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报告15篇

时间:2024-10-02 12:44:29 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课程实践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课程实践报告15篇

课程实践报告1

  一、调研概况

  本学期,根据进修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对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视导调研,我发现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很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于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对全市大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是通过视导、座谈、听课、查看等方式了解各校情况,目的是促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我主要从课程的规划和管理、师资状况、课程开设、组织与指导、资源开发、评价及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来反映该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状况和水平。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管理情况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有效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它也从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1)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的学校没有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实施方案,而是从网上东拼西凑,只为应付检查,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2)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有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课程表上有,但实际没有老师上课的现象。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教学课时不足的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经常请病事假、快退休年龄大等需要照顾的教师。教师调整频繁,每年度甚至每学期就进行调换。

  (4)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

  (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2、师资队伍的情况

  师资队伍状况奠定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水平的基础。

  (1)教师队伍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配备率低,兼职的老师较多。每年人事变动较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共同参与指导。学校仅依靠一两个专职教师来指导这门内容广泛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而兼职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门新课程上,仅靠他们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学校有必要配备一些专职指导教师,以少量的专职教师带动学校更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才能达到最优状态。

  (2)教师培训情况

  大多数教师只参加过市一级的培训,他们迫切要求有机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也不得要领。

  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且由于教学任务重,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

  (1)开设年级

  大多数小学能够严格按国家规定在三至六年级开课。初中国家规定在七至九年级开课,但因中考压力在九年级基本都不开设。初中的升学压力比小学对此课的影响大得多,这也说明了此课要常态实施,其评价也需要纳入升学评价之中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开设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领域很多,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在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少数学校能做到四部分整合在一起开设的。但仍有学校用单一领域、信息技术、劳技、绿证、学科课程延伸探究等内容代替实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不同的开课方式与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内容领域的认识不同有关,也与学校领导的应付心理有关。

  (3)每周课时

  课时数是反映这门课程落实的具体指标。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每周3课时(我州规定3-4年级3课时;5-6年级2课时;7年级1课时;8-9年级2课时。),由于学校开课的方式不同,其课时的使用也不尽相同,部分学校开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一节班团队活动。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课时数,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实行的是弹性课时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课程开设较随意,随时可能被其他课取代。

  4、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

  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和本质特征把握得是否到位。

  各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现象: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代替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也导致了学生研究的主题有社会化和成人化倾向。

  其次是存在教师“包办”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由学生提出。而实践中一些地方却出现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主题进行选择,甚至按照学习资源在教师全程控制下开展“教学”,如果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没有孕育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往往是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第二,指导策略的缺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目标针对性不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解不够具体;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三是缺乏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的指导;四是缺乏研讨的氛围和习惯,没有就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有针对性地研讨与设计;五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观察、了解不够,没有提供及时的方法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第三,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对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分析与体验。

  5、对学生的评价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即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不但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态度和体验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但多数学校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开展,只注重形式,只关心成果。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很重要。应该从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学生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对学科课程的影响、学校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来反映实施效果的。因本次调研未涉及这块内容,所以各校实施的效果有待以后调查了解。

  三、初步结论与建议

  从总体上看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校的做法和制度措施也相当成熟,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制度管理不到位、师资培训没跟上、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原因使课程实施盘踞不前,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建议: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实施常态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标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学校制定了《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2、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

  3、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开设的课时不少于24课时。

  5、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6、指导教师对每个有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要求:

  1、研制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

  学校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很难进入常态实施。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校应该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期方案”。

  2、形成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相关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

  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应、适度。

  3、应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是教会学生掌握一门现代技术手段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只能作为工具或技术手段来应用,而研究性学习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来看,它更主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而不是作为一个内容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充分利用地方课程,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个维度来综合组织活动内容,而实践、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任何内容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落实。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的经常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

  5、督导检查评估的专业化

  教育局督导检查往往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只留于学校是否有教案,这样往往是有些学校只有教案,无人上课的现象,或教案写得好,课上得很一般的现象,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如果能多听取一下教研员对这方面的评价,检查评估可能更落到实处。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克服一切困难,边反思边补充,要有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今后,各校要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去积累、去丰富、去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切空间。

课程实践报告2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

  延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研究,编号:YDJG07-15.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从该课程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实践性教学是该专业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调整专业课教学设计、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是本项目组开展调查的初衷所在。为此,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我校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我们选取了政法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06级和07级大学生,于20xx年3月12日至14日实施了调研。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针对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回收,总共发出调查问卷228份,实际收回219份,回收率达96.05%。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由20个选择题和1个自由回答题组成。从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乃至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方面来看,有高达8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其中有48.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说明学生很看重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他们学习的作用。

  从学校、学院及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来看,认为学校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18%,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2.5%;认为学院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2%,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5.2%;认为任课老师对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的被调查学生占25.5%,而认为非常重视的则只有12.3%。学院和任课老师的数值略高于学校的,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院和任课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

  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看,84.3%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院)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如果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只占4.9%,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占32.2%;有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软件的占32.4%;只有18.4%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有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老师;有正式的国家出版的实践性教材的占14.4%,有任课老师自编教材的占25%;只有18.6%的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基地。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还比较差,要想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作用,还需要大力改善客观条件。

  从学生自己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认识来看,认为更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占76.3%,进入企业参观访问占68.9%,市场调查占63%,案例分析占52.5%,顶岗实习占51.6%;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的只占5.7%,由任课老师统一确定的占18.4%,由师生协商确定的则高达75.9%;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地点方面38.4%的学生倾向于本地企业或事业单位,61.6%的倾向于外地企业或事业单位;28.9%的学生倾向于去国有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36.7%的倾向于外资企业,34.4%的倾向于民营企业;69.2%的学生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时间以7天为宜,20.9%的学生则认为4天为宜;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方面,67.6%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其余32.4%的学生则认为应该由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生单独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次数方面,41.6%的学生认为4次为宜,而49.5%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在7次或7次以上;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指导老师的职责方面,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事前指点、事后总结,19.4%的学生认为只负责答疑解惑即可,19%的学生认为应该宏观指导,只有5.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全权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总课时中应占比例方面66.2%的学生认为应该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在是否愿意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的学分考核中方面,高达83.7%的学生表示愿意。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们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对自己的作用。

