我们组关注的是对小梁的另一处描写,在第22 自然段。这里说“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我想小梁此时心里一定很难受,很矛盾:如果不喝这个鱼汤,会辜负老班长的一番心血;如果“我们”喝了,想必老班长又没东西吃。“我”已经知道了老班长的秘密,但是“我”又不能告诉其他小战士……“我”想跟老班长一起分享鱼汤,但他绝对是不肯的。所以“我”的心情是无比复杂的,就像塞了铅块似的。

  师:是呀,你把小梁的内心解读得非常到位。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老班长对“我们”的——

  生:爱! 关怀!

  六、聚焦板书,明晰写法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大家完成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生:上面一行是对老班长的描写,有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下面一行是对小梁的描写,侧重于心理活动。

  图片

  师:文章赞颂的是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小梁的心理呢?

  生:小梁的心理活动能起到侧面烘托作用,突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师:的确,读小说的时候,我们除了从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还可以从课文中塑造的其他人物的侧面描写来感受主要人物的品质。

  七、探究“鱼钩”,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能来说说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吗?

  生:我觉得“金色”不仅仅是这枚鱼钩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还是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光芒。

  生:我知道了“金色的鱼钩”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闪耀的革命精神。

  师:来,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出示,生朗读。)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总结,出示课后作业。)

  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你能为它写一段介绍词吗?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 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 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 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 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 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 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 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 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 救

  做鱼钩 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教材理解】

  本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情简介】

  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再见了,亲人》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难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1、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

  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行动: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1、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3、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1、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2、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3、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1)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2)引导学生谈体会:(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3、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作者情感的艺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尺度,促进学生与教材的情感交融。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也陶冶了他们真善美的情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描写,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格。

  学习难点:

  通过讨论“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引导学生由外表到内心世界的思考、体会,深刻感受老班长的崇高思想境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创造的?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长征时期发生的一些感人的小故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2、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很感人,想亲眼看一下那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情景吗?(播放《长征》中的感人片段。)

  3、过渡:看了录像片,想对那些红军战士说点什么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长征路上的老班长,走进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5、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人物形象在背景的衬托下更鲜明凸现。交流长征故事,播放长征片段,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这些词语都读准了吗?指名读,齐读。

  颧骨、两鬓斑白、青稞、搪瓷碗、熬、收敛、疙瘩、奄奄一息、抽噎、红绣

  2、出示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指名读句子。

  在脸上指出“颧骨”、“两鬓”。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2、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炊事班长,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却永远的倒下了,为什么?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品读金色

  1、自主学习,读、划、思、写。

  老班长的舍已为人,使三个年轻的战士胜利的走出了草地,让战士们

  永生铭记在心;老班长不惜牺自己的崇高品质,也让我们动容感叹。同学们,读课文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划一划,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为本文篇幅较长,所以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读,这样就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留下了最大的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中,才会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次比一次感悟得深。】

  2、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一名组员先说明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然后就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组员如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更深的感受,可以提出异议或补充。

  3、学习反馈,交流补充,随机点拨。

  片断一:偷偷硬咽鱼骨头(第8段)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平时不小心吞过鱼刺、鱼骨头吗?什么感受?老班长不沾丁点儿味美鲜鱼,却躲着战士们啃、吞难以下咽的鱼骨头,为的是什么?

  (2)老班长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此时,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震惊、震憾、难受、不忍。)

  (3)能把这种震惊、不忍融入到朗读当中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老班长的行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战士们受一点累,他的这种父亲般的关爱让我们感动。(板书:偷偷硬咽鱼骨头、行动)

  片断二:放弃休息找吃的(第15段)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儿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1)老班长在钓鱼、找野菜时,战士们在干什么?读读句子,从加点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弃休息张罗食物,寻找食物艰难困苦、照顾伤员尽责尽力。)

  (2)感情引读:

  老班长为了让伤员们吃得好一点——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为了不辜负党的委托,任劳任怨——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照顾伤员尽责尽力,日夜操劳——有时候等了半夜……

  (3)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伤员吃得好一点,日夜操劳,竟然把眼睛都给瞅坏了。老班长的实情诉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尽职尽责,他的任劳任怨让我们感动。(板书:放弃休息找吃的,语言)

  片断三:命令战士喝鱼汤(第20段?——第22段)

  (1)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在笑容背后,蕴含着老班长怎样的内心想法?

  (第一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老班长是个尽职尽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地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了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营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

  第二次笑,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作者用词是如此的准确。)

  (2)面对这少之又少,来之不易的鱼汤,我觉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咽下了这这异常珍贵、饱含真情的鱼汤,我觉得——(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我的心“塞了铅块似的”沉重?

