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07-25 17:35:26 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 相关推荐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1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慢慢被破坏,全球热岛效应、白色垃圾污染、水资源污染……

  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减少垃圾污染开始。您千万别小看垃圾污染,垃圾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但它的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而且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我校在20xx年6月份,开展了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1、培养环保意识,普及分类方法。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受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逐渐把垃圾分类变成自觉和习惯性行为;并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2、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各班筹备、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各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幻灯片、自编小品等形式来进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的日常常识,并以小游戏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通过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

  学校成立30人的教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及35人的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师生志愿队负责在师生团队中加强垃圾分类常识,以身作则,并时刻督促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学校对表现好的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员进行评奖,并在全校校会上颁发了奖状和奖品。鼓励同学们都来了解垃圾分类,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以此达到减少生活污染的目的。

  4、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在各处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桶上贴上“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标志,并且通过校会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在垃圾桶附近粘贴生活垃圾分类指引,以帮助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校学生每天喝过奶的奶盒、水瓶、废纸等等,全部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能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5、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通过本次垃圾分类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现今的垃圾处理方法大多处于笼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系统工作,同学们不仅在学校要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还要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带回家里。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2

  一、支教背景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扶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受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在这些地区,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后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组织了 “青芽伴飞”宁夏支教队,准备在宁夏同心县王团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一方面,通过此次活动传达我们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对于一些课程的初步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促进民族团结,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支教目的及意义 1、活动目的:

  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文化优势,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激发我们成长进步、发福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并且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期望成为较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将贫困区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反映给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支教活动。

  2、活动意义: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支教活动,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大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对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困难,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丰富课余生活。

  此外,这次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伴飞民族中小学”活动的延伸,我校领导大力支持“伴飞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支教主题

  下进实际、下进农村、下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伴飞成长、伴飞理想、伴飞留守儿童的中国梦。

  四、支教时间 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24日

  五、支教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

  支教地简介: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是中国第一个回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常年干旱,百姓靠天吃饭。自南向北由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长,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日照充足。大风天气(风速≥17m/s)年平均在8~46天,大多出现的在冬春季节。大风出现时往往伴有沙暴,平均每年达20天。年平均气温8.7℃,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极值为零下27.7℃。年辐射热平均142kcal/cm2,日照时数在2750~3000小时之间。主要自然灾害有沙尘暴、干热风、霜冻、冰雹等,其中以干旱危害最为严重。

  六、支教对象

  宁夏同心县王团镇100多名适龄儿童

  七、指导老师:

  活动主要负责人:

  八、支教人数:13人(详见附录一)

  九、活动内容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以深入农村,以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为基地,进一步的学习测量实习知识,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学习情况,课余生活及思想观念的调研活动。活动对象主要是学校建设,留守儿童,村民这三个群体。

  1、针对学校建设开展的活动

  帮助同心县王团中心小学建立图书馆,方便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并向图书馆捐赠部分书籍,帮助其走上正轨。对学校所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

  2、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开展的活动

  (1)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介绍以及民族团结教育

  (2)在巩固文化课的基础之上,将“七彩课堂”带进学校,教授学生其他文艺

  课程,进行义务支教活动

  (3)对学生进行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4)对留守儿童与父母开展亲情电话活动,并对其心理状况开展调研活动。

  (5)建立“爱心积分超市”,培养孩子的累积意识

  (6)培养改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3、针对村民开展的活动

  (1)宣传环境保护,提高其环保意识

  (2)为村民义务测量血压,宣讲疾病知识,如结核病,艾滋病,夏季如何防暑

  等知识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并对村民的健康状况开展调研活动。

  (3)宣讲针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方法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寒假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便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当下,中央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然而,我们大学生对于少数民的认识和了解却不多。为了增加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和谐,组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到少数民族地区参观,了解当地相关文化艺术传统,游览当地历史文物,加深对各民族的认同感。

  一、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安排在1月25日至2日,地点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及其周边市镇,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住所,参观历史文物,查阅相关资料,对侗族民俗民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发现当地的一些问题,并给予关注。出发前,我们寻找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而我们所去的`侗族村落是大寨,并且其中XX%以上都是“杨”姓。

