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识字《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识字《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
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预设:
(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2.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贴窗花、放鞭炮)
(2)交流: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记生字“贴”。
①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及情景图片。
②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4)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指名读。齐读,读出韵律美。
(5)指导书写“贴”。
①出示“贴”字。想一想:这个字与已经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
②比较“站、战一贴”,找出共同点。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写“贴”的偏旁“贝”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学习第二句。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宵”。
出示词语“姓肖、元宵、消息、削铅笔”,比较“肖、宵、消、削”,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
(3)识记生字“巷”。
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学生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再说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别是什么。
(4)引导理解“人如潮”。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人如潮”的意思。出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看花灯的情景图,引导理解:宽宽的街道、窄窄的巷子里到处都
是看花灯的人,非常热闹,这就是“人如潮”。
(5)请学生说说看花灯的热闹场面。拓展交流: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节?
(6)引读: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街”。
①引导回忆熟字“封、桂、挂”,说一说写“街”字时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街”字的左、中高,右边低,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习第三句。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识记生字“祭”。
①与“察”比一比。
②出示“祭”的甲骨文啊,描述: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2)指导朗读。
引导: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这一句,提示:声音稍稍低沉。
(3)引导理解祭扫习俗:清明时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怀念。
(4)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四句。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舟”。
出示龙舟图片,配上文字“龙舟”,学生认读词语“龙舟”。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含“舟”字的词语?
(3)识记生字“艾”。
你在哪儿见过“艾”字?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教师补充: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为什么要插艾草呢?据说插了艾草能驱邪避毒,求吉祥,纳百福。
(4)识记生字“堂”。
利用意义识记,“堂”最早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子,我们把能开大会的房子叫“礼堂”,你还知道哪些含“堂”字的词语?(澡堂、课堂、酒店大堂)
(5)播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学生观看。
(6)观看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再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舟”。
①请学生观察“舟”字的结构及笔画。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舟”是独体字,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指导书写“艾”。
①引导回忆熟字“义、文”。
②学生尝试描红、练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提示:写“艾”时,撇、捺要舒展。
5.学习第五句。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指名读,正音。
提示:“乞、巧”2个字都是第三声,2个第三声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第二声。
(2)交流: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3)引导理解“乞巧”。
出示:牛郎织女相会的图片。
引导: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教师介绍: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欢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乞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提问:“乞巧”的意思是什么?(乞求心灵手巧)
(4)识记生字“乞、巧”。
与熟字比一比:吃----乞。
组词:乞求、乞讨;巧妙、巧手、心灵手巧。
(5)识记生字“郎”。
与熟字比一比:朗----郎。
提示:“郎”在古代常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牛郎、卖油郎等。所以“牛郎”的意思是什么?(放牛的人)
(6)指名读,齐读这一句。
四、抄写词语,增加积累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饼、赏、菊”3个生字,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中秋、转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六至八句,了解中秋、重阳2个传统节日。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至五句,了解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文识字。
2.学习第六句。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指名读,正音。
(2)指导识记生字“饼”。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②唤醒生活经验:月饼的品种多样,你都吃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月饼?
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学生认读:
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产地不同)
桂花月饼梅干月饼豆沙月饼冰糖月饼(馅料不同)
(3)指导朗读:八月十五过中秋,圆圆的月亮当空照,一家人赏月吃月饼,多么幸福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4)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七句。
(1)过渡:过完中秋节,不久就是重阳节,重阳节里大家喜欢做什么?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2)指名读,正音:“重”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óng,“赏”是翘舌音。
(3)指导识记生字“赏”。
①与熟字比一比:常赏。
②组词:欣赏、观赏。
(4)指导识记生字“菊”。
①出示菊花图片。
②认读词语:菊花、白菊、赏菊。
(5)引导理解“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6)指名读,齐读。
(7)拓展:重阳节的时候,你们学校开展过什么活动?