  三、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一是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至于实践则是毕业以后的事,学校的任务就是讲授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实践中的畏难。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它既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既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还要协调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关系,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容易且见效慢。三是管理的不到位。缺乏相应制度,责任不清,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受到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如下现象:

  (1)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除了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有一定的经费外,市场营销学等许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2)学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尽管一再强调要狠抓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最终也只能签订几份合同,并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际技能与动手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3)教师不愿意带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要带领学生赴实践活动第一线,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纯属浪费时间;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师怕麻烦,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

  (4)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只是高兴于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走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2.专业教师人才短缺、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我校该专业20xx年才开始招生,在我国,该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一些年龄稍大的专业教师也是从其他学科和专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属于自学成才,尽管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缺乏实践经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这和国外大学的营销学教授相比,就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培养质量的瓶颈。

  3.实践性教学条件差。要加强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条件做保障。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市场营销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大多是纸上谈兵,缺少必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从硬件上看,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校目前还没有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缺乏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已有的会计实验室也因为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而且利用率也不高。从软件上看,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实践性教学教材、案例、背景资料、模拟实习用的全套的建设不够,必要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软件匮乏,这些都是造成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可以得到保证外,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营销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难落到实处。即使有企业接受学生,他们也把这当成一种应付,并不会让学生真正了解单位的实际运作,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实践环节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战略眼光、具备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和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企业营销诊断能力和企业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协调、公关、预测及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学生。这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的氛围。要真正地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要以上述目标为定位,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性力度,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把一些问题讲深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光要强调专业对口和学历提升,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此,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等职业证书,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请进来”,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办法。

  3.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学的条件。首先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性教学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个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它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军事演习”。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企业营销的需要,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有关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以及整体营销战略的策划与实施活动。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要积极丰富实践性教学软件。一是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使尚处在探索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二是编写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使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较完善的考核办法,采取由教师、企业营销部门、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使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

  4.建设两个基地,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薄弱环节来看,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它既是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也是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这个稳定的教学平台。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不能仅满足于有多少个基地,而应该使实践性教学收到明显的实效。

  当然,在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实践性教学以理论为指导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二是两种课时设计的关系。我们在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系。如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实践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李恩芳,贾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xx,(02):17-1.

课程实践报告3

  【案情简介】

  1999年,经某市工商局同意,200户个体户到该局投资兴建的轻工业批发市场设摊经营,工商局为他们颁发了临时营业执照和摊位证,并分别收取了三年管理费和摊位费。工商局收取的摊位费主要用于市场建设及偿还兴建该批发市场时的贷款。20xx年1月,工商局根据有关部门疏通轻工业批发市场消防通道的要求,将该200户个体户的摊位移至该批发市场后面的露天地,同年9月又移至不属于工商局所有的“星星市场”。这两次摊位移动均未征求200户个体户的意见,为此,双方发生纠纷。200户个体户诉至法院请求工商局返还摊位费,赔偿营业损失。工商局则认为其与200户个体户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收取的摊位费属于行政收费,法院不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法律问题】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认识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区分行政管理关系和民事合同关系。

  【法理和法律分析】

  根据《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首先,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合同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在主体方面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要求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其次,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所谓设立,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以形成某种法律关系;所谓变更,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以使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所谓终止,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以消灭原法律关系。

  再次,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这是理解本案的关键,也是合同关系与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行政关系的根本区别。

  具体到本案而言,应当明确的是,工商局对于批发市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又是该市场的投资开办主体。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局对该批发市场进行的市场监督等行政执法行为不受合同法的调整;作为该批发市场的投资开办主体,工商局则成为民事主体,它与其他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收取摊位费的行为是民事行为,而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因而应受到民事法律的调整。故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对此进行了审理。

课程实践报告4

  一、研究背景

  不管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是中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教育在教育界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准确地说在理论教学实践上,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把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教学课程变成仿照普通教育的实验类课程,也已经成为了共同做法。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应该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即理论基础),并设计出营销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即实践性),是本课题的主要宗旨。

  职校生与普教生相比虽然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略逊一筹,但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应该有一定优势,特别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对各类职校生的要求,也是他们以后从事自己职业生涯首先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国家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他们与普教生相比,由于学历问题带来的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他们实施动手能力教育就有了“精神”条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把理论知识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但现实的做法如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这种“复制”普通教育的做法自然而然是培养不出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的“蓝领”人才的。

  营销学与其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源于企业商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商业实践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正因为这样,营销理论的研究以营销活动实践作为基础显得更有意义。本课题就是在研究改革营销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营销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就是从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特点出发,探索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并为营销专业课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如前所述,如果认为普通教育重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基础理论、科技研究和知识创新型人才,与之相比,职业教育就主要为企业造就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该项研究的一项理论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必须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重视过程、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能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等观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社会活动和实践等能力为教学目的。

  我们对如上教育思想的具体阐述如下:

  1、课堂学生主体思想。关于谁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形成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教师学生双主体”等思想,我们赞成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课堂学生主体思想是指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展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当然,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结合的。比较形象的说法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2、教学过程性原则。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变以往的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该结论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结论产生的“过程”的方法。过程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们知道,现代营销学理论是以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在综合前人的理论并紧密结合现实的营销实践基础上创立的,营销理论本身就于实践。把营销学的每一个理论成果“还原”成它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神秘性彻底解除,对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达成学习效果意义非常巨大。

  其实,现代教育不仅要求营销教学,也要求所有教学把过程教学,而不是把结果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过程教学是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而结果教学只给学生的是知识财富本身。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思维开放性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使学生敢于向各种权威、课本、教师、“定律”挑战,而不迷信定向思维中现成的课本中的“结论”,以逐步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营销理论的特点是它和现实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又由于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在教室里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脱离实际的,也不可能在学校通过一些模拟活动教会学生从事营销工作,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他们成熟的营销素质。这就客观上规定了营销教学必须是开放性教学。

