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13:19: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角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

  (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①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②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顺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26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质疑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课后总结.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五、布置作业

  从一条射线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x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 边

  顶点

  ( 尖尖的) 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 ),再画( )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 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 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2、新授:

  师:角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吗?这些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顶部有一点,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顶点。(演示)

  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这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习题:(课件显示)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二)折角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拿出一张纸折角,看谁折角的速度最快。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这能够说明什么?(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动角

  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它是有两根硬纸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这能够说明什么?(同桌讨论)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把纸条剪短,现在这个角的大小变了吗?

  从这里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画角

  1、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学生动手尝试。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2、巩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请几个学生上台画角)

  三、拓展延伸: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折一折、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集体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五角星、剪刀、纸扇、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来,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吗?再用手摸一摸哪里有角。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课件显示:钟面、剪刀、长方形、五角星。

  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自己带来的`这些物体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

  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做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每个小组都有多种可做角的材料。)

  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感觉你做的角与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样?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做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得到的?

  (2)课件演示例3钟面图(7时、3时、2时、7时20分)。谈话: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有没有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3)生活中,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课件演示(3时、7时20分)钟面,小朋友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可能有学生用课本介绍的方法,也前能通过数分针与时针之间有多少小格来比较。)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想想做做”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课件展示题目。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1)动手拉扇子、合拢剪子。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2)给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并非易事。本节课我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关注不够,这方面,今后还应作更多的思考,并尝试更好的方法。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尺、活动角和习题卡。学生准备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导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看!它是谁?(教师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这些图形它们一样吗?为什么?

  生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生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你说的有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王国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二、研学: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师:到底什么是角呢?角国王在城门口设了三道关口,有没有信心闯过去?请看第一关:认角。(课件出示)看米老鼠将军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问题:“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请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活动说,课件播放轻音乐)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3)指3个实物图的角

  师:老师这也找了三个角,你们想不想看?请看!(课件展示)你们知道角在哪里吗?给老师指一指,并把它请出来,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2、认识角。

  师: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同桌讨论

  (2)汇报。师点拔

  生1:都有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们就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展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

  3、闯关练习一:下列图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角认识吗?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闯关练习,你们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了,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练习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二)画角

  1、试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请看要求(课件出示)你能在这张纸上画一个角吗?

  2、指名画角,让学生评价。

  3、示范画角(课件展示)

  师:想不想听正确的画法?请看:先画一个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是它的另一条边。

  4、再画角。和老师比赛

  5、介绍名称及读写法。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6、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画角、给角取名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7、闯关练习二: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弧线标出来,并数一数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玩角

  1、玩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故意藏起来)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生:想!

  (课件展示)师:看老师玩,说发现什么?

  生:角会变大、变小。

  师: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角的边拉开,角就变大,角的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说,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给予肯定)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老师的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有大小并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的能力,在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

  3、闯关练习三:小小裁判长,对错我会判。对就在()里画,不对就在( )画。

  三、固学:走进智慧岛、巩固提升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角?

  四、延学:联系实际、内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学生介绍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2、联系实际,欣赏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组里想一想,怎样比较哪个角大?看哪个组的办法多。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也可以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板书设计: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找角—指角—辩角—画角—标角和数角—玩角这样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具体反思如下:

  (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找起,通过指一指的过程,让学生在张开的剪刀、每天带的红领巾、时针分针成角的钟面上找角,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状,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这时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对比、讨论:“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称--顶点、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赏我们生活周围物体上的角,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画角,探究、体验和感悟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要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后,再听一听、看一看正确的画法,最后根据正确的画法再次画出一个角。这个过程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两次画角的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知识(画角的方法)的形成,这也正是《标准》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观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开口有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课件展示角的打开和合拢的过程两次,体会角有大小并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四)因材施教,调整教学设计。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本节课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小小的调整,把“比较角的大小”放在课外延伸拓展上,既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又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多,但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组合作的每一个活动都有序进行,这离不开老师平时的培养和活动前的一些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材分析】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本节内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图形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加在第二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间可以有效地缓冲计算所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可以使学生先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角。