(8)指导书写“敬”。
①出示“敬、放”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放”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敬”,左宽右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④学生练写。
4.学习第八句。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朗读:新春到,大家可真高兴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齐读。
(3)创设情境读:“团圆”就是过年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团圆”就是过年时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回去看爷爷、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多开心,多快乐呀!再读这一句。
(4)指导书写“转”。
①出示“转、车”2个字,学生回忆熟字“车”的写法,比较“转”字中的“车”与之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车”变成车字旁,横变成提,并且笔顺也发生变化,先写第三笔竖,再写第四笔提。“转”的第七笔是竖折折,“专”的第二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④学生练写。
(5)指导书写“热”。
①出示“热”字:仔细观察,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回忆熟字“点”字四点底的写法。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第五笔是横斜钩,四点底要写得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④学生描红、练写。
(6)指导书写“团、闹”。
①出示“团、闹、闭、闪”一组字,学生回忆熟字“闭、闪”的写法,找出共同点。
②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学生写字情况。
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门字框要写得方正。
(7)展示与评议。
①展示学生本节课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
②学生再次练写。
二、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三、了解节日,排列顺序
1.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春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观察:春节在哪一天?农历日期是哪一天?公历日期是哪一
天?通过多个年份的日历页面比较,让学生明确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2.出示多个年份的含清明节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清明节用的是公历日期,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3.出示多个年份的含元宵节、端午节等5个节日的日历页面。
引导发现:这几个节日用的都是农历日期。请学生记住具体的日期。
4.教师小结: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都是用的农历日期。
5.出示节日名称的卡片,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6.按时间顺序齐读节日名称。
四、背诵课文,促进积累
1.教师说节日名称,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同桌互相背一背。
五、延伸拓展,开阔眼界
1.交流:你最熟悉什么节日?说一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指导:可以先说说过节的时间,再说说过节的习俗、情景等。
2.拓展: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3.小结:让我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在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中品味节日的美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
重阳节↓
↑
中秋节←七夕节←端午节
识字《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认识传、统、贴、宵等9个生字,会写贴、街等生字。
二、朗读课文,了解主要传统节日。
微课讲稿
一、导入新课,解读题目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是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的XXX老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传统节日》。
(二)解读“传统”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节了!无论是学校里的科技节,还是不久之后的六一儿童节,一年有那么多节日,它们都是“传统节日”吗?其实,传统节日指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节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老师范读
那到底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先听老师读课文,关注标红的生字读音和老师的节奏。
(二)自由读文
接下来,请你翻到课文31页,自己读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遍读时,请用圆圈批注出课文写了哪些传统节日?请先按下暂停键,开始大声朗读。
(三)整体把握
同学们,课文共有8句话,前7句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你圈找对了吗,尤其是乞巧节,要圈画出来哦!
(四)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韵文,读来朗朗上口,我们还可以打节奏来读,如……(示范读一两句),注意把节日名称重读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创新形式来读,如用rap形式快读出节奏等,按下暂停,再读两遍吧。
三、识字学文,感受传统
(一)感受春节
1、说习俗
同学们,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个节日呢?
是的,春节各地有包饺子、吃团圆饭、拜年、贴对联窗花、放烟花鞭炮等习俗。请你读第一句: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在农历一月一日,俗称正月初一,古人称一月成为正月,传说因为秦始皇姓赢名政,“政”与“正”同音,为避讳皇帝名字,改读为正月。
2、识生字
生字“贴”,可组词“贴画”“贴鼻子游戏”,我们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以占为部件的字还有,粘贴的粘,站立的站等。
(二)感受元宵
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请你来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1、说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各地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龙灯等习俗。
2、识生字
(1)宵,古人称夜为宵,可组词“宵夜”,换一换偏旁就是我们刚学过销售的销,还有云霄的霄,消失的消等同音字。
(2)街,指两遍有房屋的比较宽的道路,巷,指窄小的街道,所以常说大街小巷。
街是左中右结构,特别注意中间两个土的圭字做部件时,最后一笔是提。
古代讲究“宵禁”,人们通常少有夜间活动,但在元宵夜这一天,人们可以在晚上赏灯、猜谜,相当于全社会的狂欢节。
看,这是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描绘的是明代南京城元宵夜的街市景象,如潮水般多的人群围挤在街上看花灯,这可真是“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3。记忆背诵
学习了课文的前两句,你能背诵出来吗?可以试一试!背的真不错!
(三)感受清明
元宵过后又一传统节日是清明,请你读——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等习俗。
1、说谚语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是耕种的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物造林,莫过清明”等农业谚语。
2、识生字
我们来看祭祀的“祭”字。(出示字源图)
左边是牲肉,一般用牛羊猪肉的一种,左边是“又”,表示手,中间象祭祀的桌台,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祖先。
祭祖扫墓,缅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利于弘扬孝道,促进家族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感受端午
清明之后,是端午,请你读——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说习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龙节等,因传说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有赛龙舟、包粽子、插艾叶等习俗。
2、识生字
(1)生字“舟”(出示字源图)本意是船的意思,组词龙舟、风雨同舟,我们说全国人民风雨同舟抗击疫情。以舟为偏旁的字都与船有关,如轮船的船,航海的航,军舰的舰字。
(2)生字“艾”,艾是一种药用草本植物。古人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这是因为端午气温升高,疾病多发,所以人们在门上插上艾草,用艾香避邪、驱毒,所以才会有“粽香艾香满堂飘”
(3)生字“堂”,我们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我们学过经常的常字,把“巾”字底换成“土”就是“堂”:课堂、亮堂;还可以换成党,党员的党,掌,手掌的掌。
3、记忆背诵
又到了挑战记忆力时间,这两句你能背诵出来吗?挑战一下!
