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5篇[精品]

时间:2024-06-13 15:38:08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5篇[精品]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

  我校语文组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于20xx年下期确定了《小学作文活动化教学研究策略》课题,并在市教育局立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做到了总结经验和理论研究一体化。下面我就20xx年至20xx年在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来谈几点。

  一、利用活动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三完小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郊区的农村和倒闭的厂矿子弟。正由于处于这种情况,学生的生活比较窄小、单调、课外的知识面窄,对大自然的景物、社会现象、一般的生活情景了解不多,认识肤浅,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描写的景物也是干巴巴,叙述事情记流水帐,写人则是千人一面。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利用活动化来教学,组织学生把社会上一些常见的事物、现象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有时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出去旅游。如我教学生写景的作文时,我组织学生到秀流公园参观。而秀流公园是大家常去的地方,但小学生游秀流公园注重的是玩,对于公园的景、人事大多不甚注意,之所以我组织学生去之前,给学生提出了写作要求,然后带领学生重游秀流公园,看到景物,老师在一边解说、点拨,学生就有话可说,描写的'景物也形象具体了。学生写完后,指导学生按以下的步骤修改:明确要求交流感悟示范导改自我修改(互相评议),最后讲评,也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明确标准典型讲评品读交流巩固延伸。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又了解了别人,也找出了差距,还掌握了写作方法,给学生一个优越的创造空间,解除了心灵的桎梏,放飞了自由的翅膀,展示了智慧的灵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之所以学生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二、利用活动化作文教学,落后生不再掉队

  落后生一直是老师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的教学,更是头痛的厉害,因此,我们充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动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习作氛围,创设适应儿童需求和发展的操作时间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就获得了满足,这样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为了进一步证实成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我从学校抽出了40名落后生进行了作文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分析表。

  学生作为呢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分析表项目人平分人平字数学生人数xx%第二轮xx%第三轮xx%审题正确率40中心明确率40层次清楚率40修辞使用率40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落后生的人平分、人平字数、审题正确率、中心明确率、层次清楚率、修辞使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一次比一次要好,实践证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三、利用活动化教学,学生作文初显成效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传统的作文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站在岸上教游泳,”学生是“站在岸上学游泳”,模式呆板,方法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写作兴趣。而应用活动化作文教学使他们乐于写作。具体体现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教师相机出示任务,指导观察,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的习惯,激起内在动机,个性特长得以发展,能用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以往,我校学生的作文在正规的刊物报刊上发表是零,但我校自从采用了活动化作文教学后,获奖的作品层出不穷,就20xx年上期至20xx年上期就有30多篇作品在市教育局获一、二、三等奖。我和曹满英老师指导黄宇写的《买萝卜》、黄贤娥写的《学会保护自己》分别在《小学生导刊》的20xx年的11期至12期和20xx年7期至8期发表。

  四、采用活动化教学,锻炼了语文组的教师,使他们的写作

  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

  课题组全体成员将自己在教学时间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攒写教学论文。在这一年来,教师写的论文在市里有26篇获奖。如唐廷艳写的《谈谈如何组织小学活动化作文教学》在市里获一等奖,并在百度网站发表,《资兴积极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在《郴州日报》发表,《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钓龙虾》教学设计,欧资慧写的《差生作文教学三得》、《创设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李美玲写的《情感教学,诱导作文》,袁卫萍写的《作文要有个性化》、《运用音像教材提高小学生口语水平的粗浅体会》,曹满英写的《观察、体验生活,扩展作文实践活动的空间》等论文,还在小组内广泛交流学习。

  五、问题与讨论

  活动化作文教学,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也的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条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未能灵活利用活动化作文教

  学模式来教学。

  2、开发作文教学资源还不够。

  3、课件制作方面要加强。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常让学生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写作课了。教师一般都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四年级开始的,因此,在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单一地抓拼音和识字教学的训练,结果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学起写作文来,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学生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具备,就算教师费尽心思,讲得口干舌燥,焦头烂额,也难以达到效果,渐渐地,教师和学生提到作文都觉得头痛,学生不想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作文教学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非得等到三、四年级再开始,因为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而这从学生刚入学的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一、教学方法