  难点: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认识角,会用直尺画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同学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学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教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出示例1的图画)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第1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理由。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误。

  (5)师:你们看,下面几个图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课本第43页第3题,同桌互相指着看看,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②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谈话:过了第一关,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碰到了茄子老师,茄子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 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1):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 );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们画的真漂亮!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5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关键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来制定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能快速地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如整时和几时几分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2、能准确地认识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

  教学方法:

  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小猪、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认识角的儿歌吗?一起齐诵一遍: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后画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和角有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102页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认识时间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 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 在这个钝角的内部,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2、 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妈妈准备到商场买衣服,到银行交水电费,去餐馆买早点,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朋友,想不想见一见?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回答。

  师: 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

  生摆三角形

  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现在你还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学生拿出三角板,

  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

  1、师示范画角,

  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

  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在看看这个点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

  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那么怎样来标记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再写上数字1

  记作: 读作:角1

  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小结: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四、 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

  师:现在我们对角的了解越来越多了,下面请大家当一次孙悟空,练一练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厂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投影出示,让学生到前面指出顶点和边)

  2、练习,在图形中数角

  师:刚才大家可真厉害,从造角工厂出来,好客的小猴子要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却忘记了门的密码,你能帮它吗?

  课件出示习题,数图形中角的个数。学生拿自己练习题到前面展示。最终揭示密码是图中角的个数。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师:进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从抽屉里拿出活动角

  师:它的名字叫活动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2、游戏变角,比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学生放进抽屉,师喊123齐拿出。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能直观看出大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一名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生生活动,分工:左边学生出示角,右边同学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

  3、探究与角大小的相关因素

  师: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有两个伙伴也来了,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

  生可能会说边较长的角大。

  师: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比一比。

  课件演示比角,最终结果一样大。

  师:那为什么刚才会有人认为1大呢?

  生:因为它的角边很长

  师:那么现在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没?是不是边长了角就大,边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师:事实已经证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那和什么有关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关,和 无关。

  六: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背景:

  前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各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学会做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里呢?这节课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角、找找角,好吗?(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课件,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

  (让学生到教台前的实物来摸一摸、看一看再让学生说这些图形的特点)

  生:这个尖尖的就叫顶点。

  (在黑板上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角还有什么呢?

  生:两条直直的叫边。

  (师画出角的两条边,并板书:边)

  师:现在这就是一个角了。那我们该怎样来画角呢?(师板书一弧线,边指边说“这是一个角”)

  写作:∠1顶点边

  读作:角1

  师:谁能小结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

  判断角。

  师:现在老师有一些疑问,你能帮我解决吗?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呢?

  生:我是根据角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来判断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来吗?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个角,窗户的角、桌子上的四个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学生在实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师:你们能找出下图的图形中的角吗?课本88页指一指(学生独自完成,再集体评讲。有的学生容易把第二个图形那些圆角看成是角,这就特意提出来说一说。)

  4、折一折。

  师: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吗?

  生:能。

  学生作品:

  5、画一画。

  师:同学们都很能干,能折出那么多类型的角,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才是角,那么同学们能画出一个角吗?

  生:能。

  师:谁能介绍一下,角是怎样画的呢?

  生:先画两条边。

  师:这样的角完整吗?

  生:还有一个顶点

  师:看谁画的比老师画的更好,更有创意!画好的拿出来让同学欣赏一下。(利用实物投影器展示学生作品)

  (二)比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我们会画角了,现在,我要请你来创造一个角,行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用两根小棒组成一个角。

  生:我用两根吸管组成一个角。

  生:……

  2、做一个活动角。

  (利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有什么关系

  师:四人小组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提示:

  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张口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张口怎样了?)

  生: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师:你们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教学过程中,取一名学生做的角跟老师做的角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师:刚才我们比角的大小时,有的角我们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怎么办呢?∠1和∠2谁大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的看屏幕上角的变化

  生:∠1慢慢移动到∠2,最后下面的一条边跟∠2重合,顶点也何在一起,∠1的张口比∠2的大。所以∠1>∠2.

  师:所以这种比较方法就叫做重叠法。

  5、探讨: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的关系。

  师:同学们,你说一说,下面两个角谁大?

