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6:09:42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日晷”等计时工具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制作简易日晷进行计时。在制作中深刻理解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天的时间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日晷等使用天文现象的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硬纸板张,废旧中性笔芯支,彩笔,剪刀,直尺,透明胶带等

  教学过程主要实施方法和内容教学目的预期效果

  一、前概

  1、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调查学生是否有课堂注意力集中到念调查兼们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对古代计时方法老师这里,使教师能课堂导入

  2、古人和我们样用小时计时吗?的相关知识,并提将有关古代计时方

  他们的计时单位是什么?

  3、个时辰是现在的多久时间?

  刻钟又是多久时间呢?

  起学生的兴趣法讲授时有的放矢

  二、认识

  1、日晷名称的读法,含义

  2、日晷的简要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的给学生个太阳钟劳动人民是如何的基本构架,为下面的自己动手制作做铺垫

  3、各种各样的日晷(包括属于文物计时的级别的日晷和学生制作的简易日晷)

  三、复习

  1、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把本课需要的上不求字字句句学生上学期有下关知识学期知识进行复都记在心里,但求后面用到时学生能根据已知推理得到结论

  2、影子每天早上总是在物体西侧,习,扫清障碍傍晚在物体的东侧

  3、早上的太阳位置低,中午位置最高,傍晚位置再次变低

  4、光源位置低时,影子长,位置高时,影子短

  四、太阳钟制作准备需小组讨论的问题:

  提出几个关键问通过思考希望学生题,引导学生在制能关注细节问题,更好的完成制作活动

  1、日晷必须是圆形的吗?其他形状可以吗?

  2、日晷的摆放位置跟东南西北有没有关系,能否随意摆放?

  3、日晷上面的时刻该怎样划分?

  4、你觉得除了现在你有的材料外,你还需要什么样的物品或外界条件?

  5、你们小组讨论时想到的其他问题

  五、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到的互相启发,尽可能希望每个小组能从间交流,问题,在全班做交流思考从想到做的过渡消除小组间的思别的小组发言里得考差异到自己没想到的东西

  六、太阳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制作,可以边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通过亲历个钟的制作做边讨论,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各小组没能制作过程,对原理,解决的问题,在给使用方法有更深的予学生自主性的理解同时也提供必要的帮助

  七、提出(视时间多少,可删减)承上启下,让学生通过问题,让学生明问题,为日晷能完全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思考太阳钟的局白,日晷也有很多的下节课做要吗?

  准备它有哪些缺点?限性弊端,需要其他计时工具来做补充。

  教案设计思路:

  大约五年前,当我刚来到珠海做名科学老师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次培训。当时位老师说过八个字,让我记忆犹新,“亲历过程不可替代”。

  当时的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当时的我觉得,孩子每次实验都是次亲历过程啊。

  五年后的今天,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这句话突然间映入脑海。几年间,我所上的大部分课,都为孩子们准备好器材,写好实验步骤,孩子们只需要照着老师的要求步步完成得到结论就可以了。在准备这课之初,我也是这样想的,讲讲古人是怎样划分时间的,讲讲日晷诞生的历史,讲讲制作日晷的.方法,让孩子们做个日晷,可我突然间发现,我太不信任孩子们了。固然,现在的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经常会抱怨这些孩子连点点动脑筋的事情都不愿意想,不愿意做,可这,何尝不是我们老师们给他们养成的习惯。我们习惯于把课堂弄得像是表演,个环节挨着个环节,照着我们设定好的路拉着学生们走,如果他们没有走到我们的路上来,我们

  就要千方百计把他们牵上来,却忘记了让他们自己走路,哪怕是弯路,哪怕他们步履蹒跚,战战兢兢。

  星期三的晚上,想到这点的我,突然很兴奋,因为我也想看看我的孩子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考虑很多细节的东西。于是我把原来规规矩矩的教案改了,或许很冒险,但相对于对孩子们的期待,这点冒险并不算什么。问题来了,如果需要孩子们自己去考虑怎么样做,毕竟每个孩子想事情角度不同,该如何让孩子们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考虑的更细致些,这仍然需要老师对孩子们的思考做个引导和提醒。再三权衡,我选择了几个问题,是我认为在制作过程中非常需要好好考虑的,并且,我打算用小组间交流的方式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们提供线索,让他们更好的动手完成。