  首先,从教师来说,对自己要提高要求。这是因为现如今信息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永远都是传统的老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而且要注重题材的广泛性,这是由于总是让学生写一些命题作文,学生往往写不出来,因为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经历,还有提炼自己生活经历的能力,所以学生这个时候还无法写出能达到教师要求的作文。此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或者介绍自己的爱好、家庭等方式逐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其次,教师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好的示范模板,引导学生在课例中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规定框架,甚至连如何开头、如何收尾都告诉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模板。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万万要不得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品读范文,品味其用词造句的美妙之处,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所想所感任意发挥,一篇作文的可贵之处不在于遣词造句有多么规范,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作文的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单纯美好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取材于生活,能将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写出来就完成了作文的一半,剩下的部分教师再进行批阅指导。

  二、阅读积累

  小学生在写作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阅读量少,积累的素材少,这样即使能写出简单的语句却不能成为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首先,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和素材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就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可见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阅读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的文学精品、历史名著或者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童话故事等,以便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课外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对素材和语言的内在吸收和消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的、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方便时常回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阅读,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积累的语言自然会很丰富,写作时对语句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候学生写的作文已不再青涩,变得丰满、圆润,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这就是学生大量阅读,厚积薄发的效果。此外,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写每天的见闻,也可以写阅读的读后感。日记是语言积累和锻炼的最好方法,而且写作范围很广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后,再让学生写周记等,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三、培养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还是因为没有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而兴趣是写好作文的最佳动力。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渐让学生乐于去写。前面提到学生一开始要大量阅读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从中体会到文字的美妙,进而喜欢上阅读写作,这是最自然培养出来的兴趣,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这只存在于较少的一部分学生,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其他方式培养。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作文的评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此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就显得相当重要,可以从精神上给学生喜悦感,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尤其是写作欠佳的学生的闪光点,一个词的巧妙运用、一句点睛之笔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3

  20xx年3月开始,我校在市教科所和镇教委普教办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现将该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争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镇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学生作文是一项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于一体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为生活而写,作文便成了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培养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觉得确实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进行小学生活化作文的训练,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而我镇中心教研组的语文教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组织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

  分工如下:

  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有:

  组长:

  组员: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三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2、深化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召开实验研讨会,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3、结题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报告,举行研究论文报告会,编印论文集、学生优秀作品集。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理论为依据,侧重于实际应用,注重操作功能。实验的目的是计划和实施具有现实生活气息、植根于生活土壤里的作文教学措施,解除小学生封闭狭窄的生活困扰,沟通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尴尬现状,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坚持以下三个开放的思想:

  首先,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开放。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让学生牢记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其次,作文内容开放。提倡学生“我以我眼看世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发表某种意见的议论文;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等都可以采用。此外,语文教师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记读书笔记,编辑作文选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再次,训练角度开放。在教学中老师们独辟新径,从低年级开始,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中高年级段的教师则从“情感”、“兴趣”、“情境”、“想象”等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总体上看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解决了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问题,把“观察、思考、表达”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再没啥可写,真正成为了习作的主人。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使学校的作文教学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

  (一)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较又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历史的长期沉淀形成了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酝酿着一坛坛思维美酒,蕴藏着一个个勃发的理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辟一条小学生习作路,《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正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编印出版的学生作文集《七彩阳光》集中展示了我校学生作文的提高水平,受到全市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xx年“天泰杯”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征文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昌赛写的《普通话》荣获一等奖,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昌赛同学并在由青岛日报社组织的颁奖会上代表76名获奖学生发言。

  (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就达十多篇,其中:李安宁老师的《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新课程的感悟》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张秀梅老师的《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贺利民老师的《浅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获二等奖。柳淑凤老师撰写的论文《“模式入门、积累提高、兴趣调动”作文教学法》在《青岛教育》上发表。同时,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将不同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观。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的观念和研究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在《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途径》课题立项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组织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即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我校编印《携手走进作文天地》是我校语文教师优秀作文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在全莱西市得到推广;20xx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莱西市《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赞誉。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选》。

