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5 20:20:3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它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这本书的确值的得我认真地去读,认真地去思索。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

  是的,“没有时间啊!”几乎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我们任务重,压力大,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写心得、交论文、发帖子、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活动……这件事还没处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简直喘不过一口气来。

  这个问题,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也让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时常在课堂上教育、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但是,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吸取别人的精华,去掉自己的糟粕……。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应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禀赋确立起来。”这句话不由地让我想到他所说的另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让它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这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你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了,那么他也就会热爱你的学科了。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先热爱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带有激情,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不感兴趣,对没有兴趣的课程怎么能学的好呢?其次,教师应该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对教材、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最后,教师应该掌握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师在授课当中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 地学习。

  如前段时间, 我听了黄老师的一节研讨课, 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没有一个不赏识他的才学, 正是由于黄老师的博览群书,才使得他在课堂上纵论古今,挥洒自如,学生学习也自然充满热情。由此想到自己,当务之急还是多读些书。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 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一种特有的气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这样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博学的老师。只 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由衷地佩服!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教育处处充满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 “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 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正如高尔基说过的: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书从爱学生开始,育人从育心开始. 无论自己是什么岗位的老师,我们都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真心的去爱学生,努力把爱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感受到 老师的爱。因为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 有了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关爱每一个学生要落实在行动上,一个眼神、一句表扬、一 声问候、一次谈话、一次家访、一次辅导、一次提问等等,都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2

  半年的忙碌,半年的辛勤耕耘,即将迎来的快乐的暑假,在这个假期当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懂了很多的东西,他摒除了较为空洞的理论,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娓娓道来。让人读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书中的第2条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吸引了我的眼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一天过得非常紧张,总是觉得没有其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教师这个行业好似一架永远干不完的机器,甚至有时还感觉某些工作没做好,让人心力交瘁。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呀,只有多读书,充实了自己,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教起书来才能游刃有余,才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讲课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由苏霍姆林斯基举的这个例子,我明白了: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自己毕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一直坚持不懈,最终做到讲课游刃有余,其实,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每天24小时,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寒暑假及节假日,应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学习时间,不断为大脑补充营养,增强知识储备,到教学用到时就不必再去现学了,这就节省了一部分时间,正如那位上课的教师,对课题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其实课题的内容早已存在他的脑海里。我一定接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节约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不断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到上课时就应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会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上会受益无穷。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3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我认真学习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由尹刚和陈静波老师主编的教学专著《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教学专著是由一批南京市英语骨干教师结合赴澳洲学习、培训所得和丰富教改经验,对中学老师的英语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资源观等提出的切实的、可操作的建议。书中的建议主要围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评价方式,外语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法与教法等方面指出英语教学的新视野。《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践,结合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外语教学课堂教学;建议涉及交际教学法、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中纠错等。学习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我的'体会很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第17条建议是: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第40条建议是:不要“为语法而语法”。这两条建议让我明白了: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法教学教案设计要有新思路,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加于认识,在教学中切实领悟好正确进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决不能为语法而语法而造成教学的不良倾向。笔者在参与实施龙岩市曾放珍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课题《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子课题《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坚持把语法教学与语境结合起来,设计有新思路的语法教学教案,指导学生学习系统扎实的语法知识,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判断、识别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动词非谓语形式、倒装、省略、一词多义等现象;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积累语法知识与词汇,对文章中的长句进行快速分解,并理出句子的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分析长句、复杂句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第78条建议是:努力成为一个批判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这条建议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领悟到:教学需要有新思路,作为教师,应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教学,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学,以“反思”的襟怀走进教室。我将不断思考探究反思自己的高三复习教学,提高高三英语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为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奉献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学习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我还深刻地明白了:优秀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愿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我将反复学习《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借鉴其中的优秀教学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到达教育的较高境界。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4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这几个星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

  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段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朋友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

  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

  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

  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6

  早就听说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自己也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名著,学习专家的教育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又总觉得时间紧张,没太多时间去汲取书中的营养。恰好这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读这本名著,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就挤出时间读了这本名著的有些章节,让我感触颇深,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单是书的目录,“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检查练习本”“兴趣的秘密在哪里”“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等等,就已经很引人入胜了,这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没有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教师的身边出发,探讨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以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也就是“一百条建议”。我觉得这些一定对我们教师有着很实用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这里我想谈谈关于后进生的问题,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后进生。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苏霍姆林斯基以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他书里有这样一位叫费加的学生,书中是这样描述她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采用的主要是课后辅导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到办公室反复地为其讲解、指导、背诵,直到他“懂了、能背上来”为止。而作者却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收集或编写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而且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并且还为他提供大概有一百本的一套适合他阅读的书籍,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可见,“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精心的对待一个后进生,但我们教师可以从中收获很多,最基本的是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学困生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掌握的所有知识,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生一样的聪明,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且会使他们越来越厌学,乃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应该更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工作或每一个细节若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困生在我们手下会越来越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能使人变得睿智,当读书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时,我们就会书香中健康地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老师们,读书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7

  近期,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受益颇丰。我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引发了我的许多深思玉,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教师应坚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真的有些后悔,后悔今日才读了这本名著,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从此,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师应善引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师应善学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向哪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确实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素养的一个缩影。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这就犹如“邯郸学步”,这些确实困扰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师们。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善于抓住优秀教育思想的精髓,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今后,我将像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做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在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8

