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种子》教学设计1
一、设计设计理念: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为此我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富有童趣。首先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懂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知识。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悟美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挂图,学生收集种子资料,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2、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3、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三)、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1、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2、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暖和)
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3、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4、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5、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四)、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结构,左边是(),右边笔顺是()。“舒”()
构,右边笔顺是()。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和()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种子》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感受故事中种子发芽出土的过程,欣赏作品的优美。
3、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大胆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搜集一些种子放在自然角给幼儿观察。
2、课件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实拍图4张;《一粒种子》故事图4张;《蚕豆种子解剖图》1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我们一起来几张种子的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一样吗?同一种植物种子的形状一样吗?
二、交流发现。
1、请幼儿交流发现种子的秘密。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种子?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发现的种子的秘密。
2、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种子解剖图片,发现种子内部的秘密
——蚕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种子里面有两个豆瓣,豆瓣上面还有胚芽和芽根,胚芽以后会长成植物的叶和茎,胚根以后会长成植物的根。
三、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一粒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种子醒来后觉得怎么样?它做了什么?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它在谁的帮助下钻出了地面?
小结:种子醒过来觉得很舒服,就把身体挺一挺。他有点口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他听到了春风吹的声音。蚯蚓帮他松了土,是种子能快点钻出泥土。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哪句话?
四、自由表演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故事《一粒种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中的种子。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指导。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科学区:投放各种不同的种子(完整的、剥开的)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观察。
2、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身边花草树木的发芽过程。
附【故事】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种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虽然关于种子结构在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但在课标“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因此了解种子的结构成为学生后面学习的基础。本节课以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为主,重点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种子萌发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学时重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学时难点
1、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实验的乐趣。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引入
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有四大类,藻类、苔藓类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我们吃的粮食,绝大多数都是结种子的,我们把结种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同学们看你们的桌子上放了很多的种子还有果实,你们把他们分个类。
【讲授】展示种子
同学们分类的不错。让学生从外观上观察种子,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种子他们的大小、形态和颜色都不相同,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呢?
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我们一起找到答案。
【活动】学生观察种子
通过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
启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实验:通过观察芸豆种子,发现种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种皮上有个连接果皮的接口——种脐;再观察浸软的种子种皮上的细小结构及作用,学生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然后剥下种皮,感觉种皮的坚韧性,理解其功能。
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慢慢分开两个豆瓣(否则易将两片子叶掰断),认识两个豆瓣即两片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分,即将钻出种皮的一端是胚根,另一端有两片幼叶的是胚芽,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胚轴。观察清楚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明确与子叶相连的部分是胚轴,为以后种子萌发时子叶通过胚轴输送营养物质给胚根、胚芽打下基础。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白板上学出结构的名称,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实验:按课本第81页图3—10的提示,沿着隆起的一侧切开种子。选与课本图片一致的那半粒种子,以利于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在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果皮和种皮之内,呈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是其中的一种,遇碘变蓝,所以胚乳呈蓝色);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用放大镜观察,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这片子叶紧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所以不储存营养物质。
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白板上学出结构的名称,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讲授】种子的功能
种子外面种皮有什么作用
用菜豆的种子为例,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提示同学看刚萌发的绿豆种子结构回答。
子叶和胚乳有什么作用?提示:做实验时用碘液检测有淀粉存在
【活动】学生比较种子结构
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体,是种子结构的最重要部分。
【讲授】产生种子的意义
投影想一想,议一议,思考:为什么种子植物比蕨类等产生孢子的生命力强,寿命长?
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练习】课堂反馈
《种子》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经历过对比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状况的科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将基于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明确了本课活动的两大主题:分享自己的发现、研讨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探索板块由5个层次活动构成,分别为“组内分析数据交流发现”,“相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不同实验的小组分享和交流实验发现”,“查阅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资料”,“移植绿豆芽”。
通过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测是否一致,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论,以及整合全班的发现,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前只研究过一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于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本课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倾听并充分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终建构起对种子发芽必需条件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难点: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小组:实验信息统计表、花盆、土壤。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呈现课前收集的有关学生实践研究活动中的相关照片。
(学生观看图片。)
2.提问: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我们有了什么发现?