  (五)课题的开展,给学校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已成为我们院上中心小学的特色工作,学校先后为莱西市生活化作文教学现场会、青岛市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现场会成功地提供了现场,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近生活》的经验材料在莱西市市20xx年作文教学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4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尚不成熟,只能从最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则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今时代,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学习的一切皆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教学由于建立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等不好行为习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这些特点而感到烦恼。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势必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备课或者上课时,没有充分立足小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特点,仅以自己的习惯和思路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现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景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写出生动的作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相比较传统干巴巴的口述描写,会显得更直接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写出优秀的作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写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日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现象:学生写作时往往觉得头疼,无处下笔。“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模式由此出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看图写话作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那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写作而言,素材积累极为重要。素材积累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5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尚不成熟,只能从最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则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今时代,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学习的一切皆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教学由于建立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等不好行为习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这些特点而感到烦恼。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势必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备课或者上课时,没有充分立足小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特点,仅以自己的习惯和思路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现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景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写出生动的作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相比较传统干巴巴的口述描写,会显得更直接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写出优秀的作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写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日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现象:学生写作时往往觉得头疼,无处下笔。“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模式由此出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看图写话作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那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写作而言,素材积累极为重要。素材积累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者:陈强 单位:贵阳市南明区甘荫塘小学

  参考文献:

  [1]柳媚.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邹智敏.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xx(9):63-64.

  [3]蔡锦双.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B版,20xx(8):81.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6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7

  研究者:

  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 粟海燕

  课题名称:

  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课题成因: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

  课题简介:

  使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让学生写作文成为像吃饭、睡觉那样的自然欲望。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写出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1、作文“日记化”。 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

  (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

  (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

  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 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 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4、作文“课文化”。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个人研究,集体参考,提出意见。

  预设步骤:

  一、在平时的作文课中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经验分析,不断总结。

  二、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积极争取上研讨课,从而集组内成员智慧,对个人课题进行研究。

  三、学期末写出有关方面的论文。

  研究措施:

  一、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博采众长。

  三、鼓励学生订阅《快乐作文》、《作文与做》等作文期刊,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并鼓励学生汇编个人作文集。

  预期成果:

  优质课教案、CAI课件、论文、学生优秀作文集。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8

  小学语文层递式作文教学的应用

  【摘要】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支持。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发展,最符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规律。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层递式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地位明显提高。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培养小学生写作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写作学习兴趣,是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实施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心智不尽成熟,对语文学习没有全面的认知,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写作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小学生愿意去写。很多小学生对作文有恐惧感,当他们爱上写作,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开发多种激发写作学习兴趣的方式。其一,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写的作文中选择出一些优秀的范文,通过范文的朗读树立写作学习榜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与进步的动力,鼓励学生吸收他人的优势,明确写作学习目标。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作文都能成为范文,但对他人的表扬能够鞭策其他学生努力进步。其二,教师可以利用名人写作趣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字的魅力,提高写作学习兴趣。其三,教师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话题,让学生看到写作话题就想表达。比如“我与妈妈的争吵”能够引起许多小学生的共鸣,感觉有很多事情可以分享,这样一来,小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表达,积极地写作。

  二、积累写作所用字词句段篇

  语言知识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十分重要。在真正开始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写作,是厚积薄发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提升也正缘于此。写作所用字词句段篇的积极,需要在日常与学习中持续积累,长期有效的积累,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的第二步,写作资料积极中,也有明确的层次,那就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等顺序积累写作素材。低年级小学生处于识字认字阶段,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重点放在好字与好词上。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意引入一些教学大纲内没有好字、好词,鼓励学生积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新闻热点及其相关话题讨论,将与热点话题相关的好字、好词作为课外积累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三四年级,学生会学习一些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背诵古诗词积累句段,更要在课文学习时将好的句子、段落标出来。像在学习《江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写作用处,积累下来以描述空旷雪景。像在学习《第一朵杏花》时,引导学生积累“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样的段落,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见识。而篇章的积累,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感知获取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奠定好写作学习基础。

  三、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积极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具备了写作文的基础能力。但很多学生生硬地使用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堆砌写作,使作文没有情感,没有内涵。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实现写作学习升华。首先,在学生有效积累了字词句段篇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培养。在课本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写作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互动,理解课本文章中作者传达个人情感的方式。像在讲解《三顾茅庐》时,教师要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故事,让学生了解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社会背景,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字字句句与作者个人生活、想法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组织生活感悟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情感的综合体。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将课前三分钟作为小学生感悟生活与感恩生活的演讲模块,让小学生在演讲分享过程中深入体会与感悟自己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小学生能够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形成语文写作技巧

