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的事迹材料
- 好儿媳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儿媳的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1
小英结婚至现在已十七年多,十七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相夫教子、吃苦耐劳、从无怨言,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她就扶着他们,她就给他们端饭、洗衣服、捶背,病了吃药,从不嫌弃。为此,爷爷、奶奶过世以后,亲友们给她送了一块“好媳妇”匾。
她不但对爷爷、奶奶好,对公婆更是没话说,公婆脱下的脏衣服,不管是娃鞋,以至内衣内裤,她只要看见,都洗的干干净净,还给公婆买衣服,夏天买单的、冬天买棉的,鞋袜、毛巾、洗发液、生活用品,都是她买。
二0一三年,婆婆病了,并做了手术,下不了床,她给端饭、端药、倒屎倒尿,不嫌脏、不怕累,知热知冷、问寒问暖,把婆婆当亲娘,婆婆感动的说:小英,你比亲闺女还要亲。二0一四年,公公又因病住进了医院,全身病痛不能动、睡不下、起不来,她就把公公轻轻地放下,又慢慢地拉起,十分的耐心。当时是七、八月份,天气很热,又肯出汗,她就端来了一盆温水,说爸我给你擦擦背、洗洗脚。她爸正在输液想小便,说“小英咋办呀,我想小便”。她说“爸,没事我扶你上茅房”。她到街上买了一大碗饭,她爸说“小英呀,你买了这么大一碗饭,我可吃不下”。她就笑着说“爸,你先吃,你吃剩下了我再吃”。同病床的病友都说,你这闺女真好,她爸笑着说“我这不是闺女,是媳妇”。病友高兴地说“你真有福气,娶了这么好一个儿媳妇”。
她在城里打工,每次回家都要买些菜、买些肉、鸡蛋,说你们多吃点营养东西,对身体有好处,只要你们把身体养好了,我们做小的就放心了。有人问她“小英,你为啥,就这么好呢”她就笑着说“人活着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她不但对老人好,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街巷邻居,关系都处的十分和谐,笑口常开,不叫大爷、大妈不说话。十七年啦,做过的事太多啦,那能一一表说。希望通过这次好媳妇评比,把她的优点,让大家都知道,起个带头作用,孝敬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每个人都是父母千辛万苦的`养大,希望大家善待父母,和睦家庭,愿所有的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吧。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2
一个家庭的幸福,不仅来自于和睦相处,更源自于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在我的家庭里,我有一位珍贵的好儿媳。她是那样地温和、善良,是我们家庭的心灵支柱。
她的优秀不仅在于她对丈夫的爱护,更体现在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她以温暖的微笑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细心照料着家中大小事务。不管是陪伴家中年迈的父母,还是耐心照料孩子的成长,她总是用一颗包容与关怀的'心,诠释着她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她对待工作和生活总是充满热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工作中,她敬业而认真,用智慧与勤奋开拓着自己的事业。而在家庭中,她用无私的关爱,把温馨和幸福贯穿其中。
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她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她总是乐观坚韧,从容应对,带领着家人一同面对风雨。她那不屈的精神,总是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她是家中的守护者,是爱的传递者,更是对家庭温馨和谐的建筑者。她那份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我心中,我的好儿媳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家庭充满了爱与希望。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支持和依靠。感谢有她,我们的家庭才会如此温馨美好。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阳泽河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农家妇女,多少年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美德。她就是李风英,是一位有口皆碑孝亲敬老好儿媳,她可敬可爱和高尚情操广为传颂。
一、大爱之心从自己做起
聪明漂亮她,总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在学校是班里班长,学校校花,学雷锋积极分子,模范学生,70年代初和同班级男班长申振华结为夫妻,当时婆家弟妹多,家庭非常困难,仅有一个窑洞和五间破房,在娘家排行最小她来婆家成了老大,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弟妹,婚后几十年来没分过小家,她与两位老人,弟妹们朝夕相处。弟妹们结婚后,产床前每次都有嫂嫂身影,大人血裤,小孩尿布,都要收拾干净,”嫂子比母”这话用在她身上一点都不过。在教育孩子上,她本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原则,身体力行做榜样。孩子们走向社会,不管在做人,做事,特别是品行方面都是佼佼者,邻里乡亲都夸风英有两个可爱、懂事、孝敬老人娃。人常说;”人生最难找到是知音,人生最难教育是孩子。”她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在法治健全社会中,以德育人显得多么重要啊!她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人人都说她品德高尚,有教养,村里谁家有事都要主动帮忙,有老人到家串门,她总要把好吃东西送给老人,冷食品在炉子上烤烤,再倒杯开水。有人问她;”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她淡淡一笑,”道理我也说不出来,但我只知道,作为一个人,应该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看见可怜人,看见需要帮助人我心就发软,不帮,良心不允许,这就是我做人起码要求。”几十年就这样一晃而过。
二、点点滴滴从细微之处做起
人常说闺女是妈贴身小棉袄,李风英却是婆婆公公贴身小棉袄。提起她,邻里乡亲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她对公公婆婆细心呵护,百般照顾。家里弟弟,弟媳在北京,丈夫要工作,因此照顾婆婆公公成了她生命主题。她要经常亲手帮婆婆擦身、洗脸、洗脚,虽为媳妇,胜过亲女。每顿饭她总是先要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去做,因此,多少年来她一直是吃着适合老年人口味饭菜。婆婆患十几种慢性疾病,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喜欢唠叨,她能理解这是病魔带给老人一种痛苦发泄,她都默默地听着,心平气和和老人谈心,化解老人不平和郁闷。常常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聊弟妹们成长成功经历逗老人乐,公公婆婆很开心。邻里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事上礼金,都要先听听公婆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还有地位、还有权、说话还算数。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主动给老人买这买那,每当乡下赶集时,老太太一手拄拐杖,她一手搀着婆婆腋下,迈着碎步陪伴左右,让老人心不再孤独,知道是媳妇,不知道还以为是闺女呢!多少年来婆媳关系一直非常融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是邻里羡慕和谐之家。
