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在此,感谢为我们做讲座的吉秀丽老师和魏云桂老师,您们的精辟讲解让我受益颇深。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时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几年来的一线教学,我在美术课程改革上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应该突出趣味性,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性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在传统的“色彩知识”课中,教师利用矿泉水瓶数个,盛半瓶清水,分别调入红、黄、蓝三色,不做解释,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然后再相互注入,使色彩产生变化,像变魔术一样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就“如果改变各种色彩比例,将会产生何种效果”的问题,自己组织讨论色彩和实验。通过有趣的实验,学生能够完全主动地了解色彩调配产生的效果和色彩的一般规律。观察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学生全面发展开拓视野。
由于美术是人类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学习。例如:在《远古的呼唤》一课中,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图片,使学生自觉、主动、广泛地了解人类远古时代文化历史背景。在课堂内,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自己理解的各种角色,或演戏、或舞蹈、或对话,利用所学美术知识,巧用各种简易、废旧材料制作远古时代的服饰、用具、面具等。课堂效果生动活泼,学习气氛轻松浓烈。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纯朴、自然、遥远。完整认识人类文明的变迁历史,充分享受到自己发现、理解、创造、表现的乐趣。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自发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绿洲》一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展现北京等地沙尘暴肆虐横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课堂里,首先让学生主持讨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学生们群情激昂,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己归纳出“环境恶化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入《绿洲》课题,并展现各种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欣赏,使学生分析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满激情地创作以《绿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
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增添了翅膀。
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应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能力和兴趣。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简单的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水平。如《透视知识》一课,有的学生画的透视关系十分准确,有的学生却不够准确。实际上,准确与否在美术课程中是相对的,关键看其是否大胆、是否观察、是否表现、是否思考。只要学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就应当受到鼓励,受到肯定。
现代美术课程要求在评价学生成绩时,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肯定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鼓励和表扬。使每个学生通过科学的评价,不断改善学习状况,学会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造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中职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中职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认为本”是中职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中职新课程要求尊重中职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中职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中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中职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中职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应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例如,中职美术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学习的过程;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1世纪是呼唤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培训了解到新课改关注人的需要并关注人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中职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的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中职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
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
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学习,使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新任务与新趋向以及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些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下面就我的学习情况写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当前职业教育的新任务
20xx年党的'“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并把“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教育上的奋斗目标。它赋予了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多途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就我国实际情况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并要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积极发展高职教育。
2、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高移化,发展高职教育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要立足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无论是对于人的发展,还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具有同样的价值。
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当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综合化、法制化和高移化等新趋势。
(一)职业教育社会化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更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以充分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正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二)职业教育终身化
职业教育终身化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中都要接受职业教育。它是全员的教育,要求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为其发展所必需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职业教育终身化,这是终身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职业教育终身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职业教育高移化
职业教育高移化是指职业教育由中等向高等发展的趋势。在当前,高职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而且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策略。
(四)职业教育综合化
(五)职业教育法制化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7
20xx年11月9日至12月29日,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省级“双师型”教师会计学专业的培训,我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和来自省内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有很大的收获,使我陈旧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升,也学到了学院老师的技术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新的,了解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现作总结如下:
(一)职业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我深知这次学习机会难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全身投入,丝毫不能松懈,争取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自己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和吸收更好先进经验,体悟各位老师在教育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热爱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这期间,除听自己应听的教学实习课学习外,还积极地申请向其它优秀老师学习,听他们的课,观摩他们的精品,学习他们授课的先进方法,运用授课技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上好专业课。
下面是我所培训的内容:国内外职业教育动态、职业教育现行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教学法、以德治学、会计学科导论、成本管理专题、管理会计专题、会计研究专题、高级会计专题、财务管理专题、学员论坛(专业、行业发展)、会计师业务实训、企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试讲教学互评、审计专题、会计电算化专题、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践考核等同时,还听了省高级教授的讲课,虽然我们平常也能听本校优秀老师讲课,但那比起这些老师来还有些差距。而这种课是原汁原味,更加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进而通过他们的方方面面能找到我们的差距弥补我们的不足。因此,我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毫不浪费争分夺秒抓住有利时机,在不妨碍他们工作的前提下,听、看、思考、问,特别是专业课老师他们那种敬业精神和热爱工作的`责任心值得我们学习。
