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范文1
我自学了《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本书内容详实。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自身辅导员定位也有了一定认识。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
第一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本章主要从高等学校的类型、高等学校的设立、变更与终止、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高等学校的章程、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这五部分来呈现高等学校的法律制度这一内容,本章重点是理解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有: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2、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3、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4、管理和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同时,《教育法》具体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3、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4、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本章明确了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职称制度、聘任制度。本章要重点学习高等学校教师常见法律纠纷及权利救济,学习本章节,有利于了解教师维权的路径。
第三章“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和第二章编排相似,本章重点理解学生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大的群体,也是教育法规的主要对象,但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是自立、自信、自强的新一代大学生,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待遇和机会则正是大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体现。
第四章“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本章中,要理解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学历制度和学位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划分,同时吸收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当前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形式均有相关的描述,严明了证书的管理和发放,督导等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这些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使关于学历和学位证书的严谨和公平合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五章“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中对比了高等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异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非常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前培训。成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的职能。
第六章“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重点是理解民办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制主要存在三类:
一是校长负责制;
二是主办单位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采用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中外合作办学法律制度”要重点理解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性质与原则,中外合作办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科学发展原则,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
三是公益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
我们要理解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可以先来了解“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依靠法律作为保障,才能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中学校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是高等教育法律地位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30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此处的高等学校仅指公立高等学校,即由政府出资举办并维持的高校。高等学校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以教育法为基础,教育法规的研究的主体是教育体系,教育法规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政治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历时考察、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的等方法发现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国家教育部门,教育部门通过制定新的法规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是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法律地位。在高校中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教师的法律地位与高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师的权益保障等问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国的《教师法》将教师定位子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这种规定只说明了教师的工作性质的专业性,却没有明确教师的法律地位。
三是高等教育中学生的法律地位。
1、行政法律关系下的大学生法律地位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作为独立的公法人,依法享2管理的权利,就行政法律关系原则而主言,高校是权利主体学生是义务主体,因此大学生在此种法律关系下处于不平等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服从和接受高校的.管理。在此种法律关系下,大学生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救济权,监督权等等。
2、民事法律关系下的大学生法律地位高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多数是已年满十八周岁的,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自愿公平等,自九七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大学生与高等学校之间存在着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下大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不再是像行政法律关系下的服从与接受的关系。在此种法律关系下,大学生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救济权,监督权等等。
3、内部关系下的大学生法律地位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人,更是学校人,因此作为学校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活动中也是享有一定的权利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大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申请困难补助以及勤工助学权,参与权,申诉权,活动权和结社权等等。其实将这几种权利进行划分可以将之与前面在民事法律关系下的诸种权利相对应。
三、结合自己在高校的工作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多方面阐述。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发展高等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始终把提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发展体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教师的指导作用。作为辅导员,在高校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学生从开始跨入高校到毕业离校,自始至终和辅导员保持密切的接触。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中,在平时的生活中辅导员也担任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一般都较年轻,和大学生的平均年龄相差不多,阅历也有相似之处,这就使得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沟通。在学习中,辅导员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学生的本职工作,使他们摆正态度、扎实学习,尽量给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中,辅导员为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感。对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求职受挫后产生的一些消极思想,辅导员会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给予鼓励,帮助其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高等院校的成员之一,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没有了学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意志、愿望、要求是指导学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师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保证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我再一次了解了高等教育中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律地位,我也清楚地知道遇上常见法律纠纷时应当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范文2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高职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但在高等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还是知之甚少。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学习,使我知道了掌握高校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并了解目前的现状和热点问题,并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真实案例分析,也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有了清晰的概念。这些法规知识,对于青年教师做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法基础知识
此部分阐述了教育法的相关概念,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为政策、法律的正确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高等教育法的研究是依法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手段,同时,教育法也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及运用教育法规,是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教育方向的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3、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
4、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
5、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原则。
二、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1、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利服从为基本准则,以领导与被领导为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传为主要的教育民事关系。
从中国近现代来看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政府、社会、教师、学生之间都会发生法律关系。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的学校是依法成立的有必要财产、经费、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高等学校的法人以学校名义,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能够作为主体参与诉讼或仲裁。高等学校属于公益法人,从事以“培养人才、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等学校在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中,可以成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高校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利,履行行政职责,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2、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高等学校既然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并具有典型的公益性,那么就是说高等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超越法律规定权力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共利益负责;教育活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社会的监督,任何人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背或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想,身为公办高等学校的一名老师,牢记高校教师的相关权力和义务,杜绝滥用权力,确保认真履行义务,这才是教学之根本,教师立足岗位之根本。
3、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诸多与大学有关的案件都与高等学校在行政关系中的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地位的确定,对于高等学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1)高等学校法律主体的性质
从本书中了解到,高等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它即可作为行政主体、亦可作为行政相对方。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有义务接受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管理。高等学校是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登记合格后才批准成立的。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是行政相对人。
(2)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前面提到过,高等学校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
三、我国教育基本制度:学历制度和学位制度
此部分主要对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划分,同时也对当前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均有相关的描述,严明了证书的管理和发放,督导等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这些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使关于学历和学位证书的严谨和公平合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和相关法律应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拓展业务知识,提升自身教学知识水平的前提条件。
就我院的性质而言,主要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传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来看,教育结构应适当调整,当前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前培训。对小学、初中、高中后未能升学的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共同发展、比例合理的新格局。
另外,成人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多方面的职能,能够使没受过教育的人们接受基础教育;使受过不完全教育的人们补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使已经受过相当教育的人们充实新的知识;使任何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
五、针对高校领域常见的法律纠纷,以及相应的权利救济问题
此部分,通过一个个常见的热点问题和法律争议的真实案例,生动的展现了当前凸显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教育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足之处,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必须对高校的政策法规有个清醒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够好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识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提醒自我、夯实基础。同时要兼备职业道德和必要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做到合格。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体会06-18
军训心得体会08-05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8-05
讲课心得体会07-31
获奖心得体会08-12
幼教心得体会08-13
军训心得体会09-09
实习心得体会10-03
师德心得体会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