  这是次尝试,成功与否未知,但我期待过程中的惊喜。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2

  【自学指导】

  1,独立分析小说人物、情节。

  2,正确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摆正情与法的位置,不能因情废法,充分感受平凡人的心灵美。

  【正音正字】

  黑黢黢qū

  【积累词语】

  威风凛凛 人高马大 气派非凡 迫不及待 目光炯炯 古里古怪 埋头苦干

  墨守成规 惶惶不可终日不声不响 闷闷不乐 千真万确 自高自大 津津有味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小说叙述了一位巡逻警察在五金店门口遇到一个来自西部的男子。这个男子为了实现二十年前与朋友的约定而等在路边。二十分钟后,分离二十年的“朋友”终于见面了。这个男子发现“朋友”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位朋友——他是一名便衣警察。这个男子被捕了。

  原来,那个巡警才是当年的朋友。他按时来实践诺言时,发现约见的朋友竟然是一个通缉犯。他自己不能下手,就通知了便衣警察。

  小说中,细节描写有力地抓住了读者,如鲍勃外貌的特写、赴约者的衣领和动作,让简单的人物跃然纸上。结尾揭示故事的'意义和人物的性格,让人感叹。

  【思维训练】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内容。

  ( 一位巡警在五金店门口遇到一个来自西部的男子。这个男子因二十年前与朋友约定而来。二十分钟后,分离二十年的“朋友”终于出现了——这个男子被捕了。因为这位“朋友”是一名便衣警察。原来,那个巡警才是当年的朋友。他按时来赴约,发现自己的朋友竟然是一个通缉犯。他自己下不了手,就通知了便衣警察。 )

  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巡警。

  这是一个信守诺言、忠于友情、忠于职守、公私分明的警察形象。 )

  3,举例说说,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 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鲍勃外貌的特写、赴约者的衣领和动作等。

  小说中,细节描写让简单的人物跃然纸上,有力地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

  4,这篇小说,“意料之外”的情节表现在哪里?

  ( 信守诺言前来赴约的鲍勃是个通缉犯。与他攀谈的巡警其实就是当年的好朋友。 )

  5,这篇小说,哪些情节是伏笔?

  ( 站在门口的人擦了根火柴……一块雪白的伤疤。 )

  6,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 要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不能因情废法,要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

  7,你是如何看待杰米和鲍勃的?请你用80字左右,就其中一个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8,当你的朋友犯错或犯罪时,你如何对待?

  9,把这篇小说缩写为600字左右。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观察积累,依据生活积累展开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能自由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想象文,做到想象丰富合理,内容具体。

  (二) 情感目标:具有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训练点:

  (一) 重难点:想象丰依据生活构想内容。

  (二) 训练点:重点内容具体表达。

  三、 教学准备:《神笔马良》的故事

  四、 教学时间: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根据学生自定的题目,理解什么是想象文。根据学生的理解,归纳出写想象文的.一般方法:依据生活构想内容,具体表达。

  (二) 运用方法,想象内容。

  1、 独立思考,构想内容。

  2、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解决训练难点。

  3、 典型评议,找出问题。

  4、 针对问题,讨论如何把想象的重点内容写具体。

  5、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出写具体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分解过程,形象描绘。”

  (三) 确定重点,起草练笔。

  (四) 反馈评价,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假如我是——

  ...................依据生活

  ....................构想内容

  ..................具体表达: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 ................. 分解过程 形象描绘

  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自由命题——自主构想——自由表达——合作讨论

  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自由命题,自主构想内容,自主选择表达形式,合作讨论重点难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从中学到评改的方法。

  3、再次感受、体验甚至掌握“游记”的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引: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也多了。游览中所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用笔记录下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作文讲评。我们已经把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修改,老师把大家的习作分成了A、B两种,我们首先同桌共同来一起评A本,然后我们在共同评改B本。

  1、回忆本次习作要求

  师:本次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游记,那么一篇游记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多媒体出示习作要求)

  2、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多媒体出示评改导航)

  师:那下面我们就按照习作要求,来对我们手头的习作进行评改。

  第一项 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师:谁来记得一个合适的题目最起码要符合的两点要求是什么? (能体现是一篇游记 能清楚地点明你游览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读一读手头文章的题目,并且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合格题目与不合格的题目写出不同的评语。

  这个过程老师巡视,发现写得比较不错的,让他读一读,写的不太好的,也指出来说一说。

  第二项 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突出重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你手头的文章是否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浏览手头的'习作,用直线勾画出反映游览顺序的语句。

  师:谁认为你手头的文章是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的?读一读你们勾画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对游览顺序清楚和没有按游览顺序来写的不同文章进行不同的评价。

  学生读一读,教师要注意如果写的不合适的一定要及时进行指导。

  师:一篇游记要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还要突出重点,快速浏览一下你手头的文章是否做到了突出重点呢?