老人上了年纪,经常发生便秘、小便失禁、咳嗽之类老年病,她总忘不了按时喂老人服药。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红肿,她发现后及时让儿子买好褥疮垫,解决了老人后顾之忧。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家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换衣服、喂药、喂水。公公胃口差,需少食多餐,别人三餐他要六餐,每餐都要亲自端到手中,甚至喂到口中,老人不能自理,全由其媳妇为其服务。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其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
三、善解人意,于无声之处做起
婆婆去世后,瘫痪在床80多岁公公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解除老人寂寞,照顾更加方便,她打破了世俗陈旧观念,主动和公公住在一屋,在公公最孤独痛苦时候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安慰。一个年近六十岁女人,患有高血压,腰椎、颈椎增生,严重失眠,眼底出血,双手皲裂症,尽管这样也没有影响到她对老人照顾。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满手裂口她,每次清洗都钻心疼痛,到冬天更可想而知,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嫌脏怕臭,不厌其烦地将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净,有时一天要换好几次。每天一边给公公刮脸,一边和他谈心,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始终让老人开心。为了照顾老人,直到今天她都不会打牌摸麻将,她在默默学丈夫怎样给公公抠干粪便,以便丈夫不在家时担当这份工作。公公去厕所是件大事,也许是常人能做到,可别忘了她是一个儿媳,刚一开始双方都难为情。一次,公公多日没解大便,憋得满头大汗,疼痛难忍,急喊救命,她没想那么多,边做思想工作边用手抠着干粪便,她那么认真,耐心,细致,经过一个多小时操作,终于解除了干结大便带来痛苦,公公当场放声大哭:”你救了我一命,孩子,你不是儿媳妇,你是我亲闺女”。
李风英说:”人生最难做好是细节,人生最难处理好是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我也会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法律义务,也是做人起码道德。当今中央倡导和谐社会,每个家庭都是社会一个细胞,家庭幸福和睦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家和万事兴,国强民才富。”
这就是她多少年辛勤劳动,用自己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感人事迹。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感人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贤惠、仁慈媳妇,多少年瘫痪在床公公能否活过这么开心80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是多少年如一日孝敬长辈。俗话说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她几十年细心照顾公公、婆婆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承传着这个优秀民族传统,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快乐。如今,公公已经84岁高龄,由于她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着更多期望和憧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普通农家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芳香。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4
她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好媳妇。从20xx年起至今,她十二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无怨无悔,受到同事和邻里一致称赞。她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大树,在炎炎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每一个路过树下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时候很难避免把工作中烦闷心情及暴躁心态带回家去。而她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胸怀去抚平丈夫情绪,春风化雨般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情绪、稳健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后腿,影响丈夫工作。他们婚后相敬如宾,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秘诀就是她们二人之间非常坦诚,推心置腹,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在处理家庭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儿子上学以及家中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她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接送、生活照料管理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儿子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好品性,她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老师正确引导孩子学习方向。儿子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亲心血和汗水。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儿子总是有些粗心,自己母亲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司空见惯。但她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有时还亲自领着去看病吊针。一年四季婆婆穿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
她是学生心中好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对同学一视同仁。有时她也会说某某同学成绩差,但这些同学也是她经常照顾对象。她利用闲暇给他们辅导功课,询问他们饮食起居,和他们家长交流管理教育孩子方法。特别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观察特别仔细,有时就把自己孩子衣服鞋袜给他们穿,自己孩子好吃给他们吃。这些同学和她关系也格外亲密。
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她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她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意能力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由于她不懈努力,她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赞许,家长好评,社会认可。她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
