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习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2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说话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课后小结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3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写景文章。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郑老师恰恰抓住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朗读教学作为贯穿整堂课始终的`主线,并适当辅以一些“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感悟,以做到“其言皆出我之口,其情皆出我之心”。郑老师的朗读教学体现这样几个层次:
一、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比如教学“春天的五花山”时,师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问:这芽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冒”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哪个词更好?这让你感觉(生: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吧。教学“夏天的五花山”,师同样抓住“浓浓的”、“涂”、“染”等词进行指导。
二、读好关键词,边读边想象
在教学“秋天的五花山”时,郑老师出示这句话: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师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火红色、跳起舞来、跳跃)在关键词找出来后,老师相机板书:读好关键词 边读边想象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读标出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三、运用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
当学生明了这种抓关键词读书的方法之后,郑老师便将下面两句:“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让学生进行自学交流,最后回归秋的整体感受。
且先不谈这样进行朗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单这样一种教学的层次性,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对于一到三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很需要实实在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嫌办法“笨”,不要怕形式“老”。因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需要经历“模仿”、掌握“技巧”、强化“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掌握朗读方法,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5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
这是篇童话故事,主要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我以“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骄傲谦虚
傲慢宽容
恼怒不再理会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和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讨论法、点拨法。虽然学生自学课文也有自己的体会,但游离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的是口号式的。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点拨促悟,达到学生自悟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学设计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整体把握,梳理脉络(这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带领学生明白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体会小柱子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从感悟到刻苦求知的愿望。)
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都喜欢动画片中的谁?他们都有什么本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来小结:同学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
【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你想看看其他人的绝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一群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绝招。赶快打开课文去看看吧。主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阅读时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
【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
《水上飞机》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用途,向学生展示了科学新成果。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情趣,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剩,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本课中出现的水上飞机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味,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以及对自己班孩子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他们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其中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水上飞机的资料图片。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预设用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直接板书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同时完成这几个任务:1、标好自然段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在检查自读效果时注意平舌音“森、速”前鼻音“援、迅、溅”的读音“货”不可仪读成“he”注意多音字“难”在这里读第四声。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讲了什么,解决上课伊始学生提的问题。借机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等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上飞机。使学生初步了解水上飞机是一种能在水上起降并完成任务的特定新型飞机。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习字册,读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预设
本课时中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以达到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的教学目标。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主要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然后引领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品读感悟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教学本课我将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引导他们自问自探。我着重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课文的2-7是重点我将这样预设。
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课文,了解文本。
第二步、讨论交流
(1)小海鸥为什么吃了一惊?联系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海鸥吃惊的除了水上飞机停在水上还让它奇怪的是水上飞机的样子。
(2)引导学生抓住“吃了一惊”一词来体会小海鸥当时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注意读出“奇怪和疑问”的语气。
(3)从“迅速”这个词来体会为什么人们用水上飞机来救援。(它和船的区别)
(4)分角色朗读,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吃惊、笑”这些词体会水上飞机的自豪,小海鸥的奇怪好奇。
(5)从有的……有的……还有的体会水上飞机种类多作用大。(教师相机板书)
(6)根据它们的作用给每种水上飞机起个名字。
(7)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还有什么作用的水上飞机呢?让你长大后做个设计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水上飞机呢?激发他们创新想象。
(7)指导读2-7自然段,注意读出小海鸥由奇怪到佩服的转变,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第三步、品读第8自然段
课文的第8自然段形象地写了水上飞机执行任务时的情景,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水上飞机的特殊作用。我指导学生以读为主展开教学。
(1)让学生充分读这一段话。想想知道了什么?