(二)我的学习心得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之路,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秉持“不进则退,无功为过”的哲学理念,坚持“以实为本,以人为本,以机为本,以质为本”的“四大为本”办学理念,实施以“符合‘高’的标准,凸显‘职’的特色,形成‘软’的优势,拥有‘精’的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四大精品”强效工程,稳定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发展。这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在这学习期间我深深领会到了他们的勤奋,务实敬业的精神,才能出现最高的效率。
1、在学校方面:
办学理念是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改革和进步要以理念的更新和突破为向导,高品质的学校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办学先进为向导,而他们学校以“四本”为理念,全面发展。其中,我认为他们较好的就是系统多元化,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利的方面,因为学生存在差异,个性各不相同,在学校管理中不搞单一管理模式,努力给学生个性长短的发展空间,这样,我感到很好,能够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也能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甚至使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发挥自我,学知识,学技术创新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2、在教师方面:
我主动要求听老师讲专业课,在课堂上,老师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有声有色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清楚易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仔细分析问题。同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踊跃积极主动回答,师生互动性特别强烈。这充分说明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正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可见,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的很细,很实,很到位。
3、在学生方面:
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他们在上每节课时,教师的课堂接凑非常快,容量也大,我在记听课笔记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而他们学生每天都会面对这样的课堂,这是理论课。实习课更是学生们在理论课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三个人一个工位,大家动手,互相分析原理及老师所演示的方法。就这可想而知他们的课堂是怎样的投入的,课后他们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吸收。
(三)我的学后反思:
1、学理念的提升
此次学习使教师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教授、专家们用他们多年来研究的成果让我深刻认识到现阶段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上看实际就是一种就业教育、饭碗教育,是造福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教育,而且这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它必须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和教育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今后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2、专业学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我们的专业特点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门课程,为我们聘请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教授为我们授课,师生与学员边学习边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我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深刻的认识到了数控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中。各位老师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动手实践
我们所从事的教学专业都是会计,但实际上我主要是理论教学,实践课上的少,只是在理论上能做相应的解释和指导。在动手实践方面经验不足,学院根据这种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员还抽出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为为我进行补课,我个人的收获非常大。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他们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生学习就好像孩子在妈妈的怀抱一口一口地喂吃饭,妈妈能细心地呵护孩子,那么,他们就能吸收充分的营养身体就健康,也就是老师能认真备课,关心学生,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孩子来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想方设法去探索他们的心理活动,去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他们就能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技能。
从而我们工作也能顺利进行。总之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可收获是丰硕的,在那里我感受了教授们的讲课,还有在以前没有见到的新科技产品也看到了,是我深知不学习就会落后,不进步就会淘汰。这次学习,不但使我认识了很多同行,也给了我锻炼自己的平台。是我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学习,来自全省的中职教师有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增进友谊的平台。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掌握了操作技能,更新了思想观念,坚定了努力向“双师型”转变信心。最后我建议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为我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6课时。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夏波老师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夏波老师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
夏波老师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介绍》。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
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第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当承担起引领学生向往美好,走进美好,建设美好的责任。
第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向名师学,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同时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构建教师合作文化。
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希望领导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
伴随新一轮中高考改革的到来,考试方式和选拔方式的革新,作为教师如何更好的更高效的把握课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市作为山西中考改革的试点,前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初次接触中考的初中地理学科,感到无所适从,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明前路,谁能首先读透课标,把握新课改的本质,谁就能在未来改革的道路上首先步入轨道,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实践,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认识如下:
一要从生活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饮食、旅行等,无一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从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以社会热点为重点,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阅读材料为例,“荷兰的风车”、“地球在变暖”、“‘地球之肺’”、“印度的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欧洲联盟”等,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内涵。教材活动设计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鲜活”的感受。
教材选材时,紧扣时代脉搏,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反映地理科学的发展动态,如遥感技术、电子地图、大气质量监测等。
同时还要抓住生活片断,超越教材。生活中随时都有一些偶发或有规律发生的地理现象,如汶川地震,冻雨、雪灾、洪涝、寒潮、台风、灰霾等。还有国家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工程建设,能源调配等。有的是我们通过电视新闻、报纸了解到的,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昼夜更替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草木枯荣等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
在适当的时机我们没有必要严格遵守教学进度,因为一些看似抽象的地理事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旦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情此景,胜过任何的说教,强烈的好奇心能调动所有的学习感官,还能会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二要转换角色,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再是老师教,学生记,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分析,自主生成,达到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有的重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分析解读,让学生自主生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问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读世界夜晚灯光分布图,结实世界工业的分布特点”,这是对学生“理解”层面的'要求;“归纳中国的工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三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灵活运用教材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必须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一个背景→提出一个问题→收集一些材料→组织一些活动→得到一点启示”。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例如,在“亚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可通过比较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
