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十册 p50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计算,了解了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作好铺垫,也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义,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4、重点: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整除的意义。
关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整除的特征。相互依存的理解。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整除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 、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学习过程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以及采用判断、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约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学习要求大家做到:①掌握整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②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或倍数。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复习铺垫:复习自然数、整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然数,你能举例子吗?它的单位是什么?
[数的整除的生长点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必须理清数的概念。 ]
(三)学习新知
A、初步感知整除
1、口算(小黑板出示) 15÷5= 1.5÷5= 24÷4= 3.6÷0.9=
16÷3= 80÷20= 6÷5= 23÷7=
[将课本中的题组适作改变,为紧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丰富的感性
材料。]
2、学习整除的意义
①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汇报各组的分组依据,引导得出:按商的情况:除尽、除不尽可以分成两组。
15÷5=3 1.5÷5=0.3 16÷3=5……1 80÷20=4
24÷4=6 3.6÷0.9=4 23÷7=3……2 6÷5=1.2
②学生继续自由讨论,对第一组除尽进行分组,汇报分组依据,引导得出: a.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b.被除数、除数、商不都是整数。
[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观察第一组,说说第一组的特点,得出: a.没有余数;b.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例如:15÷5=3 我们就说“15能被5整除”。 那么:24÷4=6 80÷20=4可以怎么说呢?学生试说。
[ 让学生模仿举例,并练习叙述这种关系,为抽象概括整除的意义做好铺垫。]
B、深入学习整除的意义。
如果用字母a表示这样的
被除数,字母b表示这样的除数,那么想一想,整数a 除以整数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说“a 能被b整除”。
看书P28的内容,再齐读整除的意义。
[借助字母a、b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意义,使学生的概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对照教材,使概念更具科学性。]
C、练习(幻灯出示)
下面哪些除法算式可以说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为什么?
32÷8=4 10÷30=0.3 35÷0.7=50 51÷17=3
20÷9=2……2 4.8÷1.2=4 4.2÷6=0.7 60÷5=12
学生回答后,提问: 哪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整除与除尽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通过练习,使概念在思维中具体化,也自然地完成了整除和除尽的关系。]
②下面的每一组的第一个数能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
28和7 100和20 13和10 15和1
[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进行分析、判断练习,使学生对整除的概念逐步达到“掌握”的层次。上面教学过程的展现,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概念,训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思维能力。]
3、学习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叫整除,那么什么叫约数和倍数呢?
①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学生试说黑板上的整除式子。
②辨析:能不能说15是倍数,5是约数,为什么?得出: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讲。
③指出: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所说的约数和倍数一般指除0外的自然数。
④看书P29 质疑
[学生掌握了整除的概念,对于约数和倍数的理解是水到渠成,所以在这里也不多费周折。而是直接出示了约数和倍数,讨论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不着痕迹地完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30 第3、4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3、说说下面的数中(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1 3 4 8 12 15 16
[加深练习的难度,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的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4、游戏,学号符合要求的的起立。
[临近下课,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也易涣散,安排此游戏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P16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 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 ;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 ,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 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2段。 米是6个 米,实际上是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 米的 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
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
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
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
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八的第5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 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 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目标
(一)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高兴么?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准备了什么礼物?
(课件出示蛋糕图及吃法)
师: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生读:一块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1块。)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的示意图)
设计理念: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师提问:1/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回答)
师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见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放手探索,自主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1、学生代表性作业展示:
(1)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样列式的?(3/8+1/8)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出: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你能讲一讲你的计算算理吗?
(2)幻灯展示学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那样计算。如:为什么18+1/8=2/8=1/4?(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4/8个蛋糕,假设我告诉你们爸爸吃了1/8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分析,从而得出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使用及4/8—1/8=3/8算理)
你能根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练习
1、课本105页和106页的“做一做”。
2、解决问题
小丽计划一天练习30个毛笔字,实际上午完成了计划的7/15,下午完成了计划的11/15,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
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180+x=300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程列法吗?