  日下午3点左右,我们乘车近1个小时的山路才进入这个会同县的侗族村落,名曰:高椅鼓楼。村落在大山之中,四周山水环绕,仅有三条山路通往其中,可以看出村落对外交流并不频繁。村中大道是水泥路,但坑坑洼洼的,满是稀泥。找到一个停车处,停车步行,去到一位70多岁的杨姓爷爷家中。途中看到四周,都是两三层木质房屋,但木头都已范黑,可见这些房子定时有一段时间了。

  到了杨爷爷家中,方才把这种木制房屋看的完全。听爷爷介绍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顶楼存积粮食、糯禾多挂在上面,有的在寨边建立禾晾,便于防火。饭还没做好,爷爷又带我们去其他家看看。往后走,我们看到许多用石砖建起的楼房,爷爷说,向着种木制房屋,很容易起火,而且一但起火,很容易把周边的房屋也点燃,一直蔓延开来。为了避免火势难以控制,清朝时期,部分人家开始在木房外围再修了层石墙,因此实际里面还是木房。我认为,当地应加大防火救火的应急措施,光靠石墙是远远不够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局面还是难以估量,毕竟包括房屋在内绝大多数都是木制的,还有大片森林,没有一些保障性救火措施,很难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同时,还应该将强防火教育,减小火灾发生的几率。

  村落中每家每户间隔都不大,仅有一条可两人并排通过的石板路。在杨爷爷的带领下,我们一路进过很多人家,院门家门都未关闭,我们偶尔还会进去看看,爷爷熟人还会和我们亲切地打招呼。回想现代都市中,高楼林立,小区别墅,或许住上几年,也不一定认识对面的邻居是谁,更别说如此这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真的应该暂缓脚步,留意身边的风景,拾起那些曾经的,我们所遗忘的人间真情,互相关爱,相互信任,而不是被眼前充斥的金钱、名利所惑,所追逐。

  天晚了,我们回到爷爷家中,饭菜已经做好。奶奶说,这些都是自家种的菜,至于肉,也是熟人家买的,吃的放心。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观那些商贩,一己之利,至社会责任于不顾。现在许多人为了赚钱,各种不负责任的,违法的添加剂层出不穷。人们吃得不放心,却又无可奈何。倒是在农村,自家种菜,不为盈利,只图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他们不追求多么高雅的生活环境,多奢侈的物质消费,安于平静而安宁的生活,生活朴实,民风淳朴,俨然一处隔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隔日,爷爷又带我们参观了后山,“麻婆婆”陵墓,了解到村中许多杨姓的还是杨家将的后代,虽年代久远,族谱却未曾间断。从村寨中出来,一段路程后,远远的就能看到前方有数座形态大小各异的风雨桥。之前有了解到: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顺山路一直深入,找到了那座年代久远的鼓楼,名为“马田鼓楼”。鼓楼很大气,楼九层檐,下八层四角,最上面一层为八角。

  有心态各异的动物。据了解鼓楼的造型都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在现在鼓楼一般为大家的娱乐场所。看到此处,我不禁又有疑问,像鼓楼、风雨楼、年代久远的侗寨木楼,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寻常百姓为便利,常常没有顾及这些古建筑的保护,为挂空调而在木墙上打空;生火做饭而把这些古建筑熏得面目全非;到处开挖建房,而使得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古陵墓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弃之田野。这一些,难道还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吗?长此下去,先人留下给我们的财富又还能遗剩多少呢?

  二、实践结果

  此次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到此,实践已告一段落,但留下给我们的回忆和疑问却并未离去。侗族人民的淳朴民风和侗寨美丽的自然环境使我流连忘返,而侗族同胞对古建筑的维护意识,当地有关部门对民风民俗的保护管理,当地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开发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希望当地加强各种保护力度,加强文化教育宣传,配以基本设施,使大家共同维护起这些独具特色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实践体会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而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有

  1.细节决定成败。

  途中很多安排不到位,不假思索,导致行程的延误,路程的增加。

  2.人生经历,知识体验的丰富。

  我们需用知识武装自己,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发现的也就更多。生活中不缺少辛勤劳作者,却缺少那一双双发现的眼睛,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3.社会责任、历史任务的体现。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不只是中央在做,政府在动,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共同促进起前进,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的欣欣向荣。这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社会和大学都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拘谨于校园,不拘泥于书本,勇于踏入社会学习,敢于付之于行动,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未来道路才能走的更远。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4