(2)在这段话里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迅速-随即)(迅速-渐渐)
(3)品味(迅速-随即)体会水上飞机速度的快。读这句话。
(4)渐渐和迅速不是自我矛盾了吗?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迅速是说水上飞机执行任务速度很快,渐渐是说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5)指导朗读这一段。朗读全文。
第四步、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课后,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办报,展示课外搜集的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或介绍最新科技成果。
板书:水上飞机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为您服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 关于教材
《蒲公英》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塌实际。文章不但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时语言优美、生动,又是一朗读的好材料。
二、 关于教法
本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两条主线进行精读指导:一是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并读好人物对话;二是引导学生从蒲公英种子的不同选择而造成的不同结果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以读代讲,力争读出情、读出字、读出理。还力求在课堂中创设一种童话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教学流程设计
1、 强化初读看图认识蒲公英,揭示课题,简介内容,指出本文并非介绍植物,而是一个寓言故事。由此引入处读,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问题。
2、 精读感悟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洁白”“绒球”“蓝天白云”等词,引导想象蒲公英种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理解;(1)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2)蒲公英种子的不同态度;教学形式主要采用:听录音——读课文——找关键词——分角色朗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两种命运的对比中,体会内涵的道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复述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关于学法在学法设计上
着重以读为主、以自己学习为主、以讨论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以取得“读的熟练、学的投入、议论踊跃”之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2
《燕子专列》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体现了人们美好的环保意识。我把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育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课前我出示了一幅幅动物和人友好相处、充满温馨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也与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相呼应。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揭示了课题,对于“专列”一词我们在课前也商讨过,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专列”,进而学生对燕子专列的意思也就清楚了。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进行质疑。那么学生都提到了“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一问题,其实课文也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展开叙述的。在初读课文、认读新词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学生的诉说过程中,我也注意及时地引导,引导学生能用上大屏幕中的词语完整地来回答这个问题,屏幕中的词语我也是根据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类出示,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当学生说得不够完整时,我注意及时引导,比如:你能加上地点就更好了等。其实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也渗透了一种学习方法:像这样读课题,然后根据课题提出疑问,围绕着问题来读课文,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运用.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提升点。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想象说话,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
我的第一个语言提升点放在了如果你是瑞士政府的一名发言人,你会怎么来呼吁大家?因为学生的角色要在此时进行换位,在试教中也出现了学生不能及时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以“居民们……”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并通过同桌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那么在试教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呼吁的过程中光让居民们行动起来,而没有说明小燕子此刻究竟遇到了怎样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呼吁就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也想过是否在学生讨论之前就引导学生说说在呼吁时到底要呼吁哪些内容,但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先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说得更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在呼吁时学生没有提到小燕子现在的情况,经过一步步的引导,比如:如果我是瑞士的一位居民,听到这则消息我也许不会出来,小燕子究竟怎么了呀……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那么我的第二个语言提升点放在了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寻找燕子这一段。我抓住“纷纷、四处寻找”,引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我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与第一个说话训练点相同的地方是,我也力求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能较为具体地描述脑海中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只谈到看到了谁去寻找燕子,我也能及时注意引导说:那么他会到哪里去寻找呢?你能看到他的脸吗?你能看到他的手吗?你能看到他手中捧起的燕子吗……这样一步步引导,使学生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提升。
其实想象说话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进而超越文本,运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P95——98第17课《石头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前准备: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高兴,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
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要求。(投影)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
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过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那他们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
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课件)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四、钢笔字指导。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雨痕、波痕、矿物
板书设计:17、石头书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教后记: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选了三篇文章,虽然描述的内容不同,但都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学习后学写一篇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赶海》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趣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因此它是完成后面教学任务的桥梁和铺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们熟知的歌词开头,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记述了“我”童年时代的一次赶海的经历:“赶到海边—抓蟹—捉虾—快乐而归”。其中“抓蟹”,“捉虾”是记叙的重点,具体生动,充满趣味。结尾再次引用同样的歌词,从内容上说,突出的抒写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从结构上说,照应开头,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颇具所谓圆合之美。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是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c)能理解课文内容
(d)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三年级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是很多,虽说桥头人生活在海边,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赶海是有点遥远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尤其是像赶海这样的事较难有真切的体验,因此,我把“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过文章的语言描述感受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属于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虽掌握的知识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法
(一)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加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才能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谁来充当小作者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事?”“为什么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么捉拿“武将”?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情景。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非常感兴趣的氛围中自主的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
(一)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本篇课文教学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感受赶海的乐趣及文章的语言美。
(二)合作学习法
我们培养的是新时期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在知识方面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借鉴。
五、说教程序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也就完成本课的重点,难点。
下面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赶海》这一篇课文,那么赶海这件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学生简要说说.师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乐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么课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让我们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教师板书11赶海)课一开始,我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并结合课文的图画,把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起来了,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就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接着提问:“是什么勾起了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乡》)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带上对赶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忆,朗读时要充满对大海故乡的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每当……便”说明了什么?然后用导语过度下一自然段:赶海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有趣,那么我童年赶海时是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
2、讲读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样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作者赶海时的喜悦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赶海的乐趣,以及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发动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本自然段运用恰当的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
3、讲读第三自段
这一自然段类似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在海边“我”看到人们在干什么?