  学生汇报,并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交流学生写出的评语。

  第三项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师:一篇好的游记不仅要做到符合习作要求,而且还要注意做到突出重点,要想突出重点,就要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下边读一读手头文章,作者在突出重点介绍的景物时,有哪些好词好句或者是好的段落值得我们学习?勾画一下,并且写出批注。

  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解决,并且也要相应的指导学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四项 开头、结尾

  师:除此之外,你认为一篇好的游记,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开头和结尾要和文章内容是一致的。)

  师:读读你评改的文章,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是值得借鉴的,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还有问题?(分别指名读,并提示学生做好评改,有问题的给出建议)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从头到尾浏览一下你所评改的文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可以自己解决的,就给出恰当的建议,如果不能解决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三、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了习作的评改,并且给与了相应的评价以及建议。同学们都有哪些学习收获呢?

  2、多媒体出示优秀的评改建议稿。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就根据刚才我们评改A本的方法,来评改B本,有什么问题及时提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评改之星”,将其原稿和评改建议稿张贴在教室后面的“习作评改园地”里。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见无数步履匆匆的人,或陌生,或熟悉,或快乐,或忧伤。画家用他们神奇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摄像师用他们有魔力的相机为我们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只能用手里的笔,去描绘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写人作文的写法。

  二、同学们,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在考场上同学们一般都比较慌乱,拿到作文题后,提笔就写,下笔如神,洋洋洒洒好几个自然段后突然发现离题万里,此时啊,真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冲动”是魔鬼,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杜绝冲动呢? 学生交流。

  对,首先要审题。

  审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看明白,这样才能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到底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作文题,请同学们读读这些作文题,然后说说这些作文题是要求我们写什么的呢?

  讨论交流。

  同学们,看来平时不是你们不会审题,而是你们过于粗心,同学们请切记啊,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一定要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中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抓住题眼”,确定作文的重点。很多作文题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一词之别,但是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却相隔万里。请看这里的三组作文题,和同桌讨论讨论,每组作文题对作文内容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的。

  交流讨论。

  作文题没能逃过你们的火眼金睛,细微的区别你们都能一眼如故。有些作文题是要我们补充的,那如何补充才算好的作文题呢?在这里我送给你们一个字,“新”,就是要让你的作文题与别人的不一样,使看你作文的一看就有读的兴趣。

  请看看这些半命题作文,你怎么补充才显得别具一格呢?

  三、同学们,你们的作文题让老师大开眼界,看来你们都具有创新思维。现在我们接着讨论第二个问题,怎么选材。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3篇优秀习作。

  是啊,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都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人,做的也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正是同学们习作的`好素材。我们平时的作文就要从这些小事着眼。

  对,写真实的事情非常重要。“我手写我心”只有写真实发生的事情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他人。因此,同学们在选材的时候

  一定要选真事。

  选材除了从小入手,以真为本外,还要注意写新事。有好多同学的作文已经成了思维定势,写到妈妈就是冒雨送生病的你去医院,说到同学就是截断尺子掰开橡皮帮助你,说到老师就是做了错事后先严厉批评你然后语重心长教育你这些是,在王老师看来只是“古老的故事”,虽然它们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没有任何新意了。

  好了,掌握了选材的3个法宝,我就来考考同学们,会不会选材了。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围绕这两个作文题选材。交流。

  会选材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它需要我们平时睁大眼睛,做有心人,遇见了新事有趣的事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选材才不会遇到障碍。

  选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围绕你要表达的中心选择有用的材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少写或者不写。而且,我们在组织材料的时候更要注意详略得当。

  四、同学们,说到写人,我们不能不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尽管外貌描写不是在每篇习作里都必须需要的的,但是,适当的外貌描写可以让你的作文更生动具体。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片段。

  你认为好在哪里?为什么?

