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5 12:00:3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数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一年来,数学课题组紧紧围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教学研究,把“如何优化数学的教学过程”作为数学组的着力研究的课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谈谈主要做法与收获:

  一、 深入理论学习,形成共识。

  为使课题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数学课题组成员利用四周的时间研读余文森教授编著的《课堂教学》一书,对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消化。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进行交流研讨,形成共识。

  二、进行观察式教学,互动研讨。

  本学期,数学组成员共有五位老师举行实验课观摩研讨:魏哲老师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综合》、王淑焕老师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初步》、李美淑老师九年级的《圆的认识》、王云老师的九年级数学《垂径定理》、杨峥嵘老师的八年级数学《实数》。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确定实验单元为单位进行观察式教学研讨,从创设情景导入,优化练习设计等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如李美淑老师的《圆的认识》基本上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展现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

  王淑焕老师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初步》,从已有的等式的性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以性质贯穿,练习形式多样又紧扣教学重点,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杨峥嵘老师的八年级数学《实数》,以学生喜爱的拼图导入,精心设计生活中与有关的实例,以比赛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紧扣教学重点,针对性、实效性强。

  魏哲老师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综合》,在学生通过动手计算,自主探索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后,能针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总结。

  王云老师的九年级数学《垂径定理》。采取回忆的形式导入,在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整个教学设计颇有意境,针对性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经过全组同仁不懈的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及听评课研讨活动,数学组成员根据余文森教授提出的教学理念对数学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心揣摩、大胆实践,探索,深入反思,不断完善。

  三、外出学习,取长补短

  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20xx年数学组全组多次外出观摩学习,数学组一位成员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直接参与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组教师更是多次到四中、七中听课研讨、参加评课活动,提高自身的说课、评课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课题成员的教学案例设计和教学随笔、反思多篇以备研讨时交流、探讨。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2

  9月23日,在基地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在带教导师指导下我初次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我想在新课标自我解读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

  一、致力于实现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各体差异的关系。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既能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会做人的态度。

  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对待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件完备,设置不同的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二、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低段学生正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等。到了小学高段,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道德情感和认知水平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加以教育和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要教书,必先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师生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转变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从师生实际出发,整合课程资源,师生共创共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过程,真正孕育出一个个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观念更新与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与善于实践和业务精良且乐于奉献的教育典范。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评价标准下,虽然有学生较为优秀,但也有学生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成功,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养成了良好心态应该更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坚持这种做法,我相信,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进步;当然,也许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们通过努力,提高自信心、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在以后的学生和生活中一定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时,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就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于展现生活中无法办到的事,延伸数学的思维,物化推理过程。网络上的资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获得新课以外的大量信息,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学生在大量、迅速、有选择地摄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当学生查资料时,老师适时地在学生中间巡视、点拨,成了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习惯、品格的培养。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和规律,需要每一位教师来探讨学习,为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希望通过此次的解读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20xx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

  通过这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4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通过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

  三、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总之,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5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一个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涉及到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一、概念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实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辨别、分化、抽象、概括等活动。概念形成的认知方式常用于学生初次感知某一概念时,小学低年级学生概念学习为主。以“圆的认识”为例,要使学生形成圆的概念,需要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找到诸如车轮、硬币、圆桌、钟面等等“圆”的原型,并感知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逐步形成圆的表象,从而构建出圆的概念:围绕定点按照一定的距离旋转一周所有点的集合。在学生运用概念形成这一形式获得概念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举例,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例子必须是典型的同时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非常充分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只有在充分感知基础上建立起的概念的表象才是牢固的、完整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善于比较和分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呈现出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同类事物,通过比较凸显出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本质属性。

  2.概念同化:

  概念的同化是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概念的方式。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主。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中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智力的不断发展,概念同化的'方式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新概念的主要形式。如学生在获得“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直角”和“三角形”的概念,在这里只是将两个已有概念进行组合,直接向学生揭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简言之,概念同化就是以概念解释概念。在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时,教师需要弄清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更要找准新概念的知识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地追问帮助学生逐步澄清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教学的目标以及环节

