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全文。
2、理解本文生动的描写,曲折的情节及丰富的寓意。
3、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和认识狼,启发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正确地翻译、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狼》。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能接近和熟悉劳动人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和因果报应思想。《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节奏;给陌生字词注音;对文本有个整体印象。
2、学生自读、组内读、小组之间比赛读。
四、疏通文意:
1、独学:精读课文独立翻译课文。
2、对学:小老师给小徒弟讲解不懂的字词。
3、群学:班内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4、老师精讲。
五、形象分析: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六、感悟: 学生讨论为主。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七、引申:
狼是野生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但当狼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时我们要反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狼》的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指导
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已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启发自主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蒲松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二、自学成果展示
1、展示你的声音——各种形式的朗读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朗读,朗读以致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
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文言文是一种母语,现代汉语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的时候,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和方法指导上。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我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
(一)屠户角度
1、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连带发现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狼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分层背诵法”,以便学生记忆。所谓分层背诵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见,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4、然后教师说: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按你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条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夫,请学生思考:
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四、多角度谈启发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句子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学习本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谈启发,来实践单元要求。
1、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2、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3、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五、网络共读,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狼》的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学习匍匐前进,增强幼儿上、下肢的力量。
2、进行综合练习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增强投掷力量。
3、培养幼儿勇敢坚韧,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地板块、平衡木、手榴弹若干(沙包,易拉罐,毽子等即可)、自制电网一张、搭建的敌人碉堡两座。
2、作战路线图一份,自制的“勇士奖章”若干。
3、音乐“解放军军歌”、“我是一个兵”。
4、场地布置:在操场上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军事训练
1、教师做指挥员,幼儿做勇敢的小战士,指挥员带领小战士进入场地。
2、准备活动:
我今天呢,要对你们进行特训,现在,小战士们,请跟我一起做!
(跑圈,跳过障碍物,)小心前方有埋伏,(蹲下)回到原位
二、基本部分:学习新本领并完成任务
1、引导幼儿练习“电网”下爬过,并讨论如何爬才能不碰到“电网”。
①老师指电网:下面,我们要进行高难度的训练了,小战士们要学习新本领了,你们看,这是什么?(电网)那我们该怎么来过这个“电网”呢?请你们先互相商量一下,该怎么过“电网”?(幼儿相互讨论并在原地做出动作)
②教师小结并示范匍匐前进。
师:“小小兵们说的和做的都很好,下面请勇敢的小战士们做一下动作,(一级难度)
下面,我要降低高度了,我要看看谁能再一次通过挑战(碰到网的要到旁边休息)二级难度
师:我刚刚看见啊,有的小战士已经碰到网,受伤了,下面我来给你们做个示范。
原地示范,边做边讲解要领:身体先侧躺,左手着地弯曲,头微侧靠向左肩,左脚弯曲右腿伸直,爬的时候左肘与左腿用力向前挪,右脚用力往后蹬。
幼儿在地垫上边看边听进行动作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分批练习匍匐前进(也可分前后),师提醒幼儿注意不能碰到“电网”。
师小结:刚才我们学的新本领叫什么?(匍匐前进)
我们现在来进行练习的终极大考验,我们要把电网调到最低,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谁能够通过今天的'训练(三级难度)
2、玩游戏:勇敢的小小兵。
A、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①师:小小兵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你们真棒!今天,我们要用学会的本领执行一项战斗任务——炸掉敌人的碉堡,你们怕不怕?(不怕)
②出示线路图,师说:你们看,这是任务的线路图,我们先来看这个任务要经过什么地方?(师与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边看边说,钻过山洞→走过小桥→爬过电网→用手榴弹炸碉堡→返回)
③师:在这项任务当中,你觉得哪个项目最难完成?(幼儿说出后,老师讲一下动作要领)
师:小小兵们,你们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能)
b、幼儿分组进行比赛,老师提出要求。
①老师发出口令:小小兵每人拿一枚手榴弹,然后迅速集合!(幼儿快速站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以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比比看哪个组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②提出要求:第一组的小小兵炸1号碉堡,第二组的小小兵炸2号碉堡。小小兵要迅速钻过山洞,勇敢地走过独木桥,安全地匍匐爬过电网,然后快速站起来拿起“手榴弹”扔向自己组要炸掉的敌人碉堡,再迅速从两边跑回来,与第二名小小兵击掌后站到队伍的最后面。
③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幼儿进行比赛(两位配班老师扮成敌人在碉堡中开枪,增加游戏的真实感,哪组幼儿玩过一轮游戏后,哪个碉堡的枪声停,代表碉堡被炸毁,该组幼儿获胜。)
c、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小兵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顺利完成了任务,我奖励你们每人一枚“勇士奖章”。(给幼儿佩戴奖章)
三、放松结束。
1、放音乐“我是一个兵”,幼儿做放松操。
师:小小兵们,今天开心吗?(开心)完成了任务我们放松一下,跟着音乐做放松操!