(预设:有土壤和没有土壤的绿豆都发芽了,有水分的绿豆发芽了……)
3.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种子发芽实验。
揭示课题: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板书)
二、探索:交流研讨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预设30分钟)
活动一:组内交流数据,整理发现。
1.现在请同学们整理实验数据,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两组的实验数据有什么不同?
(2)实验结论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3)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小组讨论。)
活动二:相同实验小组间交流。
1.哪一小组率先来分享小组交流结果?
(整个小组上台汇报分享。)
2.其他小组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还要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统计表哦!
(其他小组将相同实验数据收集在相应汇总表中,汇总表如下图。)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
改变的条件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1号组( )
2号组( )
备注:表中1号组与2号组直接写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3.小组汇报结束后,提问:相同实验的小组实验现象一样吗?实验结论一样吗?
(预设:有的小组一样,有的小组不一样。)
4.如果出现不一样地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预设:是种子自身的原因,是实验操作方法不当的原因,是改变了多个条件的原因……)
活动三:不同实验小组间交流。
1.邀请学生将相同实验的数据汇总表呈现在黑板上,并逐一分析数据。
2.提问:我们统计的`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什么的实验?
(预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的实验,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的实验,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的实验……)
3.提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根据有土壤和无土壤的绿豆种子发芽数都是18,未发芽数都是0,我们可以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
4.提问:支持我们研究结论的证据是什么?
(预设:对比实验中种子发芽的现象,以及相同实验的数据汇总……)
5.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总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活动四:查阅资料,确认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提问:通过观察绿豆发芽过程图,以及阅读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以及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照和土壤。)
三、移植绿豆苗并预测绿豆苗的生长条件。(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花盆、土壤]
1.提问: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以后会怎么样?
(预设:长成绿豆苗,然后继续生长……)
2.提问: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预设:阳光、土壤、水分……)
3.出示移植说明。
1.准备好和移植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带有排水孔的花盆2个,花盆中要有土壤,还要一把勺子、一些水。 2.把土壤填至花盆的1/3 处,用勺子把绿豆芽从种植盒(杯)中取出来,小心不要破坏了根。 3.在花盆中部轻轻地疏松一下土壤,把绿豆芽放在花盆中间,小心将花盆中的土加至离花盆口两三厘米处,轻轻地压一下绿豆芽周围的土壤。 4.给花盆浇透水,直至水从排水孔流出来,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
【板书设计】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必需条件:充足的空气 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土壤和光照
【活动记录表】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表
改变的条件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1号组( )
2号组( )
备注:表中1号组与2号组直接写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作业设计】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只有在潮湿的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强烈的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有一定的水分。
D.种子发芽跟温度没什么关系。
(2)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3)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B.土壤、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D.土壤、水分、光照、空气
《种子》教学设计5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本课首先带领学生运用观察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进行大胆的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把发芽的种子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放在课外,进行中期观察,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对种子的发芽有感性认识,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学习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课下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评价任务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2.会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放大镜、镊子、大豆、玉米、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多媒体出示春天农民伯伯播种的情景及农作物成长的情景)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种下了什么?长出了什么?
