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说课稿

时间:2024-04-26 17:40: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黄道婆》说课稿

  • 相关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道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道婆》说课稿

《黄道婆》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棉神”指黄道婆在植棉、棉纺等方面有着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贡献。故事由一首广泛流传的民谣引出。意思是:黄道婆教我纺纱,教我织布。筒子,古代竹片称筒,这里是指用竹片做成的梭子。“两只筒子两匹布”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接着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这部分先讲黄道婆的身世,她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家在松江乌泥泾,出身贫苦,从小做了童养媳。再讲黄道婆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百般虐待”表明丈夫、公婆对少年黄道婆残暴和狠毒的程度之深。“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是具体说明。然后讲黄道婆冲出牢笼,来到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再也无法忍受”“决心冲出牢笼”“设法逃出家门”“躲到……漂泊”“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说明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和虐待,也表明黄道婆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由于黄道婆能够认真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常常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表明黄道婆具有强烈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们和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

  课文接下来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这部分先讲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再讲黄道婆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用轧车轧棉籽,“就可以不用手剥了”“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槌击的大弓”“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把花卉、鸟兽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织进织物中”,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这些都是黄道婆潜心研究和努力创造的辉煌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之成了全国棉织业的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由此可以看出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

  课文最后一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在她去世后,当地人民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先棉祠”,追念她的丰功伟绩;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她,弘扬她的精神和伟绩,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后人瞻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赢”14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道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识字中的字音教学,要提醒学生利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祠、轧、赢”几个字。字形教学,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汉字知识,采取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如“赢”是由“亡、口、月、贝、凡”几个字组成的;“媳、轧、祠、憔、悴、效”几个字,是由熟字加偏旁组成的等。

  指导写字时,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字,找出它们的特点和容易写错的部分再写。比如“谣、媳、憔、悴、踏”几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筒、套”要写得上宽下窄,“虐”是半包围结构,要把字写匀称。

  3. 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故事。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黄道婆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4.这篇课文不长,语言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故事?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2)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3)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时,可就以下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感悟黄道婆反抗封建压迫、励志自立、热爱家乡和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无法忍受虐待,决心冲出牢笼;

  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③认真向崖州人民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④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便百感交集;

  ⑤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教人们用新式工具纺纱织布;

  ⑥革新纺织工具,创造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

  本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接着从几个侧面介绍她的具体事迹,最后讲她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和人们对她的敬仰。教学时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4)本文的感情基调是赞美巾帼英杰,歌颂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应在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出赞美的语气和人们对她无限敬仰之情。

  5.读了巾帼英杰黄道婆的故事,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3)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6.本课可安排2课时。

  教学资料

  1.人物简介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籽车、弹花弓、纺车,改进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先棉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2.词语解释

  歌谣:指随口唱出而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虐待:本课指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她。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花卉:花草。

  赢得:博得;取得。

  举目无亲:抬头张望,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衣食无忧:衣食,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指生活上很富裕,没有什么忧虑。

  百感交集:百感,种种感想。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

  潜心研究:用心地研究、探索。

  应运而生: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嫘祖的传说》和《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

《黄道婆》说课稿2

  《黄道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本课正是向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教育的优秀素材。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得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调节点,还是教学的最后归宿。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知文本内容,体会黄道婆用户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划法、品读感悟法,使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便是新课导入,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开始,我将以“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有哪些杰出的女性,能说出她们的名字吗?”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适度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回忆心目中杰出的女性的过程中,享有知识储备的成功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引入本课人物黄道婆,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黄道婆的了解。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适当补充介绍黄道婆,使学生对她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初读课文。随后,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板书易错字音与字形,指名认读。通过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他们自学生字词及正确、流利读课文的情况,清楚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同时,也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课文一共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五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能力。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在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全体学生自主研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点拨重点语句: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2)黄道婆看到黎族人不仅棉花中的好,而且纱也纺的好。他们织布的工具轻巧,织得布又细又好看。于是,黄道婆便认真向他们学习。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教师指名学生读句子,读后评价,再读,抓住“牛马不如”“认真”等词体会黄道婆年幼时生活的艰辛以及认真好学的精神。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一定要扣词、扣重点语段,切不可泛泛而谈,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品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学到读书的方法。

  接着引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的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此处,教师抓住“百感交集”一词,让学生理解,了解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时,黄道婆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原因与黄道婆的无私、革新精神是分不开的,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体会黄道婆崇高精神的重要段落,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我首先采用的是让学生默读这一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从中体会到什么,将自己的所思所感随时记录在书本空白处。默读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学生也提出了具体的默读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同时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样做还能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后,集体合作交流,教师结合“在家乡,黄道婆无私的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是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一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有人劝她:你辛辛苦苦学来的手艺,怎能轻易教给别人?可是她却语重心长地说:————。再读原句,通过对比,感受黄道婆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变换自己身份,想象说话,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无私”。在“她耐心的教人们……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她教人们制造……”一句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并注意体会“耐心”“潜心研究”等词,感受黄道婆勇于革新的精神。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自读、范读、评价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从句子中感受人物的精神。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这一过程的课堂教学中,我所采用的就是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反复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四、师生小结,归纳写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让学生通过读书、品句对这一问题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对此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正是为了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一些写人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作业有两项

  1、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写一个自己身边的女性。作业的设计一方面体现的是分层设计,另一方面也正是结合对本文写法的归纳,让学生亲自进行练习尝试。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泰安市小学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中就指出: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的显现文章的脉络,精当的突出教学重点,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

  基于此,此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研究纺织方法

  黄道婆

  设计操作方法

  勇于革新

  改进纺织工具

  无私奉献

  纺织图案物品

《黄道婆》说课稿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4、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导学生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演示文稿(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演示文稿: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出示文稿

  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演示文稿(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4、课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5、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6、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演示文稿: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演示文稿: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演示文稿: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5、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6、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演示文稿: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演示文稿: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演示文稿: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黄道婆》说课稿】相关文章:

《黄道婆》读后感06-19

《太阳》说课稿06-29

《鲸》说课稿07-01

《aieiui》说课稿06-23

英语说课稿06-24

匆匆说课稿07-14

《雷雨》说课稿08-16

《排球》说课稿06-09

《燕子》说课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