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担子是最重时期,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家庭,但令人欣慰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正所谓”时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一身轻”。教师工资本就不高,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辛勤努力下,家里一切都安排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都说幸福家庭是相似,他们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有待人宽厚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妻子,还有乖巧孝顺儿子。和谐家庭创造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5
赵秀华,现年54岁,中共党员,阆中市城北小学校教师。一九七七年八月参工,曾在天宫一小、飞凤二小、裕华小学、白塔小学任教,一九九0年九月调入阆中市城北小学任教至今。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多年担任学校女工委主任、年级组长。从教三十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三年。
百善孝为先。
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民教师,赵秀华不仅是家长和学生喜爱的老师,同事敬爱敬重的好大姐,丈夫心头永恒的好妻子,更是公公和婆婆无法割舍的好儿媳。
作为好儿媳,赵秀华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
一九九八年夏,赵秀华的婆婆突发脑溢血,在住院的三十多天里,赵秀华和丈夫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三十多个日夜,赵秀华曾多次中暑而呕吐、发煤或晕倒,但她从耽误过一次,她默默无闻的行为,深深感染着同病房所有的人,感染着医生和护士,曾一度被医院传为佳话。
出院后,赵秀华的婆婆留下了后遗症,半身瘫痪,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赵秀华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赵秀华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赵秀华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之前都先用温盐开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发红了、关节发肿了,她没叫苦,没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大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
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赵秀华心疼极了。她经常寻医问药,四处奔波,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远,她都带想办法让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挖空心思买来给婆婆服用。
年轻时非常能干的婆婆知道自己半身不遂,起不了床,虽然有孝顺的儿媳侍候着,但想着就这样成了家里人的拖累,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的儿媳妇,她逐渐消沉,愁眉不展,茶饭不思。赵秀华看到婆婆这样,便丈夫商量,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以及婆婆能谈得来的人,让他们跟婆婆谈心,帮她走出阴影。就这样,下班后,赵秀华把又一天的趣闻趣事讲给婆婆听。婆婆失眠症发作时,她在身边一遍又一遍哼唱着婆婆爱听的小曲直至她入眠。周末,她还让孩子陪婆婆说话,给她讲笑话,让她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婆婆终于又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长时间和睦相处,赵秀华同婆婆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颜色等。婆婆常对邻里说“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我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我这个大媳妇就是我的女儿啊!”几十年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发生过争执。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给买上点小礼物。
经过赵秀华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慢慢地,她能下地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了,言语也逐渐清晰起来,还可以和邻居聊天了,家里又有了欢乐的笑声。南街上的居民都夸赵秀华孝顺,她总是不好意思的笑一笑,淡淡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
赵秀华是这样理解“孝顺”的:花钱为老人买喜欢吃的、喜欢喝的、喜欢用的东西叫“孝”,让老人不怀疑、不生气、不担心叫“顺”。一处四季珍复秋冬,赵秀华总让公公和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
在古老的南街周边,大家都知道赵秀华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从不叫大名,总是亲切地、甜甜地叫“华华”。“一个做儿媳的能得到婆婆这样的疼爱,是一种特别的荣耀和幸福。”赵秀华这样真切地坦露着自己的心声。
二00四年三月,公公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出门后根本就回不了家。有一天,公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离家出走了。下午下班后,赵秀华回到家后才知道。她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四处寻找,一直找到晚上十点多钟都不见人影。在全家人大失所望的时候,西城派出所的民警通知到文成派出所领人。当一家人把全身湿透、神志愰惚、全身是泥的`老人带回家,赵秀华和丈夫给公公洗完澡、换好衣服、吃过饭后,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自此,老人的身边就没有离开过人。二00五年九月,公公又一次不注意离家出走了。这次出走,致使老人大腿跟部骨折。从此以后,公公就只有在床上治疗和生活了。每一天,赵秀华和丈夫都轮流要给他喂饭、洗脸、接便。老人不能端碗吃饭,她就一口一口地喂,为了减轻老人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的痛苦,她就定时为老人翻身、擦洗身体。有时公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被褥,她就立即去清洗。邻里常称赞说:赵秀华是真孝顺,她是公公、婆婆的女儿,真不愧是读过书的人。
赵秀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付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赵秀华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忠于爱情、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同时,更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好妻子、好儿媳,她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迎风而歌!