  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文字与情感,他们需求写作技巧的支持,以便于写作优美的文章,不只表述事实与表达情感,还要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首先,教师要关注题目设计技巧的传授。文章的题目对文章的整体审美性有很大作用,一个好的题目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可能选择创新性的题目,标新立异,重视创新。像在写“亲情”话题时,有的小学生写“我的虎妈”,这一题目引人注目,质量较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自己积累的字词句段篇。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语言有机组织起来,不能为了应用好词好句生搬硬套。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整体形象度。像在写“我的虎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用比喻、对比、夸张与排比等手法,突出文章的创新性,让“虎”字在文章中大放异彩。综上所述,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生个人成长所需。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写作学习技术与思维的形成,步步深入,步步简化,能够改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观念,促进小学生写作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枫.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开展及分析【J】.考试周刊,20xx(68)

  【2】黄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xx(07)

  【3】欧学荣.“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xx(03)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9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习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何存利

  副组长:赵江田

  组员: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xx.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0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上是多种变化方式的,所以利用想象力在作文中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写作事物描述过程中,能本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自我表现能力的创新。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也扩展了他们的思想建设,使他们能通过一个事物的描述扩展为对多个事物的描述方法。从而在小学生建设发展中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想法加入到写作中去,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发挥个性化的发展方向[1]。而且在改革创新模式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写作能力,就是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使素质教育在小学作文想象力发展中得以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建设方向上必须要具有系统化的学习模式,所以在小学发展建设中融入想象力的创造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由于写作是生活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在想象力想象力写作中合理开发和运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小,在写作中常常会缺乏素材的利用,而发挥想象力的创造能使学生在思维创造上进行创新,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流程、写作的内容更丰富,实现的写作效果也更具有创造力[2]。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表象储备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比较弱,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少,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间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在表象知识的储备方面还不够,从而妨碍了他们在作文中的写作能力。所以为了发挥小学生的表象知识储备问题,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中能更好的实现能力的提升作用,就要提供较多的想象素材,培养他们在想象力上的创新。首先要增加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一些室外的自然事物,使他们能通过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等事物的变化发挥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工艺品的观赏能力,教师应带学生去美术馆等地,使学生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对于增加学生的表象知识,还要注重对表象知识的质量掌握,教师在选取素材过程中要选择具有积极发展意识的事物。

  (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只有将学生的想象力变为立体事物的创新才能发挥更大的培养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发挥立体思维的培养能力,这样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才能将画面形象的描述出来[3]。由于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实际的学习时间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在立体思维上的能力也比较弱。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进行训练和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使学生能写作出立体事物的想象。学生在描写事物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感知能力,使他们发挥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从而产生良好的立体形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工艺品,使学生能亲身接触对事物的立体感官,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艺术与实际的艺术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找出自己在立体思维中要提升的方面。

  (三)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能受思维变化的限制,为了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思维创建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就要在学生一定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扩展和创新。在培养自由思维变化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手法,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打开学生在思维变化中的空间建设[4]。不仅仅如此,在扩展思维方向上,还要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作文描写。结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培养阶段,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利用良好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1

  内容摘要: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 情境作文 多类型作文 快乐作文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73%的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课题研究表明,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又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视无睹”。要他们写爸爸妈妈,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要他们提笔写,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 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教学中我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之一--导游尝试:安排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或其他方面值得参观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然后,按照九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安排,开展一次“小小导游员”角色扮演活动——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介绍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名胜或值得参观的地方。系列活动之二--学习导游知识。以“了解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目标,开展主题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在导游应具备的各方面基本知识当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并做到的是对家乡的景、人、物、事的了解。系列活动之三--为本学校做一次导游。角色扮演:为来校参观的客人做导游。介绍要点: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建筑。组织学生对校园内自己喜欢介绍的一处景物、一处建筑进行实际观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景物或建筑的特点。同时,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细致了解与相关景物建筑相关的人或事,选择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内容。学生对观察、调查了解到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并撰写“导游词”。写好以后,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当客人,给同学“导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作修改。最后,全班开展“为客人做导游”的活动。系列活动之四--介绍家乡的人。为“客人”介绍家乡的人。研究家乡的历史名人、现代名人或自己认为值得向“客人”介绍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家乡、为祖国作出的贡献等。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为“客人作介绍”。并结合写人文章进行写作。系列活动之五--向游客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每一个同学或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对家乡实际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生的变化。