2、在音乐中老师组织幼儿站队,排着队伍整齐离场。
《狼》的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组课文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鹿和狼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能仅仅从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益恶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有其明显而清晰的定位—它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加阅读体验的疆场。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充分运用阅读提示,以问题带动全程阅读,以练笔促成读写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水平。
学情分析:
这篇科普文章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易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没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正确读写“厄运、锐减、维护、糟蹋、威胁、相悖、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等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白罗斯福之所以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激趣—整体感知—阅读理解—练笔提升—总结拓展—自主作业。
1、导入激趣。
要求学生讲读过的与狼和鹿有关的'童话故事。(目的在于引导在童话原则中鹿和狼的形象)
(板书鹿和狼)询问学生鹿和狼”分别给在他们心里的印象。
生自由解说:鹿的可爱、灵秀、善良、神奇;狼的凶残,血腥
揭题导入。
(补全板书:鹿和狼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感受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会与大家对于鹿和狼的习惯看法有所不同,尤其是与我们在某些童话里读到的观念,更是背道而驰。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固有经验和习惯思维出发,解读出鹿和狼的童话角色以及其深入人心的习惯看法,以此与课文所讲述的真实事件构成认知和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形成阅读张力,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2、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阅读提示
(1)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所造成的后果。
(2)认真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划出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1)交流难懂的词汇。
随机渗透:理解词语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2)交流难懂的句子。
检查自读效果。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训练就是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比较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读懂并作出解释,从而辐射到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进行毫无重点的条分缕析。这个片段重在以阅读提示为引擎,发动全文的阅读理解,学生能读懂的不需要讲,在认知上产生困难的地方要精讲,并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实现有意义的生生互动。此外,教师还得适当进行学法的渗透和训练。
3、阅读理解。
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思考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分组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从书中发现的知识。
教师总结。
4、练笔提升。
结合课题,联系课文最后一段,在小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
写作框架: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
设计意图:练笔的过程既是对文本的再度认知和把握,也是对阅读过程的纵深和提升。本次练笔从课题的反思和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出发,重在形成科学理智的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在这样的练笔点评中,需要教师仔细聆听,尤其对学生表达上的流畅、清晰、深刻予以关注。最后的点评,试图在学生中铭刻一种全新的科学辩证的环保理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辩证思维的能力。
5、总结扩展。
小结:鹿的可爱、善良值得我们去珍惜,狼的凶残、血腥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人类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是动物的伙伴,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的时候,我们才能拥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愿我们能从《鹿和狼的故事》中获得反思的勇气和力量,在大自然面前能更加科学,更加理智。
6、自主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加强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我安排如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题来做。
(1)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类似的由于人类的片面认识而导致生态失衡的事例;
(2)谈谈你所了解的人类为维持生态平衡而做出努力的事例。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教学反思:
语文应该是思想性和语言性的统一,应让语文的思想性与语言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可这篇课文似乎更侧重思想性的。因此我想像这样的课文如何做到思想性和语言性的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美,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优秀思想,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考虑的。
《狼》的教学设计5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1《鹿和狼的故事》|人教版》。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1 鹿和狼的故事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群病死或饿死
不杀狼->狼吃病鹿->维护鹿群稳定->鹿健康繁殖
《狼》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小说详略安排的特点。