  在此之前我还想教给同学们外貌描写的两板斧,看来,同学们自

  己都领悟到了。是的,写外貌描写第一板斧就是要抓住特点描写,其次就是要善用比喻。比喻是我们写作方法里一朵靓丽的奇葩,会用比喻可以让你的文字犹如插上了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外貌描写的两板斧,那好,请同学展示展示的时间到了。请用三言两语写班上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读了让同学们听了后猜猜你写的是谁。猜对了就说明你是成功的。

  五、学生自又写片段。分小组朗读片段并评价,然后找出好的片段在全班交流。

  六、同学们,好文章不但要内容充实而且要有好的开头结尾。什么样的开头结尾就称为好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片段。

  自由读这些片段,然后思考,你读了这些片段有什么感受?对啊,写开头和结尾不但要注意言辞优美,而且要围绕中心去写。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写人作文的写法,我们知道了写好作文要从审题入手,精心选材组织材料,同时还要加上适当的肖像描写,最后还要在习作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点工夫。这样,你就能写成一篇优秀的习作。不过写作文光凭这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就要加强积累,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6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围绕阅读提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文中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学,我就给它捉小虫吃。”“把它捧进屋里。”“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随我上学……学生在发表各自的看法时,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4.指导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齐读。)

  5.交流感情朗读的感受,谈一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7

  在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讨热潮中,有关专家大声疾呼:“应当设法唤醒儿童沉睡的右脑。”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引导下,一切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发展左脑功能进行的。学生终日淹没在书山、题海之中,背范文、做题目成了他们活动的主要内容,致使儿童左脑超负荷运转,右脑失去启动机会,越学越呆板,越学越笨拙。这就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右脑掌管形象思维,左脑则掌管抽象思维。思维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对象,就难以进行抽象思维。日本有位著名医学博士最新研究认为:右脑是“祖先脑”,储存着从古到今人类500 万年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激活右脑,让儿童获得外部感知表象后,内化成“脑图”、“脑声”等形象(即“在脑子里绘画、录音”),接着外化为书面表达,是协调左右脑功能,开发大脑智力,提高课堂作文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

  从这一思想理念出发,参照全国“九义”教材三年级“基础训练”中“按顺序记叙一个有趣的游戏”的'要求,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

  [题目] 馋猴推车

  [要求]

  一、通过声、像、演等手段激活右脑,引发学生作文兴趣,唤起大脑有序形象。

  二、能把表演的内容记叙清楚,做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三、通过观察、思考、想像,在形象中感染,达到写文与做人合一,提高品德素养的效果。

  [教具]

  配乐故事《馋猴推车》磁带(或儿童音乐磁带)、“馋猴推车”活动小图片和放大活动彩色图片(8幅)、毛驴和猴子头饰、 儿童带斗小推车等。

  [教学过程]

  一、听配乐故事,初入情绪。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播放一段故事,听后要请小朋友回答:故事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听完这个故事,老师还要请听得最认真最仔细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这个故事呢!

  2.播放配乐录音故事(亦可一边轻放儿童音乐,一边由授课教师娓娓道来):

  一个秋天的中午,小毛驴去山上采栗子。他采了满满一车栗子往回拉。山边一个小猴子闻到栗子的香味,舔着舌头说:“栗子,好香!”这时,小猴子看见了毛驴拉着一车栗子走过来,心里想:我去帮小毛驴推车,一直推到他家,小毛驴一定会给我吃很多栗子的。于是,小猴子就去帮小毛驴推车。小毛驴见小猴子这样热心帮助人,连声说:“谢谢!谢谢!”他们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一直向前走着,走着。可是小猴子太馋了,他一边帮着推车,一边偷吃栗子,光挑大的吃,吃一半,丢一半。走了好大一会儿,小毛驴拉着车,已经走到自己家门口。小毛驴拿出一条毛巾擦擦汗,回头看看自己采来的栗子,忽然发现车上装的栗子少了一大半。小毛驴想:这一定是贪吃的小猴子干的。于是大声喊:“猴子!猴子!你在哪里?”小猴子早就躲起来了。小毛驴觉得自己上了当,气得直翻白眼。路边的小红花向他眨眨眼,好像在说:“谁让你答应馋猴推车呀!”