  生:∠4比∠3大,应为∠4的两条边比∠3的长,所以∠4>∠3。

  生:一样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面说了,角的大小跟张口有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重叠法来证明。

  师:现在仔细观察屏幕两个角的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虽然∠4的两条边比∠3的长,但是两个角一样大。

  师:现在再比较下面两个角,谁大?

  生:我可以用重叠法比较这两个角。∠5比∠6大。

  师:请观察屏幕。

  师:通过∠4和∠3、∠5和∠6的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三、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你学到什么吗?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生:我学会画角,还会做活动角。

  生:我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张口有关系,但是跟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

  生:……

  四、思维拓展。

  师:既然同学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你能帮我解决这一问题吗?一共有几个角呢?

  生:一共有6个角。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根据角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来数的,而且,这几条边都是同一个顶点,在两条边两条边的数。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你还能想出比较有条理的数法吗?

  生:我是按照角的数量一个一个的数的。首先是一个一个角的来数,有3个,再来就是两个角合成一个角的就有2个,最后是三个角合在一起的有1个,加起来就一共有6个。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根据我们上课学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真棒!

  五、布置作业。

  师: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角,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

  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跟两边的长短没关系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新授课第二课时总第15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以及用量角器画指定刻度的角。

  三、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红色木条做的角

  六、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角的画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怎样画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四)让学生自学:

  七、汇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出示两个差不多的角,这两个角那个大?引起学生的质疑,我们光用眼看,还不行,我们要用仪器量一量。自己画一个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

  2、介绍量角器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中心与顶点重合

  (2)其中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3)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度数

  3、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4、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5、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6、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老师同时示范)

  7、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第一步: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上刻度线的地方找到40度出点一个(点);

  第三步: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射线。(重点强调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0°在哪一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八、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动做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操作感知

  1、师生谈话,引出用小棒拼图形,先讨论“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再动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图形。

  用小棒拼图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用4根小棒拼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拼,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拼图形,高兴吗?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根接一根的连在一起。

  师: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来。

  如果学生拼出菱形(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图形的名称。

  2、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使学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个三角形,为认识角生成对此的素材。师:请同学们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拼出开口的图形,如,,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学生把开口拼在一起,成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来。

  3.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

  在学生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都是“开口”的。师: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试一试!

  学生自由拼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拼摆。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

  学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摆角,展示4-5名学生拼成的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有利于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师:请同学们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图形,你发现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这样的图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围起来的图形……

  只要学生的回答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5、教师简单小结,同时,告诉学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角,初步认识角。师:同学们说得对,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围起来的图形,数学上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也就是没有口的图形。(指着学生拼成的各种形状的角)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课题: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让学生观察拼出的角,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发现图形的共同点,为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做准备。

  师: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个对接的点。

  如果学生说出: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给予表扬。

  2、教师结合小棒拼成的图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认识角有1个顶点、2条边。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师: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角的图形上表示出来。这样画:先画出两根小棒拼在一起的点,再从这个点画出两条直的线表示小棒。

  教师边讲边画出一个角。

  师:在数学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讲边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师:现在,谁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角的共同点。

  生: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三、角的大小。

  1、师生共同做活动角。

  利用活动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课程素材。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现在,我们用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

  师生共同做活动角。

  2、转动活动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画出这些角,标上角度符号。

  转动活动角,再画出大小不同的角,为下面比较角的大小做铺垫。师:同学们,看老师转动手中的活动角,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生1:老师我发现这个角会动。

  生2:我发现转动活动角的一边可以形成许多角,形成的角开口不一样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师:好,请同学们一起跟老师画出几个角。

  教师转一个角,照样子画一个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图上画出角度线。

  3、让学生指出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巩固对角的认识。师: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用手比划一下每个角。

  再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让学生指出画出的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使学生了解,角的两条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在充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和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学生先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说明理由。使学生了解“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个较小角的两条边延长,观察一下,这个角变大了没有?为什么?

  生:这个角没有变大,因为两条边延长后,顶点那角度并没变。

  师: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什么没有关系。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4-1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0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5-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5-0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23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04-18

《认识角》教学反思09-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