4、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没见过狼,但在我们所接触过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中,一声狼嗥会让人毛骨悚然。狼是凶残、狡猾、贪婪的,似乎所有贬义词用在它身上都不为过,狼真是不可战胜的吗,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会对你有所启示。
二、介绍作者,复习旧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狼》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三、听读课文,整理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1、听课文朗读,把握朗读停顿及节奏。
2、归纳重点字词,提示重点句子。
屠大窘(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关系)
狼不敢前(上前)一狼洞其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投以骨省略宾语,即“投(之)以骨”;状语后置,即“以骨投(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女生齐声朗读课文。
4、男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字词的释义。
2、指名翻译重点句子。
二、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课文。
2、依据所用表达方式的不同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前四小节以记叙为主,第五小节以议论为主)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1)串讲课文。
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②分析屠夫想出的对付狼的办法及效果。
③分析屠夫的防范措施及狼的表现。
④读第四小节,理解并填空。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试用一个字概括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屠夫与狼之间发生的事件。
4、狼、屠夫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找出能够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句子。
(狼:狡猾、贪婪;屠夫:机智、勇敢、果断)
5、作者是如何刻画屠夫形象的?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三、体悟文章思想主题
1、指名朗读第五小节。
2、朗读指导(读出对狼嘲讽、不屑的语气)
3、这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又有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揭示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综合性学习
1、有关“狼”的成语。
2、有关“狼”的歇后语、俗语。
五、本课小结
《狼》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自学成果展示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
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
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
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实中的狼还有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智慧等。那么人类对狼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文章阅读,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你对狼的认识。
《狼》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狼》的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背地里、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他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狼说的话是故意找借口,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教学难点:理解狼为什么找借口。
三、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1、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认识,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
2、快速读课文,指名用贴图在黑板上贴出狼和小羊正确的位置。(理解上游和下游的意思,并懂得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狼故意找借口吃掉小羊的事。)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理解“借口”的意思。
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引导:是怎么样的理由。
方案2: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驳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进行反问句的练习。)再说,狼其实根本不想喝水,而只是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请学生用上“难道”加以反驳——帮助学生掌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3、随机结合课后题练习。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进一步理解狼的险恶用心。
1、狼找了这么多借口,他到底想干什么?(狼想吃掉小羊)
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课文第二段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非常)
2、看图,说说狼想吃小羊的外部表现。(狼恶狠狠地瞪着小羊,咧着嘴,龇着牙,血红的舌头伸得老长,馋得直流口水。)
3、狼心里又会怎么想?谁能结合狼的外部表现连起来说说。
4、狼这么想吃小羊,现在他找的借口都被小羊一一反驳,所以就——(引读“狼不想再争辩了┉)“反正都一样”什么一样?也就是说无论小羊——都要——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小羊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四、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 )( )( )的小羊
( )( )(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五、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养创造能力。)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让学生自由发言)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不希望可怜的小羊受到伤害。可是小羊最终难逃恶狼的魔掌,因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小羊,你准备怎么办呢?