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
教材中要求运用比较法来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亚洲及欧洲”。教材将“亚洲”作为学习的主线,而对于欧洲则以阅读、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借鉴学习“亚洲”的方法,学生进行比较研究,掌握欧洲的地理特征。因此,教材对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比较清晰、准确,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1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被学校安排到翠屏区中山街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省级课标教材培训,期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祥彬老师对我们作了全套西师版数学教材的特点介绍,并着重对一下的教材作了培训;四川省眉山市教科所主任胡开勇老师为我们作了二下的教材培训;四川省教科所尤一老师为我们作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四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的专题讲座;同时还听了中山街小学和人路小学两位老师的两节数学课。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受益匪浅,对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作为教材编者为我们作的教材培训,比我们区县作的教材培训更加深入透澈。
陈祥彬和胡开勇老师说出了他们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有些什么优点,有些什么不足,对知识的把握应做到什么程度,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去处理教材。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能更好地去把握教材。比如:单元主题图如何处理,例题的情景如何利用,计算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解决问题中蕴藏的暗线如何教会学生,估算与求近似数有什么区别等等。可以说通过培训我能更准、更好地把握教材,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现场听了两节数学课,一节一下的,一节二下的。
听了这两节课我也有很深的感受,最深的体会是他们两位老师都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担心孩子们学不好,学不懂,老师极力的讲解,讲得多讲得累,学生也听得多听得烦。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看看他们两位老师的课上得多好,特别是廖老师上的那节《除法竖式》,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换作是我,肯定又要声嘶力竭地讲半天,可是人家廖老师就大胆让学生去自学,然后抽生展示列式,再抽学生进行改正,一个改不对再抽下一个,直到改对为止,同时边改边让学生说理由和想法,改完了以后,又让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提问,请别的同学帮他解决,最后老师也提了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列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这真是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今后还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三是听了尤一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如何用教材去教,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
在讲座中尤一老师对本次的两堂课作了点评,同时也给我们举了很多课堂教学的例子。通过讲解和举例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课该怎样上。尤老师说:“大师上课其实就是比一般老师多了一个范儿,明星的范儿,这个范儿就是敢于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的教学,往往学生还没说完,我就急于帮他们把正确答案说出来,甚至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说出来的,而是老师全部说出来了。老师说多了,说早了,抢了学生的先机,抢了学生的话语权,限止了学生的思维。就像尤老师说的一样,我们上课就是要借势,借学生的势推动课堂向前发展,借学生的势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走。想想,如果什么时候我的课堂也能上成这样,可能我的课就能更受学生的欢迎了。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
x月x日,我们来到垦利县实验一小,参加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课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并给我们提出不少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建议,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一、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刘丽老师细致直观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认识图形中,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看得见的、立体的形状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平面图形就简单一些,容易把握。新教材在细节上也进行了完善:如将各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穿插编排,互相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减缓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的互相渗透。比如分类与统计这一单元,把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进而能够知道分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会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安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同时教辅材料后面提供的教学光盘,将课本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方便了课堂教学。
二、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定位教学目标,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就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乐于学,学得活,学得实外,还有一个课堂教学手段方法问题。
人教社小学数学室资深编辑、教材主编卢江对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听了之后我们特别激动,期待早点见到这位“可爱的朋友”。要知道,因为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改版,主题图变了,教学理念更新了,再加上我自己又不善于制作,有时上课使用的.课件看起来就像是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一双不合脚的鞋一样,总有点别扭,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通过卢江教授的介绍得知,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有如一本电子书,存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当然包括课件资源,形式新颖多样,使用简单便捷,更为关键的在于,这可是为新教材量身定做的哦!太棒了!对于我们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啊!有了合体的“外衣”,我们更有必要提高“内质”,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有美丽的外表吸引孩子的眼睛,更有丰富的内涵滋润孩子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
三、认识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在下午的讲座中,专家们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重要的教学活动,怎样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同时也为我们讲解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内容。如在模型思想中,讲解了小学阶段的两大类基本模型:总量模型和路程模型;在几何直观的培养中,例举了“方格图”在数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二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培养学生从多方面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三要增加实际活动操作体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四要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
本次教材培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新教材不仅关注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的方向。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3
一、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地理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与生态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广阔,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众多挑战。这就是地理学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则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治学(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基础),修身(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济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依据这些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含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我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即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球理出“头绪”,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将地理环境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各类区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属性、不同功能等,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区域认知这一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突出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育人效果方面的导向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能力。问题式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方面。