生:在土壤里播下种子,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庄稼。
师:是的,种子种在土壤子,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新的课题:种子发芽了(板书课题)。
(播种、种庄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以此引入新课的学习,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二、认识植物的种子
1.区分种子和果实。
师: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多媒体出示葵花籽、花生、绿豆、大米)它们都是种子吗?请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区别。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2.观察植物的种子。
聚焦种子,分小组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三、播种希望的种子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健康完好的大豆种子。老师把它们放在讲桌上,一天后能发芽吗?三天、五天呢?一星期、一个月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可能与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有关。
师:有这些条件就行了吗?怎样控制这些条件才能让种子生长的更好呢?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出示实验提示)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法做一个对比试验验证我们的猜想,记得要坚持记录观察结果,你会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范例供学生参考。
(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初春的北方天气乍暖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四、整理与交流
交流: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能简单描述一下种子发芽的经过吗?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五、课外作业
课下继续观察发芽的种子,把它的生长情况和你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为此,建议:
1.课堂上重点认识种子,讲授种植过程。种植种子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时间允许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演示。
2.及早种植。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课外活动:种植种子,并讲清楚种植种子的步骤。
《种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几、阵、场、被、没、轻、打、欠、掌、向、空、外。正确、工整地书写几、地。有、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和种子娃娃打个招呼吧!(生读“种子”)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种”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种”,是四声,“种花”、“种树”,在这些词儿里面就念“种’。注意了,这还是是一个轻声词呢,跟着老师读一读吧——种子。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种子娃娃跑进课文里去了,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戴红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孩子们读得可真认真,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3、会读了吗?和老师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吧。
4、淘气的生字娃娃重新站了队,看清楚了,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这些生字娃娃还藏着小秘密呢(课件出示翘舌音生字:阵场 掌 )
(后鼻韵生字:轻 空 场 掌)请注意:场、掌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韵) 和剩下的生字娃娃也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几 被 打 欠 外)
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我们能读准字音,如果没有拼音娃娃的帮忙,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这些新朋友吧, 是啊,记字的方法可多了。
(1) 你瞧,加一加是个老办法,可它的确很有用——部首加上熟字记住“阵、场、被、没、轻、外”。
(2) 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掌”
(3) 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几、欠、掌、向”
5、用生字组词 ,说话。
6、瞧,现在啊,生字娃娃在课文里把它的好朋友叫来了,它们正手牵着手站在我们的面前呢!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几、地、有、空。
2、指导书写“几”,“几”字要和儿字分清。风字无心就是几。“地”土也就是地,写时左窄右宽,左让右,写紧凑。“有”字的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空”字上宽下扁,点在竖中线上,工字第一横短,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数笔顺,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学生书空写生字。
四、完成堂清: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种子》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一、亮规划,明任务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规划了班级种植区并选出了大家点赞率最高的一幅设计。(出示图片)
二、利其器,识农具
1.认识锄头。一般我们都用它来干嘛?
怪不得农民伯伯称之为“万能工具”。在我国,锄头也象征着勤劳耕作的精神。
2.认识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什么作用。请看。(播放视频)
3.认识铁锹。它的作用是铲土。
三、善思考,巧堆肥
1.了解堆肥材料
2.小组合作堆肥
3.小结
同学们刚刚堆肥的样子真是有模有样,我们的劳动者善于思考,总结生活经验,这样生活中的垃圾在他们手里也能变废为宝,他们可真是善思敏行啊。
四、感辛苦,亲种植
1.交流种植经验
同学们,现在基础工作我们都完成了,我们该干嘛了?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人,他可是种菜的行家。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
2.体验翻土辛劳
有没有人想上来试试翻土?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吗?周末老师也和一位同学也去我们的锄禾园体验了一把,我才挖了半个小时手就起茧子了。我们听听他的劳动感受
五、埋种子,感幸福
同学们,今天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种子,老师更希望在你们心中种下像劳动人民一样的吃苦耐劳,善思敏行的幸福种子!
《种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锲而不舍的精神。
2. 学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 抓住重点句词,体会人物的思想。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用课题中最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3. 教师激情导入
希望就是梦想,就是我们心中一颗美丽的种子。它一定会伴随我们一路成长。过渡语: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师生互动: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首先师范说一句,然后师说“因为……”,学生补充“所以……”,最后学生试着完整的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句子(尽量用班上的真人真事说,最好不要虚拟)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内容写在小黑板上)
专家都不可能做成的事,一位什么都不懂的老人竟然敢来试,别说儿女们反对,我想所有人都可能不会赞同,而面对一片反对声,老人会放弃吗?她会怎么做呢?(出示小黑板)
1.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2.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奶奶始终是满怀信心地在试验?把重点词句划上记号。
3.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坚毅的目光,坚定的语气)
4. 指导朗读1、2句(第一句闪烁的目光,灿烂的表情,轻柔的语气;第二句,略带一丝遗憾)
菊黄色的花,这并不是老奶奶所希望的,老奶奶又是怎么做的呢?