田如英,1950年10月生,现生活在贤昌乡甲耳村铁冲,在家务农。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特别是其丈夫刘光模担任甲耳村主任、支书后,田如英支持丈夫工作,当好贤内助,解决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与儿媳和睦相处,带领儿子、媳妇把家庭管理得紧紧有条,让刘光模更好、更放心去开展工作。 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田如英看来却不然,因为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田如英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压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刘增文啦,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要对她好一点,如果让我知道你有欺负她的地方,我一定不饶你。”她的这番话,儿媳听到了乐在心里,喜在脸上,为她们相敬如宾的婆媳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儿媳一心一意把持好家庭的信心。 20xx年12月,其丈夫刘光模当选上甲耳村主任后,心情非常矛盾,又喜又忧,喜的是得到乡亲的信任,推选为全村当家人;忧的是顾了大家就得舍弃小家,最主要的是怕遭家庭的反对,没有家庭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了。考虑再三,决定召开家庭会讨论,会上他说:“今天选举,我被选为村委主任,今天召集大家开会讨论一下,去?(任职)还是不去?如果去了,在任职3年内就别希望我回家帮你们做什么事”。大家沉默寻思,最后田如英表态:“既然乡亲们信任你,选你为村主任,那你就放心去干,家里由我负责,你放心去吧,但是,去干就得干好,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重托”。得到老伴及儿子、儿媳的理解和支持,他全生心投入村委工作。丈夫在上任后地工作中,为联系工作方便,刘光模从20xx年就佩带了手机,但由于甲耳地处都匀市与麻江县交界,大部分使用的是都匀信号,刘光模手机仅漫游费一项每月就达150元左右,每月话费达200元以上,最高时达620元,他月报酬不过180元,可是他并未向村委或上级要求报销过一分话费,全靠老伴田如英带领儿子和儿媳在家发展大棚蔬菜来供养。 田如英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孙女刘淋从小得一场大病后,下肢残疾,不能走路去上学。为了不让丈夫及儿子和儿媳担心,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发展生产,田如英主动与丈夫商量,自己从家搬到村委会居住,一方面,照顾丈夫起居和为村“两委”其他成员搞后勤,却不收取村里任何费用,二是照顾其孙女刘淋上学,甲耳村委会距甲耳小学500米,每天孙女上学都由田如英背去背回,给孙女洗衣煮饭,但田如英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田如英与儿媳相敬如宾的关系及当好贤内助精神,在甲耳村成为了佳话,应不愧是一个好婆婆。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6
xx,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韦曲街道局连村xx。
xx,1962年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xx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84年嫁入韦曲街道局连村,与本村的有志青年张永存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公公婆婆性格开朗随和,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来因年老公公年老卧床不起,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公公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公公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公公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公公,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公公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规。xx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 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自公公婆婆年老后,xx一直待在二老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公公婆婆这两位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xx既要服侍公公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公公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公公80岁后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公公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几十年来,xx虽然离娘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娘家。女儿成家嫁人,儿子日渐长成,家境日渐宽裕,xx为了让公公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公公婆婆床头,替他们清寂解闷。
这些年,丈夫张永存由于家庭劳动力少,要忙农活,有时情绪不好语言冲撞了老娘,xx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xx用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在xx的精心照料下,婆婆虽然已经89岁了,仍然精神矍铄,融贯焕发。她逢人就说:“xx就是我的好女儿,她是好人,好人有好报呀!”xx的两个孩子,在她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爷爷奶奶。 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她孝敬公公婆婆,敬重公公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她的事迹在周边村 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7