3.读写结合。(自选一个内容。)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2)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狼》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一看:鹿和狼的图片
2.谈一谈:你心中的鹿和狼。
3.说一说:含狼的成语。(投影出示成语)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一填:(投影)
松杉( )郁 生( )勃勃 面目全( ) 一命( )呼 难逃( )运
生态( )难 美丽()() 凶恶( ) ( ) ( ) ( ) 残 喘 罪( ) 祸 首
2.记一记:(投影出示词语意思)
葱郁、相悖、生机勃勃、难逃厄运、苟延残喘、罪魁祸首、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3.讲一讲:
(学生活动)合上书本,看凯巴伯森林图片,听录音朗读。
想一想,在凯巴伯森林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交流后投影出示故事梗概)
4.找一找:
哪些段落是讲述鹿和狼的故事?自由读一读这些段落。
三、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议一议:
故事中的鹿和狼结局如何?是谁造成了凯巴伯森林的悲剧?
(学生活动)交流答案之后,再次默读课文,深刻分析原因。
小结:
罗斯福保护鹿的政策失败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投影出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投影)
2.悟一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再次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投影出示道理)
谁能画出凯巴伯森林、鹿、狼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图。(投影出示关系图)
3.学一学:
你能尝试一下去概括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吗?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小结:讲述事例——分析原因——说明道理(投影)
四、课外延伸,深刻体会。
1. 写一写: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里狼的幸存者,请你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总统,森林里不仅需要鹿,也需要狼。
2.读一读:课外推荐阅读姜戎的《狼图腾》一书。
《狼》的教学设计11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指名背诵课文,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检查上节课作业的落实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品读课文,读活形象师:
鲁迅曾评价《聊斋志异》是“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在蒲松龄的笔下,鬼怪动物不仅有各自的特点,还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是奇异。本文中,作者是怎样写狼的呢?1.读活“狼”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两狼”的词句,理解其特点,然后填写表格。
方法提示:
①找出描写两狼的词句,用横线勾画,读一读。
②品析词句,揣摩狼的心理,把握狼的特点。
(生自由交流)预设课件出示:
词句描写角度心理特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动作紧跟其后,伺机吃人凶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动作穷追不舍,不甘罢休贪婪、凶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作、神态有所顾忌,审时度势;
威慑屠户,放弃抵抗凶残、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动作、神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麻痹屠户,放松警惕狡诈、阴险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动作诱敌包抄,前后夹击凶残、狡诈、阴险(2)两只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默契配合”,它们懂得谋划,不断变换伎俩。在文中,作者用哪个字评价了狼?预设黠。
2.读活“屠户”形象
(1)既然两只狼如此狡诈,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齐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描写屠户的词句,运用分析“狼”的方法,理解屠户的形象,填写表格。
方法提示:
①找出描写屠户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读一读。
②品析词句,揣摩屠户的心理,理解屠户的特点。
预设课件出示:
词句描写角度心理特点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心理、动作紧张害怕,迁就、侥幸怯懦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心理恐惧至极,认清狼性,面临生死抉择怯懦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动作情急之下,认清地势,放下幻想,绝地反击勇敢机智沉着冷静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动作不为迷惑,抓准时机,出其不意,直击要害沉着冷静勇猛果断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动作保持警惕,小心谨慎细心谨慎机智冷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动作、心理恍然大悟机智勇敢果断能干(2)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___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屠户________________(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心理),表现了屠户的_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句式说说自己对屠户形象的理解。
预设示例: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屠户在发现狼似乎在打盹时不为迷惑,抓住时机,直击要害,表现了屠户的沉着冷静、勇猛果断。
(3)生齐读,读出抑扬顿挫,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师小结:面对危险,害怕是人的本能反应,但屠户在经历了从“害怕退让—认清形势—放下幻想,决心斗争”的一番心理挣扎后,及时地举刀反抗,使两狼毙命,实属智勇之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圈点勾画的方法细读课文,通过品读句子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三、精读课文,读透哲理
思考屠户胜利原因我们在赞叹屠户的勇气与智慧时,不免深思:屠户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生讨论交流)预设
(1)丢掉幻想,树立了与狼搏斗的思想。
(2)观察环境,占据有利地势。
(3)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4)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除恶务尽。
2.探究作者写作意图蒲松龄身处官场黑暗、民不聊生的时代,把这件事写进《聊斋志异》,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预设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妥协,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3.联系现实谈做法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好人善意,也会遭遇坏人恶霸。阅读下面的材料后,结合本文说说在类似情形下的正确做法。
课件出示:
曾在某快递公司工作的张昆鹏曾多次给付某送过快递,他发现付某经常独自在家。
当他再次来到付某的暂住地时,以送快递为名敲开付某家门,持刀抢劫付某。张昆鹏将付某推进屋里按倒在床上,并用绳子将付某的手脚捆住。
就在张昆鹏翻箱倒柜找钱时,付某呼救。张昆鹏见状,用枕头捂住付某的嘴,又卡住其颈部,导致付某死亡。
(生讨论交流)预设
(1)努力克制恐慌,保持冷静、清醒,明确歹徒的行凶目的。
(2)要确保自身生命安全,不要过分在意财物的损失。
(3)观察周围环境,选择有利的方法。如:室内呼救不像公共场合呼叫有震慑歹徒的作用,相反可能激起歹徒杀人灭口之心。可以与歹徒平心静气聊一聊,先稳定歹徒情绪,再想办法。