  调查访问结束,小组进行交流。每个人针对他人的调查主题,提供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资料。将自己了解到的、感受到的家乡的变化写下来。写好以后。班内进行“向游客介绍家乡变化”的“预演”。系列活动之六--向游客介绍未来家乡发展蓝图。人人做一个“家乡未来小设计师”,设计家乡未来发展蓝图。首先,开展专题社会调查,从环保、经济、社区生活、居民生活、风景区建设等各个方面选取一个专题,了解现在家乡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上网、课外阅读、收看影视、访谈等方式,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大家对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然后,针对自己在专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社会和科技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想象好以后,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从别人的设计中,汲取经验。然后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六单元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想象情境进行习作,获益匪浅。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借助童话的手法进行夸张拟人的想象,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接着提供激发创作欲望的题材,为他们习作做好必要的内容铺垫。如,写童话时,先选取他们喜欢的海底世界为大前提,为他们提供一些海底动物的知识作铺垫(如海龟、珊瑚、海马、海象等),再让他们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形象的综合创造,编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优美的、富有科幻意义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之目的。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即可得“优”;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即得“优”;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即可得“优”。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如我班高勇同学的《晚霞》:

  晚霞是一块美丽的布,

  我要把它裁下来。

  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

  送给妈妈。

  晚霞是一个红通通的苹果,

  又大又圆,又脆又甜。

  我要把它摘下来,

  送给爸爸。

  晚霞是一棵珍贵的仙草,

  我要把它采下来。

  做成一副长生不老的药,

  送给老师。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桂林山水》的教案发表于近期的丰台教育上。(见附件案例、课件)。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经过一年的研究,期末我又对本班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觉得自己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占70%,对写作有一定兴趣的占65%,喜欢写作的占36%,与刚开始的相比,有了明显进步。

  参考文献: 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魏南江 小学语文教学 二00三年三月

  王丽芳 小学语文教学 二00三年六月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2

  自从我校制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以来,我校课题组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学习作文教学理论:

  第一,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首先认真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

  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实验方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写作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用笔去思维他们的表达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通过学习,全体课题组成员同时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主要是:

  1、写作理论也为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2、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同时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要求脱离实际、过分注重作文形式、忽视培养作文意识等教学误区;学生作文死搬硬套、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从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学生认识水平与能力还较低。这种种现象说明当前作文教学过程形式化、空洞化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使得学生的习作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们进行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就是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赋与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4、课题组成员同时认识到:所谓作文指的是教师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习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研究的重点是:是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和谐发展,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良好途径,从“生活教育理论”的高度反思当前教学的现象,探索出生活作文教学的规律,达到放手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悟生活,以“我手写我心”,指导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并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从而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二、组织学生进行了“阅读考级”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存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更好地为作文教学研究服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阅读考级”活动:

  1,我们搜集了150本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目给学生作参考。我们以每位同学每学期读10本书为基准。凡一学期读满10本课外书的同学学校颁发“课外阅读三级证书”;读满20本课外书的学校颁发“课外阅读二级乙等证书”;读满30本课外书的学校颁发“课外阅读二级甲等证书”;读满40本课外书的学校颁发“课外阅读一级乙等证书”;读满50本课外书的学校颁发“课外阅读一级甲等证书”。2,我们还搜集了包括《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0首古诗在内的250首古诗供学生参考。在小学阶段,我们以每位同学背诵70首古诗为基准。凡会背诵70首古诗的同学,学校颁发“古诗文三级证书”;凡会背诵100首古诗的同学,学校颁发“古诗文二级乙等证书”;凡会背诵150首古诗的同学,学校颁发“古诗文二级甲等证书”;凡会背诵200首古诗的同学,学校颁发“古诗文一级乙等证书”;凡会背诵250首古诗的同学,学校颁发“古诗文一级甲等证书”。

  3、组织校级作文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我们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校级“生活作文”优秀课评比活动,通过作文优秀课的评比活动,低年级组的作文课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在此同时进一步浓化了“生活作文”的研究氛围,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全体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必须创设一种生活情景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他们的生活存储,让学生在作文中品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

  三、组织撰写“生活作文”研究论文:

  为了及时总结我校对“生活作文”的教学研究经验,我们于20xx年11月份就布置全体课题组成员必须对“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撰写成教学研究论文。很多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撰写经验总结,本学期底,我们共搜集到作文教学论文4篇。

  四、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有情文有情,善从文中品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重视在作文指导课中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生活片断作为学生的写作题材,或将与学生接近的生活场面引进课堂,用表演、演示等形式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作为写作题材。不仅要寻出学生埋藏在内心的话,更要引导学生说出真情实感,训练学生对生活与思想的正确表达学习把话写具体。在指导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言语恰如其分地反映生活;二要引导学生品味生活运用朴实的言语流露自己的感情;三要加强点拨,使学生习作更有思想、更有深度;四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在自主的交流、合作中还生活之本源、强作文之能力。