  营销教学开放性的特点,也要求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教育结果评定时必须以全新的开放性观念进行操作,用传统的封闭式方法进行营销教学过程管理不仅与营销理论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在效果上将达不到营销教育的目标。

  4、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如前所述,营销理论是于实践又指导现实实践活动的理论,进行营销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因为“真枪实弹”的实际操作比任何形式的模拟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后者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演练”。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我们对高等职业学校营销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的理论认同,即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这样就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就已经变得清楚:这就是只要服务于培养学生能力的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有用。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学科课程使学生掌握营销基础理论,可以采用讲授、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文化课程,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指营销专业理论课。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营销学基础理论的方法不同的是,变教师的课堂“一言堂”为教师和学生的“群言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的满堂灌的讲授,这里的“讲授法”既有教师的讲授,也有学生针对某些问题的讲授。“问题探究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形式,这种方法对于深入的理解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和活跃课堂气氛效果非常理想。营销知识竞赛、营销专题辩论赛和演讲等教学方法,都是理论教学可以采用了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掌握活生生的营销理论。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灵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单向传授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双向、立体和多维交流,变传统教学法中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带着“嘴”,学生捧着“耳朵”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这种新型互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都带着嘴、耳朵、眼睛、手等所有“身体器官”去上课,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带着思考问题的大脑进行课堂交流。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这种方式的具体形式。

课程实践报告5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离不开人类的创新创造。新旧更替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要想创新必先创造,必须拥有创造力,必要联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思维是人类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一种工具。

  ① 根据不同的形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等等。

  ② 根据思维方向分为:发散和聚合思维。

  ③ 根据其新颖、独创分为:再造性和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的训练。该思具有突破性、多向性多样性、独立性、深刻性以及敏捷性。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包含逻辑、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等。其中逻辑思维的特点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作为基本过程,最终揭露失误的本质。想象思维以对形象的加工处理改造在头脑形成新的事物来激励人创造欲望,激发新的创造。在创造性思维中,往往直觉思维较为重要,因为可以直观地感知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直觉思维首先发生。例如对一件事物的“第一印象”、“手感”。不过有时这种思维也会让人困扰,阻碍进步。灵感思维具有瞬时性,往往只是在头脑一闪,但如果准确把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为物理界做出巨大贡献;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等等。总之,创造性思维在创造占有主导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利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创造技法来自创新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技巧和方法。从石头到刀具,枯枝到砖木取火,电灯发现都是创造技法的体现,创造技法与创造思维也是密不可分。创造技法高桥分类可以分为:扩散发现技法、综合集中技法、意识培养技法等。

  ① 扩散发现技法:自由、强制、类比发现、问题发现联想法等。 ② 综合集中技法:一般式、卡片式、计划、技术开发、预测技法等。 ③ 意识培养技法:集中精神、协商、思维变革、心理剧技法等。创造技法一般分类:智力激励法、设问检查性技法、综合摄取法、分析例举法、形态分析法和组合创造法。智力激励法要求解放思想,以量求质原则,废除权威和固有观点,摆脱思维惯性,提出新奇、独特观点的创造技法。设问检查法要求提出问题再谈创新,没有问题解决又整么会创新?综合摄取法遵循异质同化原则和同化异质原则,将毫不相关的事物紧密结合产生不同设想,创造出更多新事物。分析例举法要把问题展开,用强制性的分析寻找创造发明的目标和途径的一种创造技法。

  学习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通过两者紧密联系,可以得到不同的新事物。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自身的发展大有益处,通过学习,了解了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重要性,没有两者的诞生,世界物质精神文明不会这么发达,人类不会创造出种种美妙的事物,拥有创造力,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创造性是不可缺少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最为做过未来的接班人,学习掌握这种方法,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当然的,要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思维和技法。

课程实践报告6

  一、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为课题研究过程给予了人力物力方面极大的支持,同时借20xx年“全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春风,使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两年来,我校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选取学习课题,按照社会实践类和学科综合类两大类型,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条线索,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生活教育资源、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品德教育资源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已初步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临近学校的清秀园、银河广场、北苑社区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植树造林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我们努力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周末寻找一个岗位,参与一项工作,体验一种生活,学习一项技能,得到一种感悟。引领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岗位学技能,走进社区学服务,让学生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劳动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科技阅读小组、科技试验小组、科技制作小组,通过图书阅读、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创新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参与科技新发明等,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探究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从中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临近学校的市图书馆、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都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坚持多年的“读书月”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去开启中华文化宝库,了解中华历史,认识中华名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开发品德教育资源。我们把青镇烈士陵园、青铜峡市第一敬老院及公安局道德教育基地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访问、服务等形式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尊敬老人,而且使学生从反面人物的身上全面了解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是开发学校资源。我校一贯以来,重视艺术教育特色管理,开展以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器乐演奏、赏诗配画、手抄小报、动画制作、电脑绘画、图书阅读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从基础抓起,加强培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二、目前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我校于20xx年12月被列入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学校,20xx年元月中旬就迁入原二小旧教学楼,由于教学功能室、活动区域严重受限,课题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尤其第二阶段的方法指导课、实验课数量上不能得到保障,随即调整了研究内容,重点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初步编写了6本教材。原定计划的各类研究课只能在本月12日迁回新学校后实施,学校专门为本学科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室,更为课题后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设想:

  针对编写的教材内容,继续上实验研究课,进一步修改教材,争取结题时呈现实物,同步做好课题实施策略、模式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课程实践报告7

  文物绘图与摄影课程,是我院面向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自20xx年起,于本科生大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讲授,平均每周三课时,采用单周两课时、双周四课时的方式上课,共讲授17周,总计51课时。自此课程开设始,即由我本人进行讲授,截至20xx年7月,已经讲授过两轮。在此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关于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现将这两年讲授文物绘图与摄影课程的情况,略作总结,以为深入探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与考察提供资料。