  一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二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感知—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以此为依据我们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概念教学的模式,此模式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可以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如二年级学习长方形时,可通过学生观察他们所熟悉的桌面、书面、黑板面等事物,从而引入概念。也可以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当新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时,不需要从新概念的本义讲起,而只需从学生已学过的与其有关联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指导,得出新的概念。如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时,可从“整除”这一概念入手,引出概念。

  【环节二】:感知实例,建立表象。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熟悉的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的物质基础。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比较、操作、演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概念的表象。

  【环节三】:提取表象,抽象概念。

  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建立起的表象进行提取,并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共同的本质属性。如学习梯形的概念时,可针对如上所提供的形式不同的梯形,找出其共同之处。(1)都是四边形,(2)每个四边形仅有一组对边平行。合并上述两个要点,即可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环节四】:结合应用,深化理解。

  数学概念一旦形成,就要注意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形成的概念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巩固。这一过程是从抽象再次回到具体的过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此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巩固概念。练习的类型可以有: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②关键问题重点练习。③对比练习。

  【环节五】:扩展延伸,发展概念。

  此环节要充分利用好概念的变式与反例,让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深化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三、在整个概念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要求:

  1.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形成科学概念的实物、教具、模型等,为学生建立概念创造条件。

  2.概念的抽象要适时,要准确把握抽象概括的时机。要以足量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抽象不可过早,过早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不理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3.概念形成之后,要通过比较,搞好概念的类比,形成概念系统。为此,教师要站在全册、全学年、乃至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高度审视和把握本节教学内容。

  四、对学生的要求:

  1.要求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在观察中把握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表象。

  2.要积极参与概念的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时,学生要克服被动地接受心理,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要能在教师的引导、疏导、启发、点拨、订正中,去伪存真,使认识不断地升华,以便在认识概念中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方法。

  概念教学的模式固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概念,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却不能够模式化,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模式,只有真正弄懂了所学概念的本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深刻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当遇到具体的概念教学内容时,我们才能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6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主要内容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与解决问题。

  在这些知识点中,比较容易错的是分数乘小数与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计算分数乘小数时,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如果小数和分母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就可以直接“约分”再计算。在做这类习题时我们要注意,若所乘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则不要化成小数计算,如果化成无限小数,我们不仅不会算,而且就算算出来了也是错误答案。

  还有就是做应用题,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单位“1”。如果单位“1”没找准,后面的算式就是错的。比如你在水果店卖西瓜,人家客人要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你却给他切了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那客人肯定不高兴,买个西瓜店员咋还给少了呢?若是在考试当中,一道应用题至少是4分,错一个就只剩96分了,太可惜了。

  我认为把学习数学当作玩游戏,把学习一个知识点当作升了一级,把做对一道题当作成功闯过一道关,这都会使学习数学更加有趣,更加轻松,容易......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7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相信大家都想学好它,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1、课时预习。以前在初中时,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后来上高中了,发现没有预习只是带着课本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目标很不明确,听课时便会处于被动的地位,要么盲目地去记笔记,要么就是茫茫不知所云。这样有时记下了很多教材上原本有的内容,累得要命却没有价值。如此一来只能是事半功倍。当尝试预习后再听课,觉得不再是茫茫不知所云了。如果要是时间不多,我会在课前2~3分钟预习一下上课即将讲的内容,提前进入状态,争取主动权。

  2、认真听课。听课不是听就行了,而是要认真听,要把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同学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一心想用课后的时间来弥补,我觉得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因为错过了课堂上的第一时间吸收,有的东西以后自己理解起来就是费劲了,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样。

  3、认真做练习,看练习题的例题,有时候,由于时间紧迫,我便马马虎虎地完成练习,等老师评讲时,对于那些没认真思考过的题目上,只能两眼看着老师板书,有时思路跟不上,后面老师所讲的根本听不明白。认真做练习还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喝解出来正确答案,但方法是否准确或解题步骤还欠缺什么,免得考试时白白扣掉一些不该丢失的分数。其次,练习册中的例题也很好,里面还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有时间应该看一下。