  在我们的眼里差生就是差生,因为他的学习差所以好像在他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发光的优点。无论教师费多在的力气去给他补习功课,最终他的成绩还是不能如教师所愿,所以在教师心中“差生”的概念就牢牢的扣在了他的头上,看到他就发愁。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抹杀了所谓“差生”的发展,读了《一个差生的思维觉醒》我感到十分内疚。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举了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他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孩子,但是入学后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巴甫里克和别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学习一点也不费力,而他不要费多在的力气还是徒劳无功。教师愤怒地说:“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像你这样,我在放学后还得陪你补多少课啊?”久而久之巴甫里克被教师鉴定为“思维迟纯的儿童”。教师不仅在学校里给他补课,还向他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但是在野外学习课上,这个孩子却变得完全不同,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许多他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事情。从他的讲述中能感觉到一种觉察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可我们的教师却只是认为只有坐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坐得越久,就会变得越聪明。为此巴甫里克吃尽了苦头,对他所感兴趣的自然界,他也不再感到新奇。就这样一直到升入五年级,教师还向新教师一份孩子所犯的语法错误登记,和教育鉴定。可就在一节植物课上,巴甫里克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从那以后巴甫里克有了自信,他的兴趣与智慧得到了发展,从哪时候起才第一次听说,巴甫里克是个聪明的孩子,后来孩子找到自信,学习上也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个青年的知识是牢固的,理解是透彻的。他有一个突出的物点就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里加以运用,并且使它们在脑力劳动中占有一个确定的地位,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后来他成为了非常有名园艺师。

  苏霍姆林斯基把巴甫里克的这和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孩子思维有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教师善于开发孩子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从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深思,在我们头脑中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的“差生”,是否也因为片面的理解和认识,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把孩子强压在课堂上而抹杀了集聚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释放。教师的天职是教学育人,可如果我们只把眼睛放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想想会有多少孩子因为我们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他们的前途也因为我们而失去光彩。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9

  《给老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教育专著,我受益匪浅,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要用更多的爱感化学生

  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二、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

  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三、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抓住这根“丝线”,更要牵好这根“丝线”,不让这根线断了。并通过这根丝线来教育学生,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把这些孩子逐步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给教师的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其中教师要有静气,感触特深。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来,让我们一起放飞心情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0

  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线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证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学生的心灵会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心和爱护。(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寒假,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谈一个问题,非常详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感受颇多。读完此书,犹如与大师进行了一次精神对话与交流,并且在读书的同时反省自己近一年多的教育教学,时常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却能给人以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晰的话语中读到了很多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指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我们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我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建议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其他老师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只有主动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游刃有余。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者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三年级的孩子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很长时间。但如果我们放任他们,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去强制,效果也不是很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苏霍姆林斯基针对这种情况,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个积极途径,那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他自己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所以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就是要将所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部分有关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会越来越集中了。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和我们来自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但他所阐述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时代的变迁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是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好书,让我这个平时不太爱看书的人,都为之吸引。既然是好书,我就会经常阅读。当我在教育的某一方面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会再读一读这本书,我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2

  近来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这些名著,接受专家的建议,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说实话,面对这样一本厚厚的书,我知道我没有耐性一页一页把它读完,现在我只能简单地谈谈我所读过的章节,以及这些建议给我的启发:

  当我读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时我感触很深。苏霍姆利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参加工作13年了,每天都是上课、下课、感觉没什么可写。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读他的一个个故事,心里有说不出的敬佩,为什么我就无话可写呢?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之间的一次争吵,课堂上一次激烈的争论,老师生病时同学们的一句问候,都可以点燃我们心灵的火花,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把它记录下来。记得20xx年腊月二十九晚上,我在家看春晚,我的手机响了,我猜肯定是好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谁知我打短信一看,我猜错了,上面写道:“老师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接着我给他回复了一条短信:“老师也祝你新年快乐。”接着他马上回复了我:“谢谢老师.”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例子,也许大家会说像这样的小事我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不把这种震撼心灵的事记录下来呢?原来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呀。都怪自己太粗心,太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总结了。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都要随时随地把它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若干年后这将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这些教育日记不但记录了学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录了教师的成长过程。我想我们把观察到的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这对教师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的。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大家都知道在大的集体里,要比在小型学校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因为这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但是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他建议我们首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在这个班里你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学校里的优秀教师魏瑞攒老师,她班上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写字都清清楚楚,每次乡里统测都是第一名。她是怎样要求学生的,怎样为学生做好示范的,她的许多经验、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次要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即,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教育对象的现状,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做到移植别人的思想精华而非形体。

  每一次县里组织听评课活动,这都是我们学习先进教师经验的机会。当我们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时,常常热血沸腾,也想回去以后一试拳脚。可回到自己的课堂,却常常是无从下手,因为生搬硬套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教育的行为受教育思想的支配,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透析他的教学理念,那么感受必定肤浅,学到的也必定是皮毛,所以我们要把别人的经验和思想精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在这条建议的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就是让我们在老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快的速度前进。作为新教师,我们要借鉴、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要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相信通过努力,我们新教师会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优秀的。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理解加深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未读完的章节 ,继续学习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吸取书中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3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说来惭愧,虽然早就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著作有渴读的欲望,但却总是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琐事,对阅读此书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才恍悟苏霍姆林斯基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大师的原因。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8-15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摘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心得体会09-14

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09-03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心得体会07-2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范文心得体会范文06-2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6-2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6-12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6-14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6-29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