(4)应记下歹徒的体貌特征和其他明显的个人信息,确保自身安全后立即报警。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积极动脑,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摆脱困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分析屠户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以真实案例作为载体,让学生获取文章的现实意义。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师:在《狼三则》之一和二中,不管是愚蠢的狼,还是狡诈的狼,都难逃灭亡的命运。我们再来读另一则故事,看看读完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阅读《牧竖捕狼》,结合注释和译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牧竖捕狼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③,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⑩,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牧竖:牧童。竖,小孩。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两只小狼丢了。④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⑤嗥(háo):狼叫。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⑦致:招引。⑧趋:向,到。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⑩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译文:有两个放牧的孩子走进一座山里,到了一个狼洞前面,发现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然后分别爬上一棵树,两树相距约有几十步远。不久,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小狼不见了,立即显出焦急的样子。这时,一个小孩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耳朵,故意让它嗥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就发疯地直奔到树下,一边嗥叫一边抓树想爬上去。另外一个小孩又在另一棵树上弄得小狼叫得厉害,大狼停下嗥叫,四下观望,才发现了那棵树上的小狼;
于是丢下这里,奔到那棵树下,像刚才一样一边嗥叫一边抓树想爬上去。这时先头那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回来。(大狼)口中不停地嗥叫,脚下不停地奔跑,往返几十次以后,奔跑速度渐渐慢下来,叫声也渐渐小了,最后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久久不动。小孩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讨论: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预设赞同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吃人的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
不赞同牧竖的做法。因为大狼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师小结
:大家一致反对牧竖的残忍行径,因为我们知道:人与动物之间不是敌对关系,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爱护每一个生命。
2.分析狼的传统形象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课件出示: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狼吞虎咽3.探究狼的新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狼被赋予了新的形象。请看下面的材料,说说新时代的狼性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材料一:狼,生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耐力很好,能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奔跑20千米。最大本领是利用群体的力量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食草动物。狼的智商高度发达,可以通过气味、叫声、肢体动作进行沟通。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
材料二:很多企业以狼作为形象代言,著名品牌有“七匹狼”“与狼共舞”。影视剧中特种兵多以狼命名,如战狼、西北狼、独狼……预设狼性——勇敢、坚忍、聪明、机敏、野性,具有团队精神,懂得协作,敢于挑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结束语:
本文的狼不仅贪婪、凶残、狡诈,还具有人的心机、智谋、心理,形象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借助这一奇异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可是当我们走出中国传统文学,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狼时,发现了其新的文化内涵。这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环节旨在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延伸。课外阅读既增加了对《聊斋志异》作品的了解,也是对文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课外写作,实现读写结合,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借用各种材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狼和狼文化,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狼三则》之三。
2.完成教材P107课后习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根据其特点,遵循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目标,结合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中,既注重文言知识的学习积累,又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在文言知识教授的过程中,由文言词句的翻译到释词方法和句式的归纳,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文章主旨时,逐层深入地读懂故事内容、主旨,并学以致用。
在“读活形象”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语言品析和填写表格的方法,理解屠户和狼的特点,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概括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外,课内外对比阅读的设置,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狼文化,正确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些均是对课文文言知识、内涵的进一步拓展。
资料链接:《聊斋志异》介绍《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含蓄地反映了蒲松龄生活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其中也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孤愤。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题材内容来看,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梅女》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等;
第五类,是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狼》等。
《狼三则》故事简介《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狼都被杀死了,作者借此肯定杀狼是正义行为。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素养提升:如何理解文言虚词?古人有言:“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说的是只要掌握文言文常用虚词的用法和规律,就能够掌握初步的文言文写作技能。虚词,泛指没有实际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如本文中的“之”“而”“以”等,都是虚词。
如何理解文言虚词呢?
