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1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收获、榨油、体面
可惜、居然、爱慕、茅亭
2、板书:21、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5)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三、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四、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里出现的二会字。
2、从叙述毛主席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爱护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思想品质。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对表达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事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事。读题目,根据题目提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课文出现的二会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学生发言汇报后,到黑板上板书。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四、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从课文记叙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关心、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五、课外拓展
体会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1、提供《彭老总拒游北海》、《周总理雨夜借书》给学生阅读。
2、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泽东,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
3、质疑,教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
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2、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六、板书设计
28x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详)
在花山劝喝茶(详)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夜以继日)帮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8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激发想象,发展为本。]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1)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⑵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⑶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1)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给群众泡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2)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3)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4)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⑵“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小故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的好品质。
2.知道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及这样安排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群众生活的,并知道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教学难点
懂得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就是重点材料,要详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大家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写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二、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花山(见参考)
三、学生预习课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四、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1.请乡亲们来碾米;2.请乡亲们喝茶;3.帮乡亲们推碾子。)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七、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哪几件事?
2.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呢?作者借这三件事要表达什么感情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读一读你划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读第一件事,提问
①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语言)
②默读,划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
③朗读毛主席的语言描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四、读第二件事,提问
划出课文中毛主席的语言,然后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军民鱼水关系,这也正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板书:不搞特殊化。
(分析时,投影打出毛主席说的话。)
五、自学第三件事
1.默读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2.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六、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品质。)
(二)看全文,围绕这个中心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中心。)
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两方面:思想上受到了什么教育?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花山-初一记事02-25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乞巧教学设计12-16
《草原》教学设计04-28
《第几》教学设计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