  课程内容与目标设置

  绘图与摄影,都是重要的资料记录手段。在考古工作中,无论是在田野发掘阶段,还是在室内整理阶段,都离不开这两项技能的支持。从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正是详尽记录手段(尤其是绘图和摄影)的采用,才使得这门学科本身摆脱古物学的局限,而得以投入到建设文化历史编年、复原人类生活方式等重要任务中来。在考古学教学中,绘图与摄影技能的训练,尤其是绘图技能的训练,也是为相互差别明显的中外考古学所共同重视的。据我个人的了解,国外的考古专业甚至要求学生进行素描的专业训练,以较好的完成考古绘图工作。而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考古、文博专业都开设了绘图(与摄影)的课程1,或虽未开设专业课程而在实习等环节进行此项技能的专业训练。在《考古工作手册》中,考古绘图与摄影,各占据着一整章的份额,充分体现了它们的重要地位2。

  我院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方向,为使学生在从事实践工作时能够初步胜任,也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与其他院校所采用的——通过开设文物绘图课程进行绘图技能专项训练,以摄影基础通识课程进行摄影技能训练——课程设置方式不同,我院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将文物绘图与文物摄影两项技能的培养拼合在一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实践中,同时教授学生这两项重要技能。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即为使其通过学习,同时掌握文物绘图、文物摄影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式与实践环节的设置

  虽然在课程体系中,文物绘图与摄影这一课程有着51课时的教学量,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时并不是都被用来进行课堂讲授的。作为实践技能,绘图与摄影都需要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具体操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具备可能性。我个人在这两年中的教学实践,大致是遵循着,基本理论讲授——学生实践——教师点评与再讲授——学生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而进行的。在进行有关于正投影制图原理、各类器物画法、试图判读、相机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同时,尽量使得学生实践环节占据相当的时间份额。

  具体的实践环节设置了,绘图实践3次,摄影实践4次。在绘图实践中,临摹正投影图一次,绘制实际器物的正投影图两次。在摄影实践中,则由相机体验摄影一次,特定诸元摄影一次,闪光摄影一次,数码摄影一次所构成。绘图实践为随堂进行,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绘图实践,教师通过观察与巡视进行逐个指导。通过对学生上交作业的总结,教师再对其共通的缺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摄影实践则有所不同。在具体操作上,由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为4至6人一组,由教师借给相机,每组学生每次各拍照一卷135胶片,实践结束后上交照片,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在此摄影实践过程中,教师并不进行类似于绘图实践的逐个指导。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摄影实践阶段应用所学知识,我指定学生使用的,是全手动胶片单反相机(海鸥DF20xx型),避免学生使用数码相机与自动相机的自动档进行摄影。从器材方面达到一定的强制性,是他们不得不去手动调节相机诸元,从而使实践内容和效果得到保证。

  为保障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成绩考核采用累计平时作业成绩代替期末作业的'形式进行。明确说明少一次作业,即缺若干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完成实践,并上交作业。

  教学成效与学生反馈

  通过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检查,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是有一定成效的。其中以对学生绘图技能的训练最为成功。学生绘图实践作业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次绘图实践的作业最好,而第二次绘图实践作业则最差,而第三次绘图实践作业虽都能够较第二次进步,但仍与第一次的作业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对照实物制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而精通这项技能的难度还是有的。然而总体上看,从最初对正投影制图的全无了解,通过讲授与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基本原理,绘制出正确的正投影图。而且能够独立完成绘图中,器物投影面与剖面的正确选择。(附:学生绘图作业若干)

  摄影实践的教学成果则稍差。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时上交其实践作业,但从作业的质量来看,与绘图实践的作业,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经过数次的时间,很多学生都能说出快门、光圈等相机设置要素,但对其运用,仍然达不到充分掌握的程度。从上交的作业来看,很多照片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曝光过量与不足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数次实践后,其上交的作业还存在着对焦不准的低级错误。更有甚者,也有的学生,以实践作业完成较差为由,将存在失误与缺点的相片留下,并不上交,而在下一次实践之后,一次性上交两份作业。还有的学生,并未遵照教师的指导,使用指定的手动相机完成实践,而以自动相机拍照后,当作其实践作业上交,试图蒙混过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在绘图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完成绘图作业的热情较高。在教师的逐个指导过程中,能够与教师发生互动,探讨其绘图作业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对教师提出的正确意见,都能虚心接受,并据之修改自己的作业。对教师的严格要求都能够理解。20xx级学生中,甚至有数名同学,由于其初期实践作业稍差,竟又自己进行了一次绘图实践,在规定的三次实践之后,共上交了4份绘图作业。与此相反,学生对摄影实践积极性则略低,部分学生对摄影实践存在着应付的心理。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摄影技术感兴趣,从而导致其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较好。20xx级即有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学到了很多摄影知识,并在分散实习期间凭此项初步技能,得到了实习单位人员的好评。也有部分学生则表现较差,不但对课程的认知不高,还出现出现了质疑教师的情况。20xx级、20xx级都曾有学生问过我, “现在都在使用数码相机,我们现在还学习手动胶片相机的操作有什么意义”,学习积极性的底下,可见一斑。从比率来看,感觉摄影实践环节设置较好的,约占20%,感觉其较不好的不到10%,而其余占70%强的学生则处于两者之间。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关系密切,而与实践环节的设置无关。

课程实践报告8

  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大学学习就过了一年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暑假了,应学校和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我学到了许多,也感悟到了许多。以下是我个人对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出的心得与体会。

  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需要自立、自强;当今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不再是古代对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要求那样,对我们的要求是理论要结合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是“谋臣”,还要是“将才”。

