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附另一个版本
第一课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小结
过渡语:终于,父亲回来了,可是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们来看看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是怎么表现的?
2、汇报交流:听了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体会:伤心、痛苦、失望、受不了
换词体会“再也受不了”:我走出饭厅,来到自己的房间,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想象体会:巴迪当时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用一个词来说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种对父亲的不理解,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问题: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学生:妈妈这样说是在鼓励巴迪,
爸爸这样说是为了严格要求他
教师:妈妈的鼓励也好,父亲的批评也罢,这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
过渡语:可是当时,对于这些,巴迪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当他慢慢长大后,是怎样认识这两种评价的呢?
(二)、后来的认识部分
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用“()”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汇报交流: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理解这个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鼓励我,给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不走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理解这个句子: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正确地对待赞赏和批评,对于赞赏,不会因骄傲而不求上进;对于批评,不会因泄气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学了这篇文章,来谈谈: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的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
2、再读课文,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饱含的爱。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启发讨论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课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题)
1、说说你从课文中都知道了什么?
2、举例说明这两个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导入:这两个词同时在这里出现,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指名说说(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三、轻声读一读写作者小时侯的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从中你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叙述,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导语: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赞赏之后,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所敬仰的父亲回来给他更多的鼓励,然而他得到的却是“糟糕了”的批评声,面对这样的情景,难过的小巴迪今后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想一想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学习长大后的故事
1、讨论:如果“我”是巴迪,我会:……(放弃,不想诗了,找爸爸谈一谈;继续努力,找找原因,改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陈述自己的想法。
导语: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当事人巴迪是如
何对待这件事的?他是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
2、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5———17自然段,说一说,想一想,看看有没有自己读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它。讨论后,指名说说。
导语:那么,父亲的批评对我有帮助吗?(有,学会了修改)在母亲的鼓励中,我坚持写作,在父亲的批评声中,我学会了修改,不断进步。
1、请大家再讨论,如果当时只有母亲的鼓励或只有父亲的批评,结果怎样?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事例谈一谈)。
2、展示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3、巴迪成功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对这件事有深刻的体会。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怎样理解这段话?
导语:母亲的鼓励给了我们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时刻提醒我们谨慎小心。
五、说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
1、朗读指导(配乐)
a、请大家带着爱,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文字。(自由读)
b、指名读,然后评价,找找读重音的字。
c、集体读一读。
2、讨论
既然,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鼓励和批评?
六、总结、欣赏
鼓励和批评都是父母对我们的不同形式的爱,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给予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它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首小诗,愿你们都能在不同形式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
警告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严谨。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正视自己。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真诚与和谐伴随着孩子,他拥有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同一首诗
母亲:鼓励父亲:批评
创作的灵感提醒、警告
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因此本课的题目是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所以,可以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方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找一找发生在身边的事。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在讨论中弄清问题,得到能力的锻炼。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是呀,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那些影响呢?
二、课文,了解大意[/B
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围绕课题自由汇报相互补充)
三、熟读课文,体会中心
1、找出和题目相同的语句
2、这些语句出现在什么时候,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3、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A“精彩极了”是作者的母亲对作者第一次写诗的表扬。说明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慈祥的母亲。
B“糟糕透了”是作者的父亲对作者第一次写的诗的批评。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的诗不怎么样。
C文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几年后……糟糕的诗.”
[师:那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生:对的。)说明父亲和母亲一样——————?(生: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他比较———?(生:公正。)]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作者长大后体会到的,说明作者体会到了父母不同的爱。
E“怀着自豪感”、“漂亮的范体字”、“认认真真的誊写”、“用彩色笔画了一圈花边”、“满怀信心”这些语句都说明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情很激动、自豪。
[师: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写好了的是认真抄好了给爸爸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这么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那么父亲对他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不再写作了?]
4、引导学生各自提出心里的'疑问,并通过讨论解疑。
(a)从文中找句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您:“小心、主义、总结、提高。”说明作者虚心接受爸爸的批评,把它当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b)根据学生的质疑、讨论、解疑学习课文最后2节,完成以下板书,明确作者从中受到的教育。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两种不同的爱
母亲:慈祥、赞许 父亲:严厉、批评
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 提醒、指出不足之处
兼而有之(幸运、成功)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c)指导感情朗读这2节。
四、课后延伸:
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联系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曾受过的爱,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五、小结:
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
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和父母甚至老师、朋友说就赶快动手写出来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情感目标: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媒体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投影机,放映机等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1)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出示):
糟糕 确实 腼腆 自豪 誊写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慈祥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谨慎 歧途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
多音字:将 jiāng:将军
jiàng:将士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3、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5、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6、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的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又把诗“扔”回原处,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⑶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和批评),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2、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的,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4、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
5、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自读15—17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
(一)阅读《我的母亲》[法国]罗曼·加里(节选)。
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二)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童年的诗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背诵下来。
3、读懂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主要采用四法:自读自悟法;自主探究法;文本对话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自制无字的小书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找“精彩”的反义词。
2、读题:
课前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读课文:
同桌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表扬他,需要改进的帮帮他。
2、检查生字词:
搂住、自豪、位置、出版、慈祥、歧途、谨慎、糟糕、誊写。
⑴指名学生带领大家读好这些词语。
⑵说词语的意思。
(总结学习方法。)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大家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三、布置作业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请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给家人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3、能以精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辩成果。培养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开展思辩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过程预设: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师:(课前板书:“精彩极了”和“糟透极了”),今天,咱们学习一篇课文(生读课题),预习过课文了吗?能不能用上课题说说话?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师:大家知道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巴德的有关资料。(投影: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你能根据这些材料概括地说说巴德是一个怎样的作家?)文中也有一句话讲到他的创作成就,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思考:
有一次,他的作品荣获了一项国际大奖。站在领奖台上,他感慨万千。按照惯例,他将发表一段获奖感言。获奖感言一般是用来表达谢意的,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他在获奖感言中应当感谢谁?
3、探究课文,展开思辩,感受父母的“爱”。
(1)学习1-14自然段,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研读。
(2)再学1-14自然段,找到父亲批评我的句子,研读。
(3)师:这样严厉的父亲,这样严厉的批评,以至于让我受不了,让我失声痛哭。那为什么你们认为也要感谢他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理由。
(4)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认为,父亲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也是很重要,他时刻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修改提高。真应该感谢父亲。
(5)师:对于我的不成熟的作品,母亲用“精彩极了”给我鼓励,父亲用“糟糕透了”给我批评。那么,在这次颁奖大会之后,我拿到刚刚荣获大奖的作品给父母过目,母亲和父亲分别会怎么说呢?(师当作者,生当父亲或母亲,即兴对话)
(6)师小结:板书“爱”。
(7)师:同学们,课文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自由读――质疑――讨论:“歧途”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引入歧途”指什么?――齐读)
4、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1)师:这是文中的我对父母之爱的'感悟,学到这儿,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2)再读作者的感悟。
三、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中我的成功应该感谢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老师觉得,“我”的成功,还应感谢一个人,你们知道师谁吗?(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朗读这段话,将它铭记于心。
3、完成获奖感言。可在前面所写“理解、填空”的基础上添加内容,组织成获奖感言。
4、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5、总结,劝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0-2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汇总十篇05-10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11-27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10-17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06-13
“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09-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04-28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03-20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