(2)、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的?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4)“我”又有什么活动?
(5)、你觉得哪个场景最有趣?
(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样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趣
抓海星 捉 捞捡 捉蟹、虾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细读第四段,展开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2)、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不得不回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赶海的人们都带些什么东西回家?(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有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来之不易的海鲜”,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三)、总结
总结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海了,并且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有机会我们也要亲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虾的乐趣。
(四)说板书
这一板书设计我主要板书赶海过程所看到与所做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赶海的趣事 ,并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11 赶海
浪花回头 追赶浪花
趣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他们都是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拓展活动、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19《蚂蚁》20《他们都是鸟》21《猫和兔》22《多样的动物》。生命世界是儿童怀有浓厚兴趣的神秘世界,花草树木,虫鸟鱼兽,随同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儿童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发生神秘感,而科学课则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外表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对生命实质的认识。通过学习同学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他们都是鸟》一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的一起特征;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用情景、问题、观察、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落实了探究目标的基本要素。另外,教材还采用前易后难的出现方式,内含了启发同学运用迁移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方式的构建。
课程规范中明确要求:“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理解生命的实质。形成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依照这个思路以同学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让同学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收获的乐趣。设计了用眼睛去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特征以和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掌握鸟类的基本特征。前后照应为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拓展对生命实质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的探究奠定基础。
本课分析:鸟是人类的朋友,为了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就必需科学地认识他们。同时通过对鸟的探究,能够进一步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同学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本课三维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一起特征。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知道鸟的一起特征。
重点难点: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一起特征。
准备:1、课件:视频图片。2、鸟类标本。
二 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同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观察——探究——研讨——拓展---制作”的教学方法。
探究过程是知道同学自主探究,自身发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采用的方法,方式要围绕同学的探究来做,让同学多方面发展,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 学法指导:
《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不只是教学方式,还意味着探究是同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特点,主要以同学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同学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协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四 教学过程:
根据同学特点,结合教材。本课我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导入——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制作——拓展。下面我就着6个环节来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1、导入:出示视频,各种各样的鸟,让同学整体感知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察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动物的乐趣。
2、观察探究:让我们一起观察鸟的标本,看一看鸟类有那些一起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或把蚂蚁放到昆虫盒进行观察。同学开始观察,老师提示同学观察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使同学观察更有针对性,并让同学和时记录观察结果。为确保归纳的科学性,表格中的空白局部应尽可能多一些,启发同学观察更多的鸟,为归纳做准备。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示同学依照归纳蚂蚁特征的方法归纳鸟的一起特征:身体外表有羽毛的`卵生动物,一般都是鸟。
3、认识各种各样的鸟。出示课件。展示了许多鸟,其目的第一是让同学认识更多种类的鸟;第二是提示同学,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鸟的观察,认识他们的特征,为归纳鸟的一起特征做准备。并在做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进而归纳鸟的一起特征。
五、维护鸟类活动:
出示被人类破坏的鸟窝,和鸟类现在住的地方(走廊的顶灯里面)。鸟类捕获害虫等等。问同学: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引入维护鸟类教育。目的是让同学意思到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在让小组讨论:你们准备怎么维护鸟类。目的是让让同学知道鸟是自然界的一员,他们有自身的自由,我们应该把自由还给他们,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活空间。现在鸟类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居住的环境受到了破坏,要留住我们的朋友,首先要从维护他们的栖息环境入手。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员,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另外,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资料卡,目的是丰富和加深同学对维护我国鸟类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目前存在的破坏鸟类资源的问题和我国在拯救维护鸟类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采取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同学自觉保护鸟类的意识。
六、拓展活动:在家可以饲养小鸡、鸽子、小鸭等,认真观察他们,看还能观察到你在课堂上没有学习到的东西。这样可以让同学在课下学到很多知识,比方可以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等等,丰富对鸟类的认识。
七评价:在这节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项自我评价的内容,这样是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培养同学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认识自我发展,这也是科学素养的内容。
以上是我对《他们都是鸟》一课的教学设想,整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同学主动探究为主进行,体现了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7-27
《长城》语文说课稿11-02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1-11
小学语文说课稿12-27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说课稿01-15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01-10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01-10
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