  (3)老班长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战士们喝下鱼汤,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他的无私、舍已令我们感动。(板书:命令战士喝鱼汤,神情、语言)

  (4)分角色感情朗读。

  【安排讨论“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表面看来是着眼于老班长的外表的,但是正是这种由外表到内心的思考、体会,更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无限关心他人的革命老战士那种崇高的思想,并深受感动。这样的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还有益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有益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片断四: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8段——第32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已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老班长说什么?(板书:奄奄一息让鱼汤,语言)

  (3)激情范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老班

  长的手垂了下去!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学生悲痛呼唤老班长。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对于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要抓住朗读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读好,而且让学生多读,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样才能加深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感情朗读。

  五、拓展金色,读写结合

  有一天,你成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将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引导学生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这样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教材解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革命理想”而选编的一篇经典的革命传统文章。作者杨旭满怀深情地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耀着他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慢慢道来。课文抓住外貌、神态和言行等方面对“老班长”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中有多处对“老班长”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如,“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表现了“老班长”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光辉的思想品格,读起来令人感动,令人敬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使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文前安排的“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将从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稞、胁”等10个生字及其在本课中组成的“青稞、威胁”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4.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咱们上学期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还有印象吗?谁来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金色的鱼钩。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注意这个“鱼钩”的“钩”字右边里面的写法,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3.我请同学来读课题。我想问一下,当你读这个课题的时候,有什么疑问?谁还有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七律·长征》导入新课,内容自然衔接,主题完全吻合,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将新旧知识前后勾连,融合贯通。同时,还巧妙地揭示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情感铺垫。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题之后让学生质疑,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起了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要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打通教材的脉络。我们还要仔细分析学情,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可能在导入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话可说。】

二、读准字词,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高颧骨 青稞面 搪瓷碗 搀一段 碗筷威胁 鱼饵 收敛 抽噎 瞻仰 粗糙夜色弥漫 无边无涯 热气腾腾 奄奄一息

  3.出示带多音字的词语“和着”和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指名读,齐读。说说“和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演一下。再了解“和”的其它读音。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能抓住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来说。先同位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逐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此环节中,将课文中的生词和一些难读的词语集中出示认读,特别挑出“和着”这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进行认读,很有必要。生字词都能读正确了,课文自然也就能够读正确、读通顺了。做实了这一步,也为后面的理解内容扫清了字词障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长文读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紧扣提示,研读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出批注。

  2. 四人小组交流。出示交流提示:组内一位同学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余同学若有不同感受可做补充发言。接下来,换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其余同学可做补充发言。后面依次进行。

  3. 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先说说“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再结合课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重点交流以下几个场景中“老班长”的言行。

  (1)吃鱼骨头的.场景。(相机导学: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等词句体会老班长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读出体会到的情感。)

  (2)命令喝汤的场景。(相机导学:从这一部分描写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除了描写“老班长”的语言,还描写了“老班长”的什么?)

  (3)奄奄一息的场景。(相机导学:“老班长”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段话。)

  4.在这些场景中,作者侧重对“老班长”哪方面描写?(言行、神态)文中除了对“老班长”的言行、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还有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请你快速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指名交流。男女生分行读句子。

  (2)讨论:如果文中不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好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阅读教学要善于抓住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过多讲解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更应如此,阅读训练的重点就是将本单元前面几课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阅读实践。在此环节中,教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让学生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出批注。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直奔本课阅读训练重点。教学中,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阅读,与文本对话,静思默想,浸润熏陶。把课堂还给孩子,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接下来,小组交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沟通产生灵感,碰撞催生智慧,这就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做好了铺垫。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只抓住一两处地方巧妙点拨、引领,不做繁琐分析和细碎讲解,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完成课内拓展阅读训练省下时间,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5.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理解。

  (2)假如你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当你看到这“金色的鱼钩”时,你想对“老班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披文入情,在经历文本的阅读之后,他们的认知得以更新,体验得以加深,心灵得以陶冶,情感得以激荡。此时,让学生开口表达,自然是水到渠成,情动而辞发。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表达,指向语用,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还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更是语文教学本该固守的底线。】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你知道作者是怎么写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吗?学生交流之后,总结本课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歌德说:“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却对大多数人是秘密。”阅读教学需要关注表达方法,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探究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去发现表达和写作的秘密,以实现文法双收,言意兼得,知能并进。】

  2.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呢!我们再来看一篇。(出示《草地夜行》),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想想你体会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当下,我们的阅读还不成体系,尤其是课外阅读,大多过于放任,对学生的训练不做要求,没有目标,仅是读读而已,一读了之。在这里,将同样反映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故事《草地夜行》引入课内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的另一语文要素“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增进了学生对长征这一中国工农红军伟大壮举和革命先辈崇高品质的了解,同时还让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这一篇文章中。由此,积极创设阅读实践的环节,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使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地生根,长叶开花。】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 推荐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七根火柴》。

  【设计意图:新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停止,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架起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生活中拓宽阅读的渠道,开阔阅读的视野,提升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习惯。】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4-10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04-12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01-31

【精华】金色的鱼钩教案三篇08-19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04-28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4-15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4-16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04-17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