5. 师范读3—6句
6.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说)
7. 老人这二三十年间的辛酸苦辣,这二三十年间的坚定不移,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明读小黑板上的内容)
8. 大家真情的朗读让我想起了不久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师讲警察妻子罗映珍三年如一日给丈夫写日记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故事)
9. 你能体会到年轻的妻子罗映珍和老奶奶的'不容易吗?你感受到了她们坚定的信念吗?(充满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她们知道“心若在,梦就在”(板书“心若在,梦就在”)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老人的目光越来越浑浊,步履越来越蹒跚,双手也变得如枯藤老树一般,可她每天还在精心侍弄她的花。终于有一天,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发生了。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惊喜的目光,激动的语气)
这真是有梦就有希望!(板书:有梦就有希望)
五.小结
面对不能兑现的奖金,老奶奶遗憾吗?老奶奶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告诉人们“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有希望”,你说老奶奶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对!因为老奶奶知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愿我们能和老奶奶一样抓住理想的翅膀,放飞心中的希望!
附:板书设计
27.希望的种子
心若在梦就在
有梦就有希望
《种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案《1《种子》教学设计》。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种子》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分。
2、学会根据句子“我来抱你吧!”进行创编。
3、乐意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成长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种子,阳光雨水,小树苗,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把苹果切开来,我们会看到什么呀?
幼:种子。
师:种子是怎么颜色的呀?
幼:黑色。
师:对的,今天呀,我们就来看看《苹果种子的故事》,看看它最后会变成什么。
二、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师:刚刚老师讲的是什么种子的故事呀?
幼:苹果种子的故事。
师:这颗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一听。
(重复“小鸟吃苹果的时候,苹果核里的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
师:苹果种子是哪里来的呀?
幼:小鸟吃苹果的时候掉出来的苹果核里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颗种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了吗?
幼:小树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我们再想想看,苹果种子是怎么变成小树苗的呢?再听听故事里面是怎么说的,比比谁的`小耳朵灵,听得更仔细。
(再讲一遍故事,“泥土像又轻又暖的被子盖住了他”到“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
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苹果种子是怎样变成小树苗的?
幼:抱抱。
师:那是谁和谁抱了抱小芽呢?
幼:是太阳和雨水抱了抱小芽。
师:恩,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听得可真仔细。种子发芽、长大需要什么呀?
幼:太阳雨水。
师:恩,对。种子发芽需要太阳、阳光、雨水。那你们还记得太阳和雨水是怎么说的吗?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啊?
幼:太阳说:‘我来抱你吧!’雨水说:‘我也来抱你吧!’
师:真棒!我们就来学学这句话。太阳说……雨水说……我们还可以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一个名字,像妞妞,小宝……那就是“妞妞,我来抱你吧!”我们一起来说说看。现在和你边上的小朋友也说说看。
(幼儿接太阳和雨水说的话)
师:太阳和雨水抱了抱小芽,小芽就长成了小树苗,小芽他自己知不知道啊?
幼:知道…不知道……。
师:我们一起看看故事里的小芽又发生了什么吧。
(“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到结束)
师:原来呀,是小鸟告诉小芽他现在是小树苗了!我们现在再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苹果种子的故事。(再一次完整讲述故事,中间空出一部分让幼儿接)
师:苹果种子先是发芽了,然后小芽又长成了小树。一点点长大了。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或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我们都为种子发芽感到高兴。我们小朋友也是像种子一样会一点点长大,最后我们也要长得高高大大的。
附故事:
小鸟吃苹果的时候,一粒种子掉在了地上。小鸟拍拍翅膀飞走了,泥土像又轻又软的被子盖住了种子。
春天的时候,种子发芽了,伸出两只嫩嫩的小手,似乎想要更多的拥抱。太阳说:“我来抱抱你吧。”雨水说:“我来抱抱你吧”抱一抱,再抱一抱,小芽就长高了。
一天,小芽正在晒太阳,听见一只小鸟在叫它:“喂,苹果树!”它奇怪地问:“你是在叫我吗?”是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苹果树。
科学道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需要水需要泥土里的养分还有空气。
《种子》教学设计11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以黄豆种子为例认识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像黄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不同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1、设计经历“比较不同种子萌发时所需水分不同”的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学会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黄豆种子的内部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增强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黄豆(双子叶)种子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预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持续观察。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盘种子,内含黄豆5颗、花生5颗、油菜籽10粒,放在塑料盘中。(课前放在学生实验桌)
(2)浸泡2天的黄豆种子2粒,放大镜1个,镊子1把,放在塑料盘中。(放在讲台桌旁,课中调换)
(3)一小盘浸泡过的其它种子,内含花生、芸豆、黑豆、青豆等,塑料勺1把。(放在讲台桌旁,课中下发)
(4)塑料盘、棉花,浸泡2天的黄豆2粒。(课结束前下发)
教师材料:烧杯3个,黄豆、花生、油菜籽各50粒左右,水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这里有一些“宝贝”,就装在这个袋子里,谁来轻轻摸一摸,究竟是什么?