  3.听后反馈思考题,并在黑板上板书故事题目:馋猴推车。

  二、观察表演,进入具体情境。

  1.挂出用彩色笔画的有山间小路和小毛驴住房的两块布景。请两位同学戴上头饰,“毛驴”拉上装满栗子的小车,“猴子”在后面推,按故事内容表演。做到有动作、有语言、有表情神态。

  2.表演前板书要求:“仔细观察留脑图,一幕一幕记清楚,图、声、意、感交替出,先后排序最重要。”

  3.表演结束,一切实物情景成为过去。小朋友脑子里一定留下了一幅幅“馋猴推车”的行为印象图景,还留下了他们说话的声音,留下了他们当时当地的想法和感觉。请一两位同学上台按故事先后顺序,说说自己脑子里留下的脑图、脑声、脑意、脑感。(脑图指观察到的动作和场景在大脑形成的图像;脑声指听到的声响和话语,形成的声像;脑意指意会到人家在想什么;脑感指对人家感觉行为的理解印象。)

  三、图、脑对照,物我合一。

  1.给每位小朋友发8张“馋猴推车”小图片(无序号)。 要求每人按照自己观察表演后形成的有序“脑图”,在课桌上给系列小图片排序。

  2.请一位小朋友做代表上讲台将8 张(无序号)“馋猴推车”放大彩色图,在黑板上排序。师生共议,说明图序正误,并说出理由。

  3.各人校对桌子上小图片排序正误,并标上序号。然后看图片(或不看图)轻声地把故事自述(或同桌互说)一遍,做到我口说我“脑”,“脑图”符合观察到的实际情景。

  四、启发再想像,下笔写作文。

  1.指着有序彩图提问:图与图之间,按照内容发展和顺序,是不是可以补上一些图?(如第2与第3幅图之间,可否补上“毛驴”和“猴子”对话的情景图?又如第8幅图之后, 可否补上猴妈妈猴爸爸责备小猴子贪吃、不诚实的情景图?)

  2.接着随机提问:小朋友,看了表演后,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猴子这种错误会改正吗?

  3.拿掉图片,请小朋友按照自己有序形成的“脑图”、“脑声”、“脑意”、“脑感”把这个故事内容写下来,还可以加进各人想像的内容。

  最后提示动笔口诀:“头不抬,眼不斜,想不断,写不完。”

  附:课堂作文实例

  [采用以上设计, 笔者曾在一个二年级小班上过一堂情境作文实验课。下面是一个七岁半的小朋友写的作文实录。当时,让随堂听课的家长们检阅篇篇学生习作,都惊异不已。

  执教的我看到这篇习作,亦顿发“三个没想到”的感慨:一是没想到一个二年级(上学期)的小朋友能当堂写出五六百字的记叙文;二是没想到小朋友能用上“改过自新”(虽然用法上欠妥)、“悄悄溜走”、“于是”、“夸奖”等词语;三是没想到小朋友想象力如此丰富,续写了这么多合理的内容,反映了儿童向往“有错就改,纯真做人”的美好愿望。]

  馋猴推车

  秋天到了。毛驴从山上摘了一大筐栗子放在车上。他说:“这么多栗子,怎么拉回去呢?”猴子wén(闻)到香wèi(味),跑出来一看,原来毛驴在拉一车栗子。猴子就说:“毛驴哥哥,我来帮你推车吧!”毛驴说:“真谢谢你,小猴子。”于是,小猴子就帮毛驴推车。他边推边偷吃栗子。推到bàn(半)路的时候,小猴子都把栗子吃了一bàn(半)了。快到毛驴家门口的时候,小猴子就qiāo qiāo (悄悄)地liū(溜)走了。毛驴到了家门口,一看车上的栗子少了那么多,就大声喊叫:“小猴子!小猴子!你在哪儿呀?”小猴子不见了。毛驴想:这件事一定是他gàn(干)的。于是,毛驴就把栗子放在家里,出去zhǎo(找)小猴子的爸爸、妈妈。毛驴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猴子的爸爸、 妈妈。猴子爸爸、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对小猴子说:“你以后要是这样,就不让你进家门。”小猴子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感到很难过,再也不gǎn(敢)那样做了。从cǐ(此), 小猴子变得gèng jiā(更加)聪明了。后来,大家都很喜欢小猴子。小猴子的爸爸、妈妈也jīng(经)常夸奖小猴子。小猴子很高兴! 可是,毛驴还不知道小猴子已经gǎi(改)过自新了,总是觉得自己当时很shǎ(傻),再也不gēn(跟)小猴子玩了。后来,毛驴听到大家说小猴子已经gǎi(改)过自新了,马上拿了三斤栗子到小猴子家去,对小猴子说:“你喜欢吃栗子吗?”小猴子说:“是的,我很喜欢吃栗子。”毛驴说:“那就把这三斤栗子shōu(收)下吧! ”小猴子说:“谢谢你,毛驴哥哥。”毛驴说:“不用谢。因为听到大家说你已经gǎi(改)过自新了,我才来的。你以后再也不要做那样的事了,知道吗?”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自接四(4)班后,几次作文课下来,我感觉我们班的孩子在写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1、语句不通,标点不点,影响阅读;2、叙事不完整……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对“心灵感应”的兴趣。

  2、能基本上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3、能较具体地写出游戏的过程

  重点:2

  难点:3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心灵感应吗?