“最美孝顺儿媳”这样的称号,通常代表着对家庭无私奉献、对长辈孝顺顺从、对丈夫和子女关怀备至的一种高度称赞。以下是可能描述这样一位“最美孝顺儿媳”的优秀事迹:
xx(儿媳姓名):家庭的温暖之源
xx是我们家中的一位“最美孝顺儿媳”,她以她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关怀,谱写着一曲关于孝道和家庭的动人篇章。
孝顺长辈
她对待长辈始终如一,尊敬和孝顺是她为人处事的准则。每逢节日,她都会亲手为父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无论工作多忙,她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回家中陪伴和照顾他们。
关爱家庭
作为一位母亲,她将关爱无限延伸到了孩子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她注重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学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们成长,从小事中渗透出爱和关怀。
夫唯妻贤
她和丈夫相互理解,彼此扶持。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工作压力,她总是以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她不仅是家庭的温暖之源,更是丈夫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在她的.呵护下,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快乐。
公益奉献
除了对家庭的照顾,她也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她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们,传递着爱与温暖。
xx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孝顺、温柔和奉献的真谛,她是我们家庭的骄傲和支柱。她的美丽并非只在外表,更在于她那份对家庭、对爱的真挚执着。她就是我们眼中的“最美孝顺儿媳”,她的善良和付出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8
齐耳短发,又黑又瘦的脸庞,因常年劳作而略显疲惫的神情。初见李xx,和普通农家妇女毫无区别。就是眼前这个外形普通的妇女,从xx年开始,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照顾婆婆和公公两位先后瘫痪在床的病人,书写了一首“百事孝为先”的人间大爱之歌。
1987年,正值23岁青春妙龄、善良温柔的李xx带着女孩的纯真梦想走进了丈夫德xx的家庭。 在那个年代,同一般普通农村家庭一样,丈夫家境并不殷实,几乎是一穷二白。但好强的李xx和丈夫却不气馁,他们决定用勤劳的双手,白手起家。李xx白天上地和家人共同劳动,晚上回家还要预备第二天的伙食、纳鞋底、做针线,负责一家的洗洗涮涮。很快,村里人发现德家变得干净、有生机了。
结婚两年后,女儿德xx出生了,小家伙的问世让这个家庭平添了许多快乐。当时农村还没兴起农业产业调整,农民大多都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都比较清苦。就在女儿两岁时,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李xx带着女儿到北京去打工。丈夫德xx会开车,就跟人跑运输,李xx则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打点零工。
虽然身在北京,但李xx的心却无时不在惦记家中的两位老人,每月发工资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婆寄回去家中的开销,逢年过节,无论多忙,她都会和丈夫回家去和公婆团聚。公婆在家种田理地,他们夫妇二人在北京打工挣钱,李xx家的日子过得幸福殷实。1995年,儿子德宗辉北京出生,为这个幸福的家庭更增了一丝喜气。
天有不测风云。xx年末一天,原本身体硬朗的婆婆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后经诊断患上了脑瘤。为了让家人安心,李xx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家。她一边照顾公婆一边耕种自家十多亩承包地,丈夫凭着驾驶技术给别人跑长途运输。xx年婆婆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却留下了后遗症——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刚开始婆婆要么赌气不吃饭,要么口齿不清地嘟囔。李xx知道好强的婆婆那是接受不了瘫痪的现实,就一边给她洗脸,梳头,洗脚,按摩,一边给她讲在北京的生活和趣闻趣事。慢慢的,老人心中的郁闷化解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逐渐地会自己吃饭、自己翻身、会自己坐起、有人扶着会下地挪几步,虽然每一个动作完成都很费力,但婆婆病情的好转让她的心里装满了希望。
见惯了外面世界的精彩,突然窝在家中伺候瘫痪病人,她的心一时无法平静。再加上她性子急,又缺乏护理病人常识,常常是到婆婆拉尿到床上还不知道,孩子放学回家后才发现饭没做好。那段时间,丈夫天天长吁短叹,两个孩子异常安静,公公天天抽闷烟,婆婆每日以泪洗面。她意识到,必须调整心态,做好家中的主心骨。
从护理婆婆开始做起,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依照医生的吩咐,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仔细的护理老人。看到老人一天天好起来,丈夫笑了,公公眉头舒展了,孩子又有欢声笑语了,一种久违的快乐又重新回到这个家。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李xx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生活却又一次考验了李xx。xx年冬季,公公突患脑出血,留下了右侧身体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说话口齿也不清楚。一家人都懵了,已经瘫了一个,再瘫一个,可咋办?