300- x=180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3、节约能源,思想教育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4、浏览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5、巩固练习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教学反思
1、教材所呈现的方程解法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掌握所有类型方程的解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而把教材当作了必要的补充。
2、学生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我认为非常简单的数量关系居然无法表达清楚,也不能快速地用方程来表示,说实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学生的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尽快提高,否则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将会是越来越大。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5页106页的《中位数》。
大家都知道中位数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以前是放在中学教材中进行教学的。而今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用它来描述数据组数据的统计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便应运而生。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单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中位数。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优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设计学生口算成绩为倒数第二名的学生向妈妈索取奖励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数的的优点。通过探究,得出数据是奇数个和偶数个的中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3)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中位数。
2、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进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例探究,理解感悟
(三)课堂活动,练习反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教学设计不做更多的详细介绍,想说明一点的是:练习题的设计我选择了上周刚刚进行的立定跳远测试,由这个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探索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中位数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努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主动发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相关特征,具有推导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前提)。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知识之一(作用)。因此,经历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意义)。为此学好本节课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
学习本节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储蓄、一定的推导经验与实践能力,5年级学生好奇心与积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本节课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说明:这里强调“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呈现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下的现代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三角形的拼摆、观察、讨论、归纳等,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5、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小学生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动手操作,故我采用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突出本节课重点。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摆出学过的哪些图形”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融入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突破本节课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
情景2:就学生熟悉的红领巾面积是多少引出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做准备。从红领巾入手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二)动手操作
推导公式
本环节首先出示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再设计4个层级的活动完成公式的探究过程。
第一层次:结组拼摆,说说方法。
这一环节我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预设,基本上有3种方法(单位面积度量法、拼摆法、割补法)共7种可能。度量法适合估算,拼摆法相对割补法推导过程更直观、更易于理解,故课堂上挖掘以拼摆法为重点的3种操作,也就是一对锐角三角形、一对直角三角形、一对钝角三角形拼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割补法作为拓展资料,以自学为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拼摆,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在动手拼摆中让学生感悟到“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拼摆的前提,建立起“用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第二层次:交流成果,演示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汇报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演示,这就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了图形拼摆的过程,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层次:小组讨论 观察比较
教师结合出示一组三角形与对应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汇报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中发现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帮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四层级:概括总结
推导公式让学生可以自己比较准确叙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规范表示。
总体思路:第二环节我设计四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推导过程,也感受到一次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
巩固理解
实践应用
结合课本中的3
类题型分层次进行练习,达到学生理解巩固会应用的学习目标。结合演示板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
从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说起,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层次。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认识到数学思想和学数学意义:第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认识到重要的转化思想,第二从红领巾大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红领巾面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观。
五 说教学反思
从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法转变、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反思,便于更好开展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乘法口诀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看图、实践联系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从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相乘、除的必备知识。
说学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8岁,他们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短,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了解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与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引入课堂。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三维的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
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探索的活动中,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经历编写的过程,找到最佳的记忆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尝试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有效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置的教法是: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性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在做中学、玩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用的学法是: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
说教学准备:
Ppt课件,乘法算式和口诀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活跃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本课伊始,我将用卡片展示几道5的乘法算式,以师生抢答的形式导入。毫无疑问在抢答的过程中,我的回答总要比学生快准,学生就会着急。
这时我就会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并告诉他们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集中注意听讲,初步感知了乘法口诀的作用。
(二)、新知探索,自主尝试
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书本中的情境——数松果(用课件演示)导入新知,一个5就是5,2个5相加,2×5=10;3个5相加,3×5=15入手,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课本的表格填好。然后根据所填的表和松果图列出5的乘法算式。通过交流,讨论要计算乘法的结果,运用乘法口诀是算的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根据乘法算式师生共同编写前三条5的乘法口诀,其余的有学生编出来。
(三)、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拍手读,自由读,对口令读,还采用了提问讨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谁能把口诀记得又好又快,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促使学生大胆发现,总结5的乘法口诀要点,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找出最佳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拓展新知,练习巩固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这一节我的设计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强化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要达到教学目标,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找找例子。在下次课中全班一起讨论,哪些可以用到口诀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1个5 1×5 =5 一五得五
2个5 2×5 =10 二五一十
3个5 3×5 =15 三五十五
4个5 4×5 =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
6个5 5×6 =30 五六三十
7个5 5×7 =35 五七三十
8个5 5×8 =40 五八四十
9个5 5×9 =45 五九四十
最后,整节课在做中学、玩中学,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手段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36÷3=54÷6=120÷6=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4.2
3、课堂练习6.25÷5= 26.4÷4= 14.7÷7= 43.5÷15=
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许多不足。例如: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基本技能及课堂用语凝练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和指导。
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目的。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稿12-26
小学数学说课稿01-15
高三数学说课稿04-30
中学数学说课稿11-05
【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09-10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09-23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09-28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09-13
【推荐】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