背的真不错!
四、书写指导
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看以下几个字的书写示范。
五、推荐阅读,延申拓展
最后,向大家推荐《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这套图画书共12本,让我们在书中去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吧。
六、课后作业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结语
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学习。这节课就到这儿,第二课时见。谢谢大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好,我是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的彭盈盈老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四个传统节日文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传统节日》一课。我们先来合作朗读课文,老师读前半句,你来读后半句。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学文识字
(一)感受乞巧
1、说习俗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神话故事?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吗?
是的,图上画的是“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与它相关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又称七巧节、七夕节、女儿节等,是古代女性乞求巧艺的节日,又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乞巧”的习俗。
2、识生字
(1)生字“乞”,我们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吃”字去掉口字旁是“乞”,乞的意思是求、讨要的意思,组词为乞求、乞丐。
(2)生字“巧”:巧左边工具的工,作为工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丂”字,巧有技术高明,心思灵敏,也有恰巧的意思。我们可以组词为心灵手巧、乖巧。
(3)生字“郎”,牛郎的郎,是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如“郎才女貌”指男的有才华,女的有美貌,形容双方很相配。郎字左边是良,右边是双耳旁,注意良字作为部件写在左边时,撇捺要变成点,我们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字,以良为部件的还有朗读的朗。
感受中秋
1、说习俗
同学们,再来看这副图,这又是哪个神话故事?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呢?
不错,图上画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与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关。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月娘节等,中秋还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2、识生字
生字“饼”,月饼的饼是后鼻音,“饼”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以“并”为部件的字还有拼音的拼,水瓶的瓶,屏幕的屏等。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月饼”,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海上生明月,天涯总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婵娟多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诗中特指月亮。)等经典名句,家家户户团聚一起,正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感受重阳
1、说习俗
同学们,再来考考你们,你能从这张图感受到图中所它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吗?
你看,图中有菊花酒、桂花糕,这都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啊!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日,“九”在《周易》中为阳数,九月九日“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重阳节由上古时代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丰收祭祀演变而来,民间自古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祈福祈寿等习俗。“九”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我国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的两大主题。
2、识生字
生字“敬”
敬的金文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一只手拿着棍子或鞭子,表示手举着木棍,用口吆喝着,意为警告,使人恭敬的意思,组词为敬爱、敬重、敬仰等。
生字“赏”
赏的部首是下部的贝,表钱币,取上部“尚”的读音,本意是偿还,后来演变为赏赐的意思,可组词奖赏、赞赏等。上节课,我们刚学过以“尚”为部件的字满堂香的“堂”、经常的常,手掌的掌等。
生字“菊”
“菊”指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3、说民俗
重阳节被自古称为“秋祭”,与清明节的“春祭”对应。特别一提的是,我们深圳这片南国热土,有着重阳秋祭的古风。根据《新安县志》的相关记载,清明和重阳祭拜祖先是公祭,全族人共同拜祭祖先,然后在祠堂吃大盆宴或分猪肉,向来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的说法,因相比清明,重阳需准备的祭品更多,所以秋祭也更加隆重。
(四)小结
从春到秋,一个个传统节日纷至踏来,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什么节日又来了?
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所以叫“新春”。
我们还可以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来学习生字:“团”和“圆”,团:口+才,圆:口+员,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三、随堂练习
1、同学们,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以上传统节日排序吗?
如果有难度,老师给点提示。你排对了吗?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现在请你翻开《知识能力训练》23页,完成第二大题连线题。先按暂停,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哦。
四、阅读推荐
传统节日不仅传承着中华传统,更传递着家国情怀。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推荐大家阅读被称为“感动世界的中国绘本”《团圆》,讲述的是小女孩毛毛的爸爸在城市打工,毛毛期盼了一整年,与爸爸在春节团圆的感人故事。
五、课后作业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识字《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设计03-14
《识字5》教学设计05-10
《识字三》教学设计06-06
《识字6》教学设计05-19
《识字7》教学设计06-12
《识字3》教学设计07-10
《识字6》教学设计(集锦15篇)04-13
黄山奇石随文识字教学设计11-03
识字教学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