“我能伺候好他们两个,你们放心吧。”面对家人痛苦的眼神,她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主心骨,绝不能垮。
白天干农活,回家就伺候一双瘫痪在床的公婆。不论再忙再累,给公公婆婆喂饭、擦身子总放在第一位。做完家务,再给公公婆婆按摩,每次都累得手软胳膊疼,但看到公公婆婆舒心的笑容,她觉得值了。
年复一年,李xx每天重复着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只要是公公婆婆爱吃的饭菜、只要是有利于老人健康的食品,她都是尽最大的可能来满足,从不计较花钱的`多少,而她自己却从不和同龄的媳妇们比穿戴,朴素地过着平凡的日子。在她的熏陶下,两个孩子也十分尊重孝敬爷爷奶奶。他们主动帮李xx给老人喂饭、洗脸、接大小便、陪爷爷奶奶聊天、扶爷爷出去晒太阳,节假日里还和妈妈一起干农活。更令她欣慰的是,懂事的儿子考上了哈尔滨体育学院。
真心终于换来开心。公公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啊。”邻居说他有福气,公公却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左邻右舍也说:“没有李xx的孝敬之心,她的公公婆婆活不到今天呀。”
也曾有人问她:“你这样累死累活的干,值吗?”她淡淡地一笑,“没有什么值不值的。说实话,在一起生活了这么长时间,照顾公公婆婆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源头。如今,生活还在继续,面对一双半瘫的老人,面对一双懂事的儿女,面对因劳累身体大不如从前的丈夫,李xx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值得珍惜,再苦再累都值得!因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9
面对别人的称赞,刘彦华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刘彦花,现年50岁,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20xx年,和她生活了20多年的婆婆突患脑出血离开了人世,从此,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婆婆去世,公公一蹶不振也病倒了,她为了让公公早日康复,每天耕作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陪在公公身旁,安慰老人,鼓励老人振作起来。
后来,公公的病情加重,丈夫为了生计常年出外打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她每天为公公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二年。她为公公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公公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小芬待我比亲闺女还亲。”
为照顾卧病在炕的公公,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她自始至终都倾注着一个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她怕近80岁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给公公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新闻。
公公有眼疾看东西不太清楚,为了减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公,一天三顿,一年360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刚入秋,她就将两床棉被弹成一床松软的被套给公公铺上。冬天出门之前,她总是把饭菜盛好温在炉子上,让公公什么时候起来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公公爱干净,她总是把公公的衣服被单、褥单洗得干干净净。
公公在医院住院,她一有空就到医院跑前跑后、干这干那,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的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由她照顾。
当公公听说旗妇联要推荐好媳妇的消息后,非要把她推荐上去,她说什么也不答应。她说:“爸,作为小辈,我们孝敬您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干活的动力”
丈夫在外地打工,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打工,公公病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远在外地的丈夫。在她报喜不报忧的一个又一个电话中,丈夫在赤峰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年,既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刘彦华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好儿媳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最美儿媳事迹材料(精选15篇)05-13
好婆婆事迹材料07-04
好妈妈事迹材料12-28
好媳妇事迹材料01-17
好媳妇的事迹材料08-17
好媳妇事迹材料07-03
(精华)好媳妇的事迹材料09-06
(优选)好婆婆事迹材料08-13
好家风家庭事迹材料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