  我们要了解社会经济和形势的发展趋势,要不断地锻炼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让我们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而处于大学时代的我们,社会实践就是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的方向标,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用我们的所学去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去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成长,为以后迈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入大学之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加入了爱心站,开始了我的大学爱心公益之旅。由于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作为一个爱心站人,一年来在学校及雅安周边地区做过志愿者工作,下过社区,也去过敬老院。但是在今年五月我们公益之路却走出了雅安去到了一个偏僻的彝族村落——凉山州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去到那里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无比的震撼。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20xx年的新年,我们爱心站的站长在省科协心理委年会上认识了一位何叔叔,并且和他交谈了许多,从他那里了解到凉山甘洛县有一个偏僻的村子,只要有旧的衣物、文具、书本捐给他们都可以,他们就会很满足很高兴了。于是在新学期前几个月我们爱心站就开始了在全校范围内的募捐活动,终于在五一假期的时候我们的成员带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及全校师生的爱心踏上了去眉山村的路,去了之后他们对整个村子的情况惊呆了,眉山村距甘洛县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多为山路。村子共有300多户人,每个家庭有3个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彝族人,全靠落后的农业为经济来源,人均收入十分低下,有些村民需要同村的人救济。今年正好国家新村建设,不少原住山上的农民能搬到山腰来聚集居住,但国家资助的钱不足建房,有些农民要借钱修房,还有不少农民一家人挤在很小的房子中。

  教育方面,阿尔乡眉山村有且仅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二年级共70多个学生,没有学前教育,没有老师的补习,村子里入学率仅有65%,每天约10:00上课,下午3:00下课。小学毕业人数很少,初中毕业仅有几个,全村的孩子都要在村小进行一二年级教育后到阿尔乡中心校学习,村子到中心校只有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村子现在最高学历是村小现在唯一代课老师——格尔列加,也仅仅只是高中毕业,并不是专业老师。村小另一个代课老师因不能承受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整个村子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于是,他们做出了’一定还会回去”的承诺,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离开了眉山村。回来以后,他们把那边的情况告诉了我们爱心站的所有成员,听完之后我们都对那个彝族村寨的情况表示震撼。因此20xx年暑期我们准备再次起航,我们深知大山里需要太阳,当一个村子都认为知识不那么重要,当一个村子的初中毕业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我们想他们的未来是迷茫的,所以总希望能帮助他们些什么,纵然我们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源很深,但是我们觉得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少问心无愧,我们希望能联合更多的力量升起大山里的第一个太阳,只要能有个开始未来会是光明的。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计划,下来讨论了许多,也征求了许多同学的意见,我们决定暑期社会实践再去眉山村,我们爱心站人要用一种单纯的方式去眉山村实施“塑梦计划”,去塑造那边的小朋友们的梦想,同时也塑造我们自己的梦想。 这次我们不仅要带去衣物、文具、书本等资源外,我们还要把“外面的世界”带给那里的小朋友,同时也要把他们的详细信息反馈给外面的社会,争取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这次我们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学校及雅安市区内作宣传,号召更多的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个人或小班的名义捐款捐物,同时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源;

  二、 在我们的队伍中安排成员专门收集“外面的世界”的相关资料,比如外面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照,下载了许多动漫作品,下载了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励志电影,下载了许多关于奥运会、世博等的'图片,以及照了许多我们川农大的照片带了过去,带给那边的小朋友看;

  三、 在队伍内成立信息管理小组,到眉山村后把小朋友及其家庭的详细信息采集回来统一管理,建立眉山村小朋友信息库,以便反馈给关心他们的社会各界人士;

  四、 在队伍内安排几位有家教或支教经历的成员备课,去村里给孩子们上课,包括文化课和艺体课。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共十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准备,终于在七月十九日举行了我们的出征仪式,于七月二十日凌晨五点半正是出发了,此次实践时间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历时共十天。在那边我们的安排也很紧凑,早晨六点过起床由队员轮流做饭,吃晚饭早上八点半左右去学校,从九点正式上课,然后下午三点才下课,由于条件的局限性,那边的小朋友不会很多东西,因此在上课期间我们常常在烈日底下教小朋友们打篮球、打乒乓、打羽毛球、踢足球以及跳绳等,虽然我们的汗似小溪一样在流,衣服像淋了雨一样的湿,皮肤也在一天天变黑,但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们心里也感到无比舒畅,他们死那么天真、活泼,他们是眉山村的希望。

  而在下课后我们同样是顶着烈日回老师家,吃完那顿来的很迟的午饭,休息一会儿,按照我们成立的三个走访小分队,大概从四点过又要开始分别在全村有适龄孩子的家庭进行走访,主要是去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情况,还有他们对教育与什么看法,对孩子读书持什么态度等,一般在每户人家都会呆上几十分钟,每天都是天黑后才不舍的离开村民家,然后再回到老师家。回家以后吃完饭,每个队员还要写当天的心得体会,然后上交给我们的资料整理员,每天基本上睡觉时间都是在十二点以后,虽然每天都是那么地累,但我们都觉得很充实,我们的感触也很多。

  在实践当中我们队员要扮演多个角色,在私底下我们清楚我们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我们是川农人,我们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坏了学校的形象,损坏了学校的名誉;在与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他们的朋友但更是有素质的知识分子,我们要给他们讲他们不懂得东西,给他们讲生活和生产中对他们有用的,说话要有根据,要让他们信服;在学校里和小朋友们相处时我们是扮演老师的角色,我们要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学习方法,也要注重对他们思想意识的教育,还要教他们做人的准则。

  我们这次实践的结果如下:

  一、 在全校范围内邀请到十六个塑梦小班,一个塑梦个人参与我们的活动,共捐出各类崭新的文体用品和玩具若干(共三编织袋),旧的衣物若干(由于人手原因,带过去的只有有九个装满的编织袋和一个皮箱);

  二、 教会了小朋友们各类体育活动、画画,以及分年级给他们补习了语文和数学等文化课程;

  三、 走访了村里的大多数家庭,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待孩子读书的态度;

  四、 确切的采集到了四、五十个小朋友的个人及家庭的详细信息,建立了信息库,为下一步我们向社会反馈孩子们的详细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

  到此我们的计划同样还没有结束,我们会长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尔乡眉山村开展我们的助学计划,无论我们能争取到多少资源,我们都会怀着一颗单纯的心去帮助那些没有享受到受教育权利的孩子,让他们心中有太阳,最终才能升起山里的太阳。

  实践归来后我总结了许多,我觉得通过社会实践加深了我对社会各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将真正得到体现,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辜负他人的期望,让自己的人生无憾!