(1)语境推断法。要分析虚词,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即依据虚词所在的上下文进行判断。如“以刀劈狼首”的“以”是“用”,“可以为师矣”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2)语法推断法。即依据虚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功能去判断。虚词在句中只能表语气或起辅助作用。通过分析句子及虚词的辅助作用有时也能推知虚词的用法。如“亦毙之”的“之”在动词的后面作宾语,代指“正在打洞的那只狼”。“君子之行”的“之”在两个名词之间,就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久之,目似瞑”中的“之”在表示时间的状语后面,只能是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没有实义。
(3)位置推断法。即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意思。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会发生变化。如,“夫”在句首(“夫君子之行”),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用在句中(“岱宗夫如何”),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用在句尾(“逝者如斯夫”),表示感叹。
(4)语气推断法。“盖以诱敌”中的“盖”表示推测语气,是“大概,原来是”的意思。
(5)句式推断法。一些文言虚词,常和某些词语固定搭配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构成特殊句式。若能抓住这些句式,也能快速掌握虚词的用法与规律。如,“其如土石何”中,“如……何”这个句式意为“把……怎么样”,“其”用在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6)词语推断法。利用成语或学过的词语等进行推断。如“喜形于(在)色、无济于(对)事”等。
疑难探究:怎样理解文章主旨?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狼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最初处于主导地位,伺机吃掉屠户;
屠户利用有利地形“弛担持刀”,狼又主动“诱敌”进攻,屠户则处于被动地位,可是最终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这就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妥协,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狼》的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
2了解文章用神态、动作来表现形象的写法。
3对狼的性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以诵读为主,借助想象入境,体会神态、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
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言文,为自读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考虑到本文叙事简练而情节跌宕,易于激发想象,因此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让他们通过课前依文画图,课上生动朗读与描述,自然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学生能入境,则解词,领悟主旨和记诵都可化难为易。同时引导学生对狼的性情作一定的探究,培养其辨证、全面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习
1、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的意思。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试着把故事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3、搜集有关狼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狼,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呢?
(学生各答:凶狠、贪婪、狡诈……)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看看蒲松龄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表现狼的这一本性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初读课文,感受情节。
1、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的范读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情境。
2、讨论朗读方法。
请学生略谈一下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意识到朗读时应身临其境,抑扬顿挫。并因势利导,由学生总结出课文朗读的方法:
“把握节奏,进入角色”(幻灯片展示)
3、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揣摩朗读方法。
4、全体朗读。
教师慢慢引入情境:“现在,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屠户。临近傍晚的一天,你挑着担子走在僻静的回家路上。这时身后出现了两只饥饿的狼……”(全体朗读课文)。
四、疑难词句讨论。
以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疑难词句。重点字词: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顾:看。
苫蔽:覆盖。少时:一会儿。
瞑:闭眼。股:大腿。
寐:睡觉。黠:狡猾。
难点:“名词活用”(幻灯片展示),见板书。
五、再读课文,说故事。
1、请一自愿者上台用投影展示他画的图,边指边说故事。其他学生补充修正。
2、让两三位学生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六、第一次研讨——赏析理解
1、让学生将自己画的图拿到台上用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学生自由评议,看看画得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依照课文,抓住神态、动作来评画。明确画得好的画是准确抓住屠户和狼的神态和动作来画的。
2、大家推选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看屏幕上教师准备的五幅画面,回味刚才的分析。(幻灯展示五幅图)
3、讨论:有人说故事中的狼诈而愚,你同意吗?