  生A:你想的事,对方也能感受到

  B:

  师:是的,简单的说,你想的事,对方也能感受到,这就是心灵感应。

  有这样一则报道:

  1、(请生看资料)

  师:看完这则资料,你们说,世界上究竟有心灵感应吗?

  2、板书课题:心灵感应

  请生说说此刻心情:(师随机板书)

  生:不相信

  生:巧合

  生:相信

  二、授新:

  3、引出游戏

  师:从同学们的表达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心灵感应的好奇。我也很好奇。为此我上网去查了查。据网上资料显示,“心灵感应不仅发生在双胞胎之间、母子、恋人之间,甚至那些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也会产生心灵感应。今天我们来测试一下。请问班里有没有这样的人?

  生E:

  生F:

  师选中生G,测试不同年龄但同月同日生的人之间是否也有心灵感应。

  4、师生表演扑克牌游戏

  师:宣布规则

  师取约20张扑克牌,由生G任选其中一张,经大家确认后,再放回师手中,由师辨认。辨认无误——确定有心灵感应;相反,则无心灵感应

  出示要求:

  1、请生认真仔细观察做游戏时,老师、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变化等;

  2、注意自己的心情及全班同学的情绪变化等

  3、以“游戏开始了,……”作开头,能用适当的语言,把游戏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

  游戏前:

  师:请生讲自己此刻心情

  生A:

  生B:

  游戏1:

  游戏中:

  游戏后:

  请生说自己的感受。(随机板书)

  生C:神奇

  生D:有趣

  生E:难道真有心灵感应吗?(好奇、怀疑、)

  师:我看到大家还有许多话说,同学们,每一份体验都是独特的。请你拿出笔,把你在游戏过程中的这份独特的.体验写下来,好吗?(重复要求)同学们可以以上面的提示作题目,如果这些词还不足以反应你此时的心情的,可自拟题目写。

  三、生写作文、师:巡视

  四、讲评修改讲评

  讲评:2--3本(讲评好的同学,让生评。说写的好的地方。不足处大家来改)

  学着刚才学生好的地方再改作文

  展示修改后的成果

  五、揭秘: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对心灵感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灵感应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要想彻底了解它,还需要我们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道,有一天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今天,吴老师只是带着大家做了一个游戏而已。(揭秘)所以,我们今天的心灵感应应加上“”。

  板书:心灵感应

  相信:神奇、有趣

  难以置信: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巧合:半信半疑、让人迷茫

  不相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9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0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1、开启学生心门。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讲评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之点,写人未写之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有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课后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2

  “题眼”,即题目中的重点词。它不但透示出作文要记叙的重点,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学会确定“题眼”,不但能够提高审题的速度,而且也为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如果不会确定“题眼”,也就很难把命题作文写好了。

  怎样确定“题眼”呢?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横线“____”把题目划分成几段。如:《动人的一幕》这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动人的”、“一幕”这两段,并在题目下面用“____”标出。

  第二步,逐个理解每段词语的意思。如:“动人的”,指感动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幕”,指某种特定的、比较短暂的情景或场面。

  第三步,弄清各段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题眼”。如:这“一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须是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而激动人心、令“我”动情的情景或场面。这样分析思考,也就弄清“动人”一词原来就是这个题目中的重点,是“题眼”。这就为抓住“题眼”构思、作文,使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提供了保证。

  除了按照上面讲的.步骤学习确定“题眼”之外,同学们还可以从题目的形式上,了解、掌握下面一些规律:

  (1)题目是一个句子的:句子中“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我学会了骑车》、《我迷上了书》、《我爱首都北京》、《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些题目,其中的词语“学会”、“迷上”、“爱”、“教育”就是“题眼”。