课程实践报告9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认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三、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物理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四、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1.物理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物理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物理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物理教室,物理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物理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物理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物理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物理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及学生适应性

  教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组织好每一节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探讨问题的机会和场所。即组织学生研读课本,从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及时予以肯定、点评、总结,同时配有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难学生的设想及结论。

  学生适应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强于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但缺陷同时显现出来,因学生学习时间紧,课后不可能查阅资料及上网查询导致知识面窄,讨论进行一定深难度较难,因此,对重点班学生探究式教学便于工作于进行,而普通班多数仍按传统式教学进行。

  3、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数学的难度加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应用等等;

  2、概念和规律的复杂化,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

  3、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而学生这方面却比较弱。

  4、学生实践增多,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很差,对探究性的课,课堂教学任务一般不能完成。

  5、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探究物理规律、

  甚至不愿去探索,怕麻烦,怕困难。

  6、学生联系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不想自己联系实际去解决,只要求教师给出结论或答案。

  7、学生基础不一,探究物理规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完成。

  8、实验课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寻找物理规律,但不少学生(尤其是高二文科学生)认为做实验只是玩玩而已。

  (1)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物理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物理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物理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物理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物理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物理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物理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物理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方式的反思;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物理学习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物理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物理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物理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做反思型的物理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物理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物理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给物理教学活动的导向;第二、微观上物理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物理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物理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物理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十、总结

  总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一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以上就是我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程实践报告10

  由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文斌承担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系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20xxA050)。课题组成员开展了认真扎实的研究工作,经过五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现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一、 问题的提出;二、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综述;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过程;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作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因为它是一个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跨三级课程,至今尚没有成熟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其管理的难度大,实施的开放性强,同时又成为课改的“难点”。该课程在执行中呈现如下特点:

  1.稳定性差。学校一门课程的执行离不开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载体)、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执行中亦或缺乏教师,亦或课时被挤占,亦或内容(载体)不明确,亦或不是全体学生的参与,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导致课程的消失。

  2.临时性强。即便课程要素齐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正常运行,也不能坚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学段,而是突击式,运动式,应付式的实施,比如,某个时段为迎接某些检查,为参与某些赛事而开课,检查过后,赛事结束,课程即终止。

  3.随意性大。师资安排随意,学校有“富余”的老师就开课,没有就不开;而且师资变换频繁,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培养规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随意,每位老师凭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开发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课程质量差参不齐。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稳定性、普遍性及有效性并不理想。相对于其它课程有成熟的课程内容、稳定的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课时的“常态”实施而言,该课程的执行呈现临时的、应急的、随意的、间断的状况,且不是每所学校都在实施,全体学生都在经历的“非常态”。因此,本课题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非常态”走向常态的“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二、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综述

  自20xx年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成为各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者们提出的常态实施策略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是自上而下的区域整体推进策略,如课程理论培训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制度支持是保

  障;各级教研、培训和科研机构业务管理和指导是推动力;二是中观层观,自下而上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如制订学校计划,成立教研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三是微观层面,指教师在课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如不同课型的不同指导策略。

  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由于它们多是将影响课程常态实施的因素归结为外在因素,如课程认识不到位、课程制度不健全、课程实施不规范、教师素质不全面以及课程评价不科学等,事实是问题仍大面积呈现,而且常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本课题研究转换视角,反求诸已,从课程设计本身去寻找障碍课程常态实施的内在因素,本课题组认为课程内在设计的高度综合性、开放性、模糊性以及于当下教育文化之间的矛盾带来的课程执行难度,不可小觑,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一门崇尚经验的课程,崇尚活动的课程,崇尚综合的课程,亦或是一接触就使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亦或一段时间之后,教师累了,学校乏了,学生疲了,不得不终止,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常态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忠实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调适课程设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课程执行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探寻更具有本土化、实效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分析影响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因素。

  2.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推动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

  (二)研究内容

  1.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过程

  1.研究对象

  对本地区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及研究。

  2.研究方法及过程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二十三初中,翠微中学,楚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样本,研究工作与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推进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提升,促使该课程达到常态实施。

  调查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由课题组成员组织部分学校师生集中独立答卷并当场回收问卷。采用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现有课程资源包的利弊。

  案例研究法。以二十三初中,翠微中学,楚才中学等几个学校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提炼常态化实施策略。

  研究历时五年,经历了课题设计、实证研究和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8月成立课题组,制订实施方案,对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作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常态实施的因素,进一步确定课题研究重点。

  20xx年9月——20xx年8月,编写《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南》并投入教学实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推介会,研究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20xx年9月——20xx年8月,提炼课题成果,研究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立足于本课程在本区的实施现状、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坚持将课题研究与提升课题组成员专业素养与推进该课程常态实施结合起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研究资料、分析总结,始终注重反思、调整、修改,完善行动研究,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一)了解了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明确了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访谈交流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了解了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机构散、师资缺、课程虚的问题。

  1.机构散。由于学校机械地按科技制作1课时,劳动技术教育1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学校课程1课时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分开安排,直接导致课程门类过多,对课程的管理又因情况不同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在区域层面,劳技教育由教研室负责,科技制作与信息技术由电教科技中心负责,心理健康及专题教育由基教科负责。在学校层面,课表由教务处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由教科室负责,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由政教处布置。部门职责分割,课程内容分割,师资组建分割,课程评价分割,没有统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之下进行新的课程组织、设计与管理。

  2.师资缺。由于学校把课程分得太细,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学校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只能教信息技术,劳技教师只能参加劳技教研活动,校本课程教师就不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等等,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窄化到就是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教师。学科绝然的.对立和分开,使得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总是捉襟见肘。