明确:它们见利忘害,自取灭亡。欺骗手段有限,人类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能战胜它们。
七、第二次研讨——质疑探究
1、让学生联想带“狼”字的成语。
参考:狼吞虎咽、声名狼藉、狼烟四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如狼似虎、杯盘狼藉、鬼哭狼号、狼子野心、狼奔豕突、狼奔鼠窜……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狼这种动物是否没有优点或可爱之处呢?
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参考课前查找的资料,自由谈论对狼的看法。如:母性,团结,知恩图报等。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辨证、全面,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不能只看一面就武断地下结论。
3、配乐幻灯片展示《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充分回味刚才的讨论。
八、布置作业:作文(幻灯展示)
以“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要随俗,从不同角度选材,写出个性。
附板书:
名词活用:一狼洞其中(打洞,名词变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词变形容词)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词变动词)
资料:《母爱的较量》选段(有改动)
我和母亲几乎是在同时发现了那四团令人恐惧的绿光。那是两只饥饿的狼,确切地说是一只母狼和一只尚幼的狼崽。母狼长嗥一声,突然腾空而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只感觉到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领窝。也就在这一刻,母亲忽然悲怆地大吼一声,将砍刀埋近了狼崽后颈的皮毛肉,刀割进皮肉的刺痛也让狼崽发出了一声渴望救援的哀嚎。
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
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了我的颈窝,它放开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左脚抽了回去,先前还高耸的狼毛慢慢地趴了下去,他站在我的面前,一口一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亲。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脖子上滑了下来,将它抛到几米外的草丛里。母狼撒腿奔了过去,对着狼崽一边闻一边舔。它和狼崽伫立在原地呆呆地看着我们,然后张大嘴巴朝天发出一声长嗥,像一只温顺的家犬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
《狼》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4.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狼的篆字图片导入。请学生猜测这个字念什么?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鬼狐传》)
聊斋:书斋名
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初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倚()瞑()隧()
②指出含义:丘()犬()洞()隧()
③区别词义:去()股()盖()耳()
④解释意思:
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意()
②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交流自学成果
3.拓展:含“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
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独立思考文章大意。
2.交流翻译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3.强调以下字词的`理解、积累。
1) 止有剩骨:通“只”
2) 投以骨:介词,把、拿
3)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承接
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无实义
5)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6)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7) 弛担持刀:卸下
8)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9) 一狼洞其中:打洞
10)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能有几何
五、复述课文内容
六、分组齐读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 抄写课下重点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考查文学常识。
2.检查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全文按照表达方式来划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明确:
两个:
1-4段,叙述
5段,议论
2.叙述部分,按照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划分?
明确:
(l)1段:开端--屠遇狼。
(2)2-3段:发展--屠惧狼、屠御狼。
(3)4段:高潮和结局--屠杀狼。
三、分析屠户心理和特点
1.圈画出屠户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小结: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小结: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分析狼的特点
1.圈画出体现狼特点的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1)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恶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狡诈阴险
五、深化理解
1.找出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狼与屠户两个角度,你分别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从狼的角度启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从屠户角度启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绝不能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明确:现实生活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狼”,你该怎么办?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狼》的教学设计1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出身于书香门第,勤学、聪敏,从小热衷于功名。但一生考场不利,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做了贡生。后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第五段,作者评狼。
问: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问:这六个“其”都是代词,指代什么呢?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四、问题探究:
1.从描写方法上来分析文章如何刻画屠户与狼的形象。
(一)屠户:主要从心理与动作来表现其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如从“惧——投骨避狼”到“大窘——骨尽狼仍从”再到“恐——前后受其敌”,最后“悟——刀劈两狼”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狼 :主要从心理与神态、动作来表现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2.学生自由讨论:
(1)双方的较量可谓斗智斗勇,看看人和狼的智慧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说说理由。
人:懂得借助外在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以及化整为零,一一击破的方式克敌制胜。
狼:懂得以分散注意力、前后夹攻等方式战胜对方。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会失败”?