  近一年来,我校“小学作文研究”课题组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对小学作文进行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恳请各位专家指导、批评、指正。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3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xx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4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研究内容

  1、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将作文训练内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

  3、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4、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有个性地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然而,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

  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

  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学生阅读面狭窄,语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2、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人们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总之,我们将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5

  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困惑学生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更多。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而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更令许多语文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三年级学生开学初根本不懂什么叫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作文写作能力呢?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三维一体目标。兴趣和自信心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和前提。因此,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程。《课标》为我们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意在强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你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习作是学生用心血浇灌出的硕果,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能写好习作吗?教学中,我努力提供时间、空间和学习手段,积极创设情境,如:走进的大自然。如:四年级下册《习作1》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春景。老师们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公园,收集秋天的落叶,发现昆虫的秘密?在大

  自然中学生观察、体验,实践,日积月累,大多数学生写得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有校园建设、有教师态度、有教改建议、有未来展望?学生从中体验到习作的乐趣。课后,我通过作文讲评,挑选几封经集体修改、有价值的信送给学校领导和教师,并给学生作出答复,学生从中体验到习作带来的成功感和与人交流的快乐。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1、紧跟课文,体会感情

  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在学习课文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谴词造句、学会突出重点、区分课文内容主次、学会在习作中怎样表达和叙述?这样让课文和作文携手并肩,如影随形,使学生练就作文的本领,达到会写、乐写。

  2、以读促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读书,不仅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更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加大了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开辟了班级图书角,开展班级读书会,让学生自由阅读书籍。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杂志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优秀篇目,给自己印象

  最深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优美的语言、精彩片断进行摘抄,并借鉴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每个同学都有一本自己珍爱的积累本。另外建立阅读交流小组,选出组长,有计划开展活动,谈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经验。为提升学生作文语言的品位起到了促进作用。

  3、感受生活

  三年级的第一次单元习作是“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考虑到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我很细心地进行了指导。从提出学习要求入手,到例文的学习指导?以为自己的指导很到位了,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让我大失所望。一个班只有五六个学生能够把事情的过程写出来,80%的学生只能概括地“回答问题”,还有几个学生根本不能动笔。我的理解是要降低难度,教给方法。“写作基于阅读”,读写结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仿写。例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在学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后,我让学生用课文中“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四个方面写“我们的校园”。学生通过这样的仿写积累写作的方法,并用学到的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事物,从而获得肯定后心灵上的满足;我也通过学生的仿写看到了习作教学的希望。为此,我写了《模仿——是三年级习作练习的重要途径》的教学反思。

  4、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上完一节体育课,搞完一次大扫除,一次快乐的游戏,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5、从指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着手

  三年级习作从指导观察入手,这是我在教学第四单元习作后的反思。第四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中的发现”,写之前,我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了保证观察的真实,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打算观察什么。学生说的兴高采烈,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家里养的宠物、花草等等。最后,我叮嘱:“一定要认真观察,明天和大家交流。”看到他们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放心了,但第二天的交流,还是令人失望。学生所谓的观察基本停留在对于事物的印象中,如,蚂蚁团结一心;北斗星像勺子;鱼睁着眼睛睡觉;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合拢?这些经验性的印象,有些根本不是学生观察的结果。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带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观察,观察的对象是校园的水杉树。

  观察指导很成功。首先是在观察中完成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是学生第一次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口语交际,因为是实地观察,学生兴趣昂然,说得内容超出了我的想象。然后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习作任务。回到教室,简单地回顾观察过程后,马上开始作文。教室里很安静;第一次没有学生拿起笔就“朝着房顶看”;第一次40分钟内全班作文全部收齐。我对这次作文的完成情况作了一个统计:最快的25分钟完成280字,最慢的40分钟写了150字,90%的同学在40分钟完成了200字以上?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采用自批——自我比对和互批——相互比对的评价方式。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从而批判和改变自己。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态度进行比较,从而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加深体验。自批和互批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判断,训练学生语句表达清楚、通顺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交流习作心得、交流心灵沟通。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更不容易。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自己对学生都有所裨益。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06-13

小学的小学作文04-30

小学的作文11-22

小学作文12-22

小学的作文06-02

小学的作文06-04

小学的作文06-02

小学的作文06-04

小学的作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