2.到底是什么呢?看看大屏幕,他们摸出来了吗?
3.我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份,请你细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4.学生从课桌中取出种子并分组观察。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逐步归纳出这些种子的相同与不同。
6.整理材料,小结:它们都是种子,但是他们的外形、颜色、大小、轻重等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板书:种子)
二、浸泡种子
1.虽然特征不一,但是他们将来都能长成新的植物。这样放着会长吗?
2.要想使这些种子发芽也就是萌发需要些什么呢? (板书:的萌发)
3.学生回答。(板书:水分)
4.这三种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水分会一样多吗?(板书?)
5.怎样做才能知道谁需要的水分多?谁需要的水分少?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教师提醒:为什么我要装一样多的水?为什么都选相同多的种子?)
6.请3个同学到台前分别数10粒种子放入盛有80毫升的水的烧杯里。两天后用量筒测量,剩下的水哪个杯子多,就是谁需要的水分少。这个实验就交给这3位同学,课后小心它放到自己教室去,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观察。
7.会和你的预测一样吗?结果怎么样就看你们的观察了。2天后能告诉我结果吗?希望你们好好保护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种子的内部构造
1.有了水分等合适的条件,一颗小小的种子就能长成一株植物,真是神奇哦,里面会有有什么呢?
2.学生预测。
3.真的是这样吗?没有用水浸泡过的种子的种皮很坚硬,很不容易剥离。因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已经浸泡了两天的黄豆种子,下面请各小组的材料员用刚才的种子到老师这里来交换浸泡好的黄豆种子,以便更好的观察它的内部构造。
4.拿到材料的小组不要着急,活动前老师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师出示探究小提示:
(1)1.先小心地剥开黄豆,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
(2)将黄豆的“豆瓣”小心的分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的连接处的特点。
(3)轻声讨论,把你的发现画在“观察记录单”的空白处。
5.学生开始探究活动,师关注学情,巡视指导。
6.交流展示: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
7.师结合课件和学生实物投影:像黄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
8.这两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哪部分更重要?
9.师生共同认识胚的结构,师课件指示其各部分的位置,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画的种子的构造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
10.黄豆有两瓣子叶,我们称它为双子叶植物。其他的种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构造呢?我这里还有一些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师出发放浸泡过的花生、黑豆、青豆……)
11.学生继续观察,发现许多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
12.交流小结:确实,许多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种皮就像战士的“盔甲”一样,起到保护的作用,保护的正是里面的胚。因为里面的“胚”是种子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胚都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
四、发芽的黄豆。
1.胚是有生命的,种子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胚的各部分将会怎样发展变化?
2.学生预测各部分的发展变化情况。
3.是不是真的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只要在盘子里垫上一些棉花,并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会做吗?
4.教师下发材料,学生为已经浸泡好的种子营造适宜的水分环境。
5.为了让大家记录好种子的发展变化,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观察记录表,大家要认真记录种子的变化情况。老师发给大家的种子今天正好是第三天,我们就以三天为间隔,可以吗?今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可以画图,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师指导填写观察记录。
6.老师这里有一段有关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视频片段,相信对大家接下来的观察有一定的帮助。(学生生观看种子萌发的视频。)
7.发芽的黄豆各部分究竟是如何变化的?相信通过我们每个小组接下来的认真观察,一定都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种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茎和叶养分
《种子》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三、)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1)观看课件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
引导点拨,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
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
(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①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92页讨论题设计。
②演示课件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
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1小组),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组间交流,讨论结果。(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
(二、)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课件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
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
(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①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
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在协作性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明确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最优秀,看谁的记录最精彩!)