  3.课程虚。一方面,有的学校虽然科技制作,劳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等都写进了课表,进入了课堂,但从这些课堂中看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也许从形式上看具备了综合活动课程的某些性质,但从实质上并没有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落实,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武汉市素质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一路走来,遭质疑和诟病不断,其实最应该反思的是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质量。现在,大多数学校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操作方式是,在九年级的时候由学校政教处将该活动布置给班主任,班主任以“中考可以加分”为宣传点,在班上动员学生寒假后交报告。然而,学生在七、八年级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掌握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调查报告,并没有体验和训练,要拿出象样的研究报告,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出现学生作品由家长操刀也就不足为怪了。在一定意义上,本地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是检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标杆。

  (二)明晰了核心概念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于“常态”。通常指有固定的姿态或形态,或本来的状态。是指“正常的状态”,“常态”是经常,是习惯,是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 是课程实施的正常状态,也是课程执行的最低要求,指课程组成要素教师、学生、内容、课时完整且落到实处,课程在执行中能明确: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有效地消除课程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课程运行正常不间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常态化”, 即课程在执行层面由“非常态”趋向“正常的状态”,它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原则

  1.顺序渐进原则

  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现实影响课程常态实施的因素很多,“常态化” 不是一蹴而就,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序渐进。

  2.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经验的课程,是活动的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执行难度大,“常态化”要在课程设计层面,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课程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3.本土化原则

  充分结合本地的教育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政策资源,扎根于本地的教育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之路更顺畅。“武汉市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是具有武汉特色的素质教育的一种运作模式,其课程化的发展就是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范式。

  4.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原则

  适应性指的是“常态化”要适应当前的教育文化,而超越性指的是“常态化”要冲破当前的教育文化。如果一味强调适应性,“常态化”则会削减课程的价值,过分强调超越性,学生、教师难以接受,“常态化”则难以达成。超越是在适应的基础上的超越,实现后的超越又成为新的现状而有待于继续的超越,“常态化”之路要注重两者的辨证统一、有机结合。

课程实践报告11

  学期的青马工程培训即将结束了,学院要求我们开展一次实践活动作为结业总结,我们青马成员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了多种符合我们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如进入小学课堂听课、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等,最终决定通过给小学生做一次家教来亲身体验一次做老师的感觉,这项实践既与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对口,又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教师这个职业。

  每个人都亲身经

  历了一次当老师的过程,对于这样的经历,大家都获益匪浅,在总结讨论中,大家都说出了辅导的过程,部分学员的实践内容如下:

  桌上放着数学作业,他用稚嫩的字体把数学计算题写的密密麻麻,端正的态度便知道他是个刻苦认真的孩子。应用题还空着,我问他是没有思路还是不会计算,他害羞地笑着说不会。我自己在草稿本上算了一遍,又逐步问他的.想法,最后他自己算出来了。他不是不会,只是不自信,怕自己算不对。看着小朋友认真地盯着作业本,心中一种老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想想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学习探究的领域,这些孩子快乐地收获知识、长大,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在这次家教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多动、分心,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我耐心指导他完成作业,让他把注意力集中

  在作业上,这次的实践,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要尽教师的责任外,还应该像妈妈一样,对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无尽的关爱与呵护。

  我们三人组成小队参加学校的扶苗行动,通过这次扶苗活动,我们了解到辅导学生的不易和与孩子交往过程中的快乐。三个人分别辅导小学生英语,数学和语文。辅导语文:我们采用了卡片的方式,使他们轻松又容易记住。辅导数学:我们自己准备了习题册为孩子们多加练习。辅导英语:我们口对口练习单词读法。在其过程中,我们并非一番风顺,但作为经过青马工程学习的学生,我们相信自己也愿意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致使结果也是不错的

  感谢青马工程的培训给了我们这次实践的机会。我相信我们小组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身为培训对象而自豪。我辅导的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他的数学比较薄弱,因此我知道他数学,总体教学过程还是一切顺利的,只是对于大学生的我们掌握了很多简便运算,但小学生并未学过这些方法,我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容易理解运用的方法,这对我很有启发,当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不是我们了解太少,而是我们对于知识不能熟练运用,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教会孩子。

课程实践报告12

  实践时间:

  20xx年8月15日

  实践地点:

  xx市xx铁矿厂

  实践人:

  xx

  实践过程:

  众所周知xx是一个铁矿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xx也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曾经被称为“钢城”。因此,暑假社会实践我就选择了一个能代表xx特色产业的地方——xxxx铁矿厂。

  8月15号一大早,我就和高中时期的一个好友一起乘车来到了铁矿厂。现在虽然对我们来说是假期,可是对于铁矿工人们来说,他们一年几乎是没有什么假期的,工作都很辛苦。只见运矿的工人们身穿深蓝色工作服,头上戴着安全帽,脖子上挂着一条有些发黑的毛巾,他们正在用采矿机在地下开采矿石。在烈日的强晒下,汗水从他们黑黝黝的脸颊上流了下来。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他们却又很少休息,似乎连喝一点水的时间都变得很奢侈。厂院内堆着许多已经开采出来的小山似的铁矿石,我觉得这些铁矿石在形状大小上和一般的石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就是在颜色上,比一般的石头要黑得多。我想应该是这些铁矿石里面含有四氧化三铁这种化学成分吧,所以才会显现出比较黑的颜色。当然,这些矿石只能被定义为粗矿,它们还需要被进一步加工成精矿。

  我们听厂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了xx铁矿石的组成成分。xx铁矿石主要有用铁矿物为磁铁矿、次要为假象赤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次要为阳起石、铁闪石、镁铁闪石、角闪石、蠕绿泥石、叶绿泥石、黑硬绿泥石、方解石、含铁方解石、菱铁矿。铁矿石铁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假象赤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及针铁矿中,以其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菱铁矿、鳞绿泥石、铁闪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黄铁矿等矿物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鳞绿泥石,次要为阳起石、透闪石、方解石、含锰方解石,少量为磷灰石。看来矿石中的化学成分还真是挺复杂的。

  但是工作人员还介绍说由于铁矿石的嵌布特征比较复杂,铁矿物结构比较复杂等因素,xx铁矿石的品味较低,必须通过完整精密的筛选等工作才可以将粗矿变为精矿,后续的精化工作是很复杂的。

  看着一堆堆小山似的铁矿石被大卡车运走,我觉得xx市将来应该多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也可以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及降低尾矿品位等工作,让我市的矿山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次实习,也使我明白了在大学学好专业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我也会努力学习,争取将来可以为化工行业做出贡献!