明确: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根据:(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3.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五、感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狼》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他作斗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他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狼和小羊》知道课文主要讲狼想吃小羊找了三个借口。第一个借口:狼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板书:水弄脏了)第二个借口:狼说:去年小羊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板书:去年说坏话)第三个借口:狼说:说坏话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反正都一样。(板书: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
我们先来读狼的第一个借口。自由读2、3自然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老师发现小朋友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评:你读书时表情很丰富,如果能把狼的话读得再有力些那就好了。
你这只狼挺凶的,不过还不够凶。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这只狼很想吃想小羊。谁想和他比一比。
你读得太出色了。老师也想来试试,行吗?
师读。
好,学着我们好的地方自己读一读吧!
咱们男同学读狼的话,女同学读小羊的话,合作把两个自然段读好,怎么样?作者的话老师读。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不知能不能过关。小朋友,想羊到底有没有弄脏狼喝的水呢?(齐说)
没有。
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哦,你的话,老师有点听明白了,不过表达得还不够清楚。谁还能说说。(再指名说)
没关系,老师来帮助大家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美丽的图画,可是上面还缺少狼和小羊,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把它们贴上去。
指名一生贴图
哦,狼站在小溪的上头,就是上游。小羊站在小溪的下面,就是下游。对吧?瞧,小朋友都在夸奖你呢!
(指图说)那么,水是怎么流的呢?
生说:水是从上面流到下面的。
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水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来的,不是从小羊这儿流到狼那儿去的。
师说:哦,原来水是这么流的。那小羊会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生说:不会。
你能指着图,说说理由吗?(指名说)
(请刚才不会的同学)现在你能说了吗?
从不会说到会说,你这节课收获不小啊,大家祝贺他。
都会说了吗?(会)那好,同桌说一说。不会的.同学看着小黑板说。出示小黑板:
狼站在(),小羊站在(),水是从()流到(),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是啊,小羊是绝对不会弄脏狼喝的水的,狼是故意在找借口,是无中生有。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通过反复读书读懂的。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相信4、5自然段也难不倒大家,放声读吧!
哪位同学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师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你读的这只狼比第一次找借口时更凶了。
你肯定是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一位吧!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吧!
小朋友,读了课文4、5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生:我读懂了狼是在找借口。
师:你从哪里看出狼是在找借口?
生: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而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提示:狼说小羊去年(),而小羊去年(),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而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板书:没有生下来)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狼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那都是狼找借口,实际无中生有。让我们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特别气愤?现在你最想说什么?(自由说)
(引导:你觉得狼真。)
是啊,狼真是太可恶,太过分了,更令大家生气的还在后头哪,读读第六自然段吧!
自由读指名读
咱们一起把狼的凶恶、蛮不讲理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可怜的小羊就这样被狼活生生地吃掉了,真是太令人伤心了。为了这样伤心的事再次发生,你想对小羊说些什么?把你此时最想说的写在课文后面。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二句。
自己写指名读
是的,对像狼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只有跟他作勇敢地斗争。让我们牢记小羊的教训,再来读一读整个故事。
【《狼》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02-26
《狼》教学反思04-22
狼和鹿的教学反思02-0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9-04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植树教学设计06-02
赵州桥教学设计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