  现在环境的污染是非常的严重的,尽管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我们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要用很多年才能够让环境恢复到之前那样。在这几十年之中环境被破坏的是非常的严重了,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了让环境恢复到之前的美丽,开始垃圾分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次学校举办了垃圾分类的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学习垃圾应该怎么分类,让我们开始垃圾分类。

  这一次的活动持续的时间是比较的长的.,学校在各班教室都放置了四个垃圾桶,我们每天都要按照分类的方法去丢垃圾,丢错了也是有惩罚的。同学们一开始的时候非常的有热情,每天下课之后都在讨论什么垃圾要丢到哪个垃圾桶里,但后来就没有那么的有热情的。我们是一直都有在坚持着去做好垃圾分类的,一段时间下来对于我们常用的垃圾应该要放到哪个分类也已经非常的了解了,也已经能够做到坚持着垃圾分类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的困难的,同学们还没有习惯这样一个新的丢垃圾的方式,经常会丢错,也有很多的垃圾不知道应该要怎么丢,搞不清楚它的分类。同学们确实是有不耐烦的时候,因为之前那样的丢垃圾的方式虽然不是很环保,但是它非常的方便,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做这样一件更加繁琐的事情的,当一件事情的有害性没有体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痛的。所以我觉得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做到垃圾分类是比较的难的,但我相信总是会有人为了保护环境而努力的。

  现在环境被破坏得这样的严重,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若是不想让更多的动植物因为我们的行为而灭绝的话,就应该要行动起来了,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要行动起来了,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垃圾分类。学校举办的这一次活动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它让我知道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很多垃圾的分类。之后在生活中我也会坚持着去做好垃圾分类,并带动我们的家里人也跟我一起做好垃圾分类,为了环境的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去做,环境一定会更加的美丽的。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5

  为了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规范投放垃圾的意识,近日,xx小学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点滴做起,让学生小手拉起大手,创造家校共育的新气象。

  一、宣传工作

  在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期间,xx小学首先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板、LED电子屏幕循环播放宣传标语进行宣教,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设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学校设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有明确的分管领导、责任人、清洁员等,制定校园可回收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垃圾分类的活动倡议,介绍校园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布置落实垃圾分类的具体活动安排。在校园、班级、办公室、食堂等地按要求严格设置分类垃圾桶,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可腐烂的厨余垃圾等,引导全体师生及家长抵制乱丢乱扔,并树立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

  在各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如:开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举行绘画、手抄报设计比赛、利用废旧可回收的.垃圾制作艺术作品等等。同时,各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制,学生定点定时回收废弃的可回收垃圾,每周统计上报。每周进行一次垃圾分类情况总结,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和现象进行批评指正,对垃圾分类到位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且,鼓励每个队员争当小小记录员和监督员,准备一本记录册专门记录每位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互相监督,创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xx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必将共同努力,提倡低碳环保,享受绿色生活,为创建文明城市、美丽家园作出更多的努力!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6

  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调查研究

  1、在xx路上,xx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x次;中午扔了x次;而晚上则扔了x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在xx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xx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x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xx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xx所。xx所的x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xx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x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x万个左右;

  4、工作总结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去了xx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xx镇,每天有xx多名环卫工人为xx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热门思想汇报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四、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四、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

  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

  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

  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加以劝止。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7

  由市环卫处与我校共同举行的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造学校优美环境”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一个多月以来,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垃圾问题,是世界性的,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如: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市环卫处垃圾分类专职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校千余生阐述了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校红领巾广播,以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明确目标,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借助市环卫处向我校发放的100多套宣传册和20多幅宣传图片,将垃圾分类活动落实到每个班级;各中队积极行动起来,将黑板报内容设为“垃圾分类”专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培养环境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校德育处建议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低年级举行“伸伸手,弯弯腰,把垃圾送回家”实践活动比赛,给表现优秀的小朋友颁发了“环保章”;中年级则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高年级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合作办手抄报等。

  三、举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强化主人翁意识

  我校参加了市小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由于前阶段各班已利用晨会、班队会时间充分学习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学生答题已变得非常轻松,他们对我市垃圾分类这项工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设计了较多构思巧妙、言语婉转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此时的他们,已经深感作为小常熟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02-28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07-23

社会实践报告 的社会实践报告优秀08-11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发展_社会实践报告05-27

大四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12-31

宾馆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4-01

社会实践报告[经典]05-26

[精选]社会实践报告07-16

社会实践报告【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