问题式教学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程序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分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重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引导、主动构建问题,发挥效果。11月29日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的两节地理研讨课:《滑坡与泥石流危害》、《台风之殇》。这两节课都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滑坡与泥石流危害从金沙江堰塞湖导入,整节课以问题设计整合内容,重心问题使其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设计灾区旅游,如何避灾,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落实四个核心素养。《台风之殇》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人地协调观,先通过台风受灾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台风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台风发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设计问题:殇之痛——殇之由——殇之御——殇之情——殇之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以及作课教师的评课,我们对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们的新课程推行引导了方向。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方向,多思考,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4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年道法课一级达标验收,收获颇多。感谢刘晓霞老师、两位评委和诸位参加老师们,带给我这么多的收获!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用刘老师的话来说,“问题很大”。首先在目标确定的依据上,不再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写,而是从基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来写。
第二,道法课与口语课不同。课程性质和理念都应该有所区别。在课程性质上,口语课是语文的表达课课型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课程理念上,口语课符合语文课程的理念,重点在语文学科素养上。
而道法课基本理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第三,评价要点不具体。评价要点应该具体明确、可检测,而不是过程。比如这次进一步了解水,而是能说出水的用途。
第四,讲课的话要简明扼要。不能有太多的废话。
第五,层次清晰。写详细教学设计提取精华。层次环节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第六,在讲课服装上、仪表上应该注意。今天没有刮胡子。我感觉好像就是说我的。但是我怕冷,一冷就鼻子不透气,我常开玩笑,我就是天气预报员。另外,仪表上确实应该注意。原本在大街上淘了几件衬衫,感觉不错。谁料天公不作美,我怕冷还是穿棉袄了。以后注意。
第七,按时到。今天逃会了,原本是要开安全会了。还是逃掉了。不过也挺高兴。尽管会议点名挨批,但是这么多收获还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第八,学习目的与活动要搭配。活动是为了目的服务。
第九,语言要有头有尾。不说半截话。
第十,满满的都是对一线教师的关爱。刘老师的原话“只要你想进步,欢迎你随时来加入。”
时间紧,任务重,就不再展开写了。再次感谢刘老师们的对老师们的成长的期待和付出!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都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这些上述行为的曾经的践行者们,也要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了。
新课标指出,所谓新课程的实施,是由应然的“理想课程”“正式课程”转化为学生实然的“经验课程”的过程,教师对课程的“领悟”与“执行”至关重要。换言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研机构、学校上下联动,组织了多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就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我们的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课程的开发过程。用整合的视角看待课程与教学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的文本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具体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教师不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而是主体,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地理课,就是组成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单元。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动式发展”的关系,即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一线教师不再仅仅对教学过程负责,不再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与传递者,而是更为全面地关注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解、组织、实施、评价,从而触发了课程能力,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价与研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鉴于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积极适应新形势。
一、地理教师要思想转换
以前的课堂,教师是主宰,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认真记,然后认真背,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枯燥乏味、机械传导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教师如何“教”。老师把自己备的课和盘托出之后如释重负,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学习、落实检查作业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困,学习过程是一个繁重、辛苦,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以至于每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过来人有机会的话都想对后学者说教一番“想当年”,聊以告慰自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重点不仅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甚至做题习惯,更要为知识的顺利传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和学习氛围,其核心变成了学生如何“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习得了学习能力,那么就会自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扰和难题,并且在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欣喜,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攀登高峰的信心。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更是丰富了人生阅历,提升了思想境界,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引导课堂
以前的课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上课。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知识,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教师的形象是刻板的、严肃的,学生的面貌好多是怯懦的、疲惫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材内容不是知识传授的终极目的,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而已。教师的工作重点也要相应的从研究知识内容向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能够有效地合作探究。此时的教师,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导演。所谓“懒教师教出好学生”大抵就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主要工作成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继而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增减。所以,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三、教师需要改进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正如新课改下的考试命题已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过去的“唯分数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变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探索能力的变化和求知欲的提高等等,都可以作为考评学生学业水平的参考标准。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评价学生,要不吝赞美,及时鼓励,力争能把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古人云“遣将不如激将”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责无旁贷的融入其中。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7
8月24日和25日,我参加了数学新课标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二、通过学习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三、通过学习,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
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通过学习,树立新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五、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政治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4-21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9-19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08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1-07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4篇06-16
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12-26
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2-04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5-22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