  (2)题目是一个短语(即词组)的,主要又有以下几种情况:题目是偏正短语的,“题眼”多在“偏”上。如:《难忘的时刻》、《让人高兴的变化》,题目中的“难忘”、“让人高兴”就是“题眼”。题目是动宾短语的,“题眼”多在“动”上。如《拔草》、《学画画》、《做实验》,题目中的“拔”、“学”、“做”就是“题眼”。题目是并列短语的,“题眼”多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妈妈》、《我与同桌》,题目中的“和”、“与”就是“题眼”。

  (3)题目是一个词的,“题眼”往往就在这个词的比喻义、引申义上,往往就在这个词所指事物的本质特点上。如:《蜡烛》,“燃尽自己,把光明献给他人”,就是蜡烛的本质特点;《春蚕》,“无私奉献,直至生命完结”,就是春蚕的比喻义。

  【思考练习】

  (1)什么是“题眼”?为什么要学会确定“题眼”?怎样确定“题眼”?

  (2)审一审下面的题目:

  ①审好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用线将与其要求相符的内容连起来。

  《我帮妈妈洗菜》

  写妈妈一人洗菜。

  《我替妈妈洗菜》

  写我一个人洗菜。

  《我和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

  《我看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但以妈妈为主。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体会对话描写的普遍与实用。

  2、了解并掌握对话描写的技法。

  3、掌握对话描写中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对话描写的技法。

  难点:掌握对话描写中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看吗?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一分钟,只出画面不放声音。)

  2、从你们的表情看,一定有话想说?(你说出了大家想问的问题,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是呀,人物不说话,再好看的动画片也没有看头了。

  4、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再来看一遍动画片。

  (接着播放动画片的原声回放,欣赏)这回感觉怎样?

  5、有人物就得有声音、有语言。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之间说的'话就叫对话。

  6刚才看了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觉得很没有意思。我们很多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不也把文章里的人物当成了哑巴吗?人物忙这忙那就是不说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能让文章里的人物开口说话,也就是写对话。

  小结:“从无声到有声”的独特体验,使我们知道“对话”是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对话。

  二、说“对话”。 现场采访

  1、今天老师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请你们接受我现场采访好不好?

  师:这位同学,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高兴事、伤心事、或烦心事,心里一定有话想对人倾诉?你最想对谁说?(多角度)

  师:接下来,我要采访的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都选好了要说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我采访的第三个问题:当时你是怎么说的?

  2、其实老师作为主持人采访你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过程。

  三、练对话

  过度:同学们《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想必大家已经看过了,对里面的人物、语言是再熟悉不过了。课件:请你猜一猜

  1、课件:请你猜一猜

  ( )恐怕高兴得太早了!

  ( )太好了,可以吃大肥羊了!

  ( )你竟敢骗我灰太狼?你给我记住,我会再回来的

  过度: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动画片里面的人物对话,其实对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1)一天,小芳对我说她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是妈妈从超市给她买回来的。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请你填一填

  练习一 小芳( )说:“ ”

  (2)忽然有一天,小芳告诉我她的布娃娃不见了。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练习二:

  小芳()说:“ ”

  (3)布娃娃不见了,小芳伤心地哭了起来,并且求我帮她找回布娃娃。她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练习三:小芳( )说:“ ”

  小结:

  同学们,透过你们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芳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时的样子,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她到底找没找回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呢?(想)好,就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小芳高兴地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

  “我的布娃娃不见了?”小芳愁眉苦脸地说。

  “你能帮我找找我心爱的布娃娃吗?”

  “太好了!”小芳欣喜若狂,抱着布娃娃又蹦又跳,开心地大叫,“我找到我的布娃娃啦!”

  (1)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引号里的内容。老师读的部分叫什么?你们读的部分叫什么?

  (2)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标点符号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你们真不简单,既会归纳又会总结。这段对话,只写了小芳说了什么?如果再加上我是怎么说的?不就是一篇很好的小短文吗?

  四、写对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认真观察。

  要求:(1)、图上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利用今天的知识,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让文章里的人物都开口说话。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

  3、看谁能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

  五、总结:

  其实,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对话。老师期待着!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好秋天埋下伏笔。](本小节用时8分钟)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女秋天奠定基础。]

  (本小节用时10分钟)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本小节用时15分钟)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本小节用时7分钟)

  五、教师总结:

  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15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 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一) 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二) 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三) 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一) 两种水果

  (二)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三)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设计12-2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6-16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0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0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15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7-2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

小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1-1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