课程实践报告13

  年月日,我实践服务协会组织下辖的六个部门总计100余名成员参加市第一福利院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

  在事先就已经与该单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早上九点,我协会的与会队员全部集合完毕,在相应负责人的组织下,队伍以整齐队列开赴目的地,九点半左右,到达福利院。简单进行布置任务后,队员们迅速展开工作。

  我协会的志愿者队员们,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帮助下,一部分负责打扫福利院的卫生,一部分则主动与老人交流,照顾老人。由于全体成员的认真努力,上午的志愿者义工活动圆满结束。有的福利院老人迅速与志愿者们成为了朋友,有的老人在队员离开的时候拉着队员们的手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福利院的相关领导同志对我们此次义工活动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福利院,向所有参加义工活动的志愿者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活动,还引起了(日报)的关注。

  在整个活动期间,实践服务协会的志愿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奉献精神。在队伍往返学校与目的地的过程中,我实践服务协会队员们始终保持良好的警容风貌,并且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警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着装。就连路上的行人,都不禁驻足欣赏我警校大学生的风采。

  此次活动,其主力军为1x级新成员,在活动期间,1x级的新人们继续秉承实践服务协会一贯的传统。发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充分表现了自己无私的爱心,也向人们展示了1x级新成员的优秀风采,我们欣喜的看到,1x级新人这批实践协会的新力量,正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向我们走来。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体现了作为实践服务协会成员应有的风采。有理由相信,这支实践协会未来的骨干们,定将与他们的前辈一道,引领实践服务协会,不断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课程实践报告14

  说干就干,既然已经有了很好的系统教学方法,那就需要更好的实施。但是这时候我已经年过感觉到我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懈怠现象,这时我才了解到在我不断加强强度的时候,学生的课余时间已经被我剥夺了,看来教学还真是一个急不得的活儿。为了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我降低了学习强度,给了她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由一天的4小时降低到3个半小时,再来学习的时候我发现收效很大。在学生得到一定时间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提前预习接下来的内容并对自己现在大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把握autocad用于工程制图的基本操作,了解工程图纸绘制的格式和要求,能够用autocad绘制二维的工程图纸。

  二、课程实习的任务:

  1.学习autocad的基本绘图操作。

  2.绘制平面工程图纸。

  3.了解工程图纸的一般要求和格式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课程实习以cad软件为例,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和应用,并作一定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了解autocad的主要功能,把握autocad用于工程制图的基本操作,了解工程图纸绘制的格式和要求,能够用autocad绘制二维的工程图纸。

  四、意义:

  随着传统cad系统在工业界的'应用以及现代设计问题的复杂化、智能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用计算机取代人进行手工绘图。所幸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基础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协同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得cad系统也由单纯二维绘图向三维智能设计、物性分析、动态仿真方向发展,参数化设计向变量化和vgx(超变量化)方向发展,几何造型、曲面造型、实体造型向特征造型以及语义造型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cad软件复杂程度的增加和各个不同应用系统间互操作的现实需要,人们希望cad系统具有极佳的开放性,同时又能“搭积木”似的自由拼装形成不同的功能配置,软件工程技术非凡是组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应用和逐渐成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平面图的画图步骤:

  1.建立建筑模板

  2.绘制轴线和墙线

  3.绘制窗体结构

  4.绘制门结构

  5.绘制柱结构

  6.绘制楼梯结构

  7.标注尺寸

  8.标志图号

  9.打印出图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cad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开始觉得它不是一个轻易学好的软件,觉得用处不是很大。但几天的学习下来,使我对这个软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不但用处很大,我们可以用它作出工程、建筑等方面的图画来,而且易学,就是把那些基本的套路把握熟悉了以后就很简单了,还有要害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要画的东西一定要熟悉的,否则一些要害性的标本就画得不恰当了。

  计算机绘图的目标就是要使设计的结果在生产实践是发挥作用。目前的设计结果基本上以纸基图纸的方法进入到生产中,同时,在设计单位,纸基的图纸也是图纸档案治理的主要对象。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达到设计、生产的无纸化,但除了极少数巨型的制造企业外,绝大多数普通的设计生产单位还是以纸基图作为组织设计生产的依据。因此,怎样将cad设计产生的电子格式的图纸转换成为描绘在规定幅面上的纸基格式的图纸,是一个与生产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步与图形的修改、编辑等绘图过程同等重要。

  最后还要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多把握一项技能,就多一次选择,多一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机会。

课程实践报告15

  摘 要:本课题主要从系统构建、整体推进和校本实施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从纵向,我们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设计,使之有机衔接,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从横向,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再次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线索进行合理设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块内容得到有效沟通。同时在实践层面上,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经过近四年的探索,本课题促进了实验学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系统构建校本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意识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为此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我国也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现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课程改革实验区都在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层次探索解决。

  20xx年,我校在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经过两年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效果不太理性,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校本实施。20xx年,我校合并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目前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囊括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由于办学规模齐全,学校有整体的办学思路,因而我们可以用大课程视野来审视基础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可以一以贯之,不搞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于是我们想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从小学到高中系统构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然后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

  20xx年,我校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后,为了更好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联合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沙市十一中、长沙市三十七中、仰天湖小学和黄兴小学,组建课题实验学校,共同致力于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系统构建,可以拓展研究者的视野,更好的贯彻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总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开发和校本实施,对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系统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心理学基础;

  4、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本课题中的“系统构建”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按照“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空间拓展和方式融合”的指导思想进行整合设计,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

  “横向沟通”是指学校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把握好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要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开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要在每个主题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主题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各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

【课程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课程实践报告11-11

社会实践课程报告11-14

课程实践报告14篇03-02

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报告03-20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01-19

土木工程实践课程报告12-21

实践课程调查报告7篇01-19

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12篇12-07

土木工程实践课程报告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