《种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并观察“不同种子萌发所需水量”的实验,课堂汇报交流:
2、运用感官及工具观察、比较蚕豆、黄豆、花生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记录:
3、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蚕豆种子的基本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预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袋干种子,内含蚕豆、油菜籽、黄豆若干,放在盘子里: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种子6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每组一小袋浸泡过的其他种子,内含花生、绿豆、黄豆等:塑料培养皿(含记录纸2、棉花),浸泡2天的蚕豆各2粒。教师材料:演示台,蚕豆幼苗一盆,干、浸泡2天、浸泡更长时间的蚕豆种子各一大盆,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一棵大树的视频。
2、问: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3、同学们,刚才发表了很多看法,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
4、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二、汇报交流,学习新课
(一)认识种子
1、师: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观察种子,现在要考考大家,认识它们吗?
2、投影仪出示种子……
(二)种子的吸水量
1、师:(出示一杯蚕豆苗)问:这是谁发育出来的?
生:蚕豆
2、师:(出示干的一盆蚕豆)问:这样的蚕豆干放着会发芽吗?
生:不会。
3、师:需要什么?
生:水。
……
三、主动探究,认识种子内部构造
1、讨论方法师:我们刚才只看到蚕豆的表面,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清楚地探究蚕豆种子里面的结构呢?(解剖)
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解剖。
(1)演示剥蚕豆皮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蚕豆种子外面的一层种皮,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可以看到什么?
(3)请同学们用力捏一捏种子,注意观察种孔处有什么现象?
(4)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蚕豆种子,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用手摸一下种皮,有什么感觉?并推测种皮有什么作用。(种皮很坚韧,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
(5)学生个别演示
(6)教师边演示边点评
3、观察胚的构造
(1)教师演示分开我轻轻地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注意动作要轻。
(2)学生做并观察:讲解构造:对比实验(解剖其他种子)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和颜色各方面存有差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还有黄豆、花生等也是双子叶植物。
四、观察猜测,跟踪发芽的蚕豆
师:同学们,想知道胚根、胚芽、子叶这些结构以后长成什么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吗?谁能猜猜看?
生:胚根会变成根、子叶会长成叶子、胚芽会长成叶子……
师:大家的猜测很丰富!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上网查资料、请教大人、做实验。
师: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你们要垫上一些棉花,并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会做吗?
生:可以。
师:老师把材料分给你们,课后由各小组长负责一起去完成这个实验,好吗?
生:好。(师下发材料,学生操作实验。)
师:观察是需要耐心的,同学们一定能坚持的!盒子上面的记录表,我们就以三天为间隔来观察。
师:主要应该观察什么呢?
生:胚根、胚芽、子叶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对,你们刚才实验的这些种子,刚好泡了三天,它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先把它们记录下来吧!(学生观察并做好第一次记录,投影展示典型小组的记录纸。)
师: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知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科学家们就是这样成功的,老师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
《种子》教学设计15
一、品味文章,深入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什么是理想?
(2)两位少年提出了一个什么疑问?
(3)他们怎么去解决的?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老人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2)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
4、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第一个少年是生怎样保存种子的?
(2)把第一个少年说的话全班齐读出来。
(3)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第二个少年是怎样保存种子的?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全体齐读第六自然段。
(6)指名学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再进行比较:两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7)全班读第七自然段,议一议:老人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讨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试用“只有……才……”来表达。
2、写一段话:我的理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课件出示图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播放课文朗读。
(让学生带着有目的的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定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自己不了解的词句,读后同学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整篇课文就有了一定的感知。
(三)细读课文,读读议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的问题进行讨论:两人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学习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作出相应的板书。为了突破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合作讨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试用“只有……才……”来表达。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来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当学生想象回答后出示课件:只有像第二个小朋友一样,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联系实际,延伸课外
让学生对照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像第二个小朋友,有哪些地方像第一个小朋友?以后决定怎么做?并说出自己的理想。在这一环节中倡导学生自主去完成。
【《种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反思03-10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9-04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秋天教学设计12-14
《观潮》教学设计01-01
方程教学设计01-02
名师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