  4、多看错题本。很多同学做了错题本,但他们几乎不怎么看。我也是,导致一些题目错了再错。

  以上是我学习的方法,但做起来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有同学有比我更好的学习方法,不妨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8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新城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两位老师的课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是主体,不断灌输,学生就像容器,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但这节课则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师只是起了导师的作用。以前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讨论能把知识学会。听完这节课,才觉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开,对学生不信任,总是觉得不讲不放心,讲完之后学生听不懂又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气。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备好课,讲好课,看来以后要多备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怎样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9

  暑假里,我通过网络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谈点体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0

  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我的学习后的体会如下: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4、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职前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培养学习。对于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1

  众所周知,数学是高中学科中很重要的科目,下面是我对数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听课,听课首要认真,但更要学会把握重点,记好笔记,及时领悟,掌握并发展老师的思路,作为理科,老师上课的内容以概念分析和例题这两部分,听概念分析,要边听边思考,才能有更深的理解,也才可以记忆牢固,再有就是记笔记的问题,我的习惯是先理解题意,然后听老师的思路,思考老师是怎样认识题、分析题,又是怎样把题目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听完后,把握了总体的脉络,再记下答案,课后再依照思路,自己把题做出,久而久之,这样积累下的.思路方法就成了自己的了。

  对于数学而言,做题量大是学好它的保证之一,但我认为做题也要有原则,即代表性和针对性,所谓代表性,即应选取能代表同一类型号的题目睐做;针对性即多找一些解题过程较复杂、思路有很强的灵活性的题目来做;如些做下去,达到一定的题量后,会发现解题时脑子变灵活了。

  对平时易做错的题目应收取起来,作为错题本,而且要经常回头看一下过去做错的题目,以便掌握解题方法,比如这次月考,其实很多题目是老师平时所讲过的,但有的同学可能会没印象,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没有仔细复习错题本。

  以上是我学习数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2

  一、重视基础。

  中考数学内容不算难,但题目多以基础为主,可以说中考数学想拿高分,前面的90多分是一分都不能扣的。除此之外,基础的好坏也是决定你解决难题速度的一大因素。在这里,我推荐大家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大量的基础题练习,以做到一题能在10秒至30秒内解出。

  二、勇于尝试,发散思维。

  面对一道解不出的题时,要勇于尝试多种方法,并敢于面对失败。许多同学在考场上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一开始那种方法做不出来便陷入焦虑,思维被禁锢在了那一种方法中,最后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后选择跳题。因此,在做题时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不要死盯某一个公式或条件,除了要勇于使用不同方法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有发散性的思维,掌握变式的能力。例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两点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BC两端点出发(运动时间为秒),画出以E、F、C三点为端点的三角形面积的.S-T图象。当你在做完这道题时,你不能就此与它别过,而是要思考当正方形换成梯形时情况怎样?当有三个点同时出发时情况又怎样?这样做下来,你做一道题就相当于别人做数十道题并且还培养了一种变式的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三、善于总结归纳。

  在进行题海战术的同时,除了要发散思维,还要学会归纳总结,这便是一个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题本与好题本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第10、16、23、24、25题来说,通过对题目的整理,你便能知道自己的弱点,强项在哪里并相应的进行补足与加强,这也是我们学习达到瓶颈时突破的一大助力。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3

  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果。怎样想让孩子们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必须重视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

  在操作材料设计上,充分注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强调趣味性。有了趣味,孩子们的兴趣便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愿望和环境相互作用。

  例如在设计加减法运算的材料时,我们设计了“开锁”游戏,在锁的上面写好加减算式,在钥匙上写好数字,如果算对了就可以用相应的.钥匙打开锁,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又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培养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又如,“花叶配对”的游戏,是一组练习分合式的游戏,幼儿按照小花上的数字,找出两片叶子,叶上的数字合起来等于小花上的数字。幼儿在这些有情节的游戏中,必然会对数字操作活动产生愉快的情绪。又如,给一些简单的几何形配上鲜艳的色彩,加上手脚、五官拟人化,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几何形的感知。这些具有儿童情趣的材料,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孩子们在这种“美”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数学的魅力。

  2、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也理解为让幼儿“玩”材料,把数学材料当成“玩具”来玩,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概念,而不是单纯的看后想、想后写结论的传统模式。例如,设计让幼儿掌握10以内加减法材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动、植物、自然物的图片,每种均为10个,让幼儿拼拼摆摆讲讲编编运用题,然后再给幼儿10以内数字以及加减法符号,让他们组成算式,这种方式既让幼儿“玩”到了材料,又学到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又如在设计认识时钟的材料时,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可活动的时钟,上面的时针和分针均可转动,幼儿可以自由地根据时间来拨指针,或根据自己拨的指针记录时间。陶行知先生说:从做中学。幼儿只有“做”了以后,才有感知,才会有经验。

  3、计划性

  首先在数学操作材料的设施上必须注意与教师制定的数学目标相联系,注意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深入,让幼儿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预习到新的知识。如投放加减速运算材料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从2的加减法开始,逐步地添加,一直到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完毕。但是,活动材料又要根据幼儿活动的发展以及幼儿的内心需要来制作。

  总之,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富有童趣,是为幼儿打开了另一扇通向数学王国的大门,孩子们在这个王国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4

  1、重视课堂

  学习数学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课需要一直跟在老师后面思考,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更有助于知识点的巩固。有些同学可能会利用上课的时间偷偷刷题,我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把知识点理清,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目时需要先决策能用上哪些知识点,一般题目会有多种解法,此时就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最优解,而老师的讲解过程往往是对解法的优劣分析,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时确定方法后也需要有强大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要相信:方法可行就一定能算到正确结果。

  2、提高运算能力

  很庆幸自己曾学过珠心算,珠心算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算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解题速度,当然运算最重要的是准确,而且需要确保第一遍就算对。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整齐的书写也能够让自己保持思路清晰的状态。

  3、杜绝低效刷题

  做题目需要思路,而同种类型的题目思路也类似,掌握思路之后需要学会运用,不能只有再次做原题时才会使用。同时对数学也要保持一种兴趣,当发现一类新的题型或巧妙的解法时会有一种惊喜感,这种惊喜感也会支撑着你继续去发现新的.题型,从而见多识广,再次遇到陌生题型的时候也不会慌乱。

  4、有选择地刷题

  高三经过大量的练习,对基础题都会有一定的把握,所以失分点往往是中档题以及难题,比如填空的后两题,解答的后三题,附加最后一题。在刷题时可以将这些题目筛选出来,从而高效地刷完近三年的模考题。如果想做更多的题目的话,一些网站上甚至可以找到20xx年甚至更早的模考题。除此之外还可以找一点全国卷的题目(毕竟马上就要考全国卷了),比如省外有一个比较热的考点是对数平均数不等式,虽然是考纲外知识点,但是转化过来,就是我们常考的极值点偏移问题。而掌握这个不等式的话,对极值点偏移这一类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15

  《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的课程已经结束,很高兴能够得到信息系主 任朱老师的悉心讲授与耐心指导。

  应用矩阵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以越来越普遍,矩阵论已经成为最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分支之一。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来说,矩阵论变的尤为重要,许多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都要用到矩阵论的知识,象我们的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有限元》。

  此书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知识”读起来还是蛮轻松的,因为大部分的内容已经在本科阶段的《线性代数》里面学过了,再加上考研的时认真复习过。也许觉得前面的轻松,学后面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有些放松,结果是过了几节课后就感到书上的内容是越来越生僻了,有些东西太抽象,读起来枯燥,难以读懂;它比《线性代数》更深入,难度大多了。还好及时调整,勉强跟的上课,当我认真去学的时候,感到书上的东西还是蛮有意思的。把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连贯关系搞清楚的时候,那是一种惬意;当你把书上一个看似很难的题目弄清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征服感、胜利感、甚至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本人自认为第二章最有意思,也是学的最好的一个环节,从相似对角化到相似Jordan矩阵,再到Cayley-Hamilton定理、上三角矩阵、上Hessenberg矩阵,如果把它们的相承关系及应用条件都弄清楚了,那么这一章也就算学懂了。

  读完《工程数学》矩阵论部分,感觉学的还不够,以后还的加强学习。最后要感谢朱老师的教导。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数学的心得体会05-21

学数学日记01-15

和爸爸学数学日记07-04

学国学心得体会06-01

学车心得体会06-08

学农心得体会12-05

学英语的心得体会02-20

学护理的心得体会11-16

学榜样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