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12 18:42: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校联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1

  认真听取施快乐老师关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关于家校联系的点滴体会》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良多。施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家校联系的意义、现实中家校联系的困难、家校联系的方式、家校联系的感想、如何进行家校联系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自己的点滴体会。

  家校联系的意义很多老师都清楚,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加上个别老师工作不够细致,常常导致家校联系的效果大打折扣。施老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详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家访是一种高效的家校联系的方式,也是我们最容易走进学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一种快捷方式。他提出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这个时候进行家访贵在及时。他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家校联系及时的高效,以及倾听的价值。

  很多人进行家校联系,也深入到学生家里,但是工作效果不显著,这也是很多年轻班主任的困惑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施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不是骑着一辆摩托车到学生家里坐着聊天就是家访,这样的家访效率当然不高。家访前我们应该做足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对学生已经对家长,我们家访时可以带着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些材料给家长,让家长真正感受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同时也可以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为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垫底基础

  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艺术不够等显示情况,我们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开展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在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传递正确的教育观点等等工作。这都对应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本人受益匪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贯彻,不断进步。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初中、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2

  班主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辛苦的差事。这个在学校里最小的“芝麻官”,却拥有庞大的“人脉网”——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在这里边,最微妙的关系要数和家长的关系啦,是战友还是对手?总游移在这尴尬的边缘,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师的报告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绽放了温馨的花朵。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沟通的方法。

  首先,家长和老师是亲密的同志。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我们应该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长看做是被教导者,家长也不能把老师看做是服务员而气指颐使。二者在地位和利益上是平等的。其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有诚意。诚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真正关心,特别是当今社会的留守学生较多,父母难得回来一次,那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更详尽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在家里是怎么玩的;都玩些什么;有些什么令人欣喜的事;有什么特长等等。你了解的信息对加深了解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表示出你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用我们的真诚赢得家长的真诚,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温馨的环境。

  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主动热情地与家长交流,在心理上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讯通短信交流;召开家长会;接送学生时等方式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王凯钰,冯祥龙

  等同学,主动学习意识差,在家拒绝写作业。我建议家长不要以训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做,而应更加重视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要吝惜我们对孩子的表扬,试着转换一下方式。一段时间后,这两个孩子有了很大转变,考试成绩由原来的D级上升到C级。

  最后,注意沟通的方式。尽管良药苦口,我们也尽量不让忠言逆耳。老师千万不要把家访变成了告状会,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交流问题。因为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方才更易于接受。让家长相信你是为孩子好,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交流的,而不是单纯的膏状。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只有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我们的思想、情绪、愿望、要求,把这些作为制定和调整政策的第一信号和最重要依据,并在决定重大事项时,做到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决策,不经过反复比较、鉴别、论证和必要的试验不决策,不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不决策,以保证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巩固发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从而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能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勤政爱民。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以高尚的情操、勤奋的工作,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政治态度、政治素质、政治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勤政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地继承和创新。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就是党的宗旨的忠诚实践者,勤政爱民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经常地想一想群众在我们心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深情地热爱人民,视为人民服务为天职,自觉把党性觉悟化作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的精神做好工作。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勤政爱民,还要自觉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如此就谈不上真正的爱民。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坚持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有些群众可以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去做。作为党的干部不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还要严治家、慎交友,带头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塑造公仆形象,赢得群众信任。

  办事为民。就是要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文明一方、稳定一方。这既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也是改进作风的体现。致富一方,就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石家庄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甚至有些县、乡和群众还比较困难,人民群众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提出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使经济发展再快一些,城乡面貌变化再大一些,群众收入再高一些,努力实现财政增收、人民致富目标,使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文明一方,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充实。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形成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着力创建现代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稳定一方,就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4

  农村学校中家长的工作很不好做,更不要说配合。一部分是好学生的家长,他们重视孩子的学习,时不时的和老师要见个面,谈谈孩子的表现。另一部分是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自己也不通情达理,老师管多了还嫌麻烦,遇到学校或老师有个错儿就能揪住不放。还有一部分家长处于麻木的状态,无论自己孩子表现好与坏,成绩高与低都很淡然,“撑船便撑船,舂米便舂米”,缺少对孩子的规划和进一步的管理,孩子的成绩大部分处于中等,上初中后会进一步滑落,这部分家长是“争取”的主要对象。

  一直以来对“家长学校”不理解。是学校专门教育家长的机构吗?靠讲解和培训能对家长有作用吗?前些天和魏老师见面的时候,魏老师眯着小眼睛兴奋的和我谈她的学生和她的学生家长,看起来对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感慨良多。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儿,后来不断的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谈到了家长的问题,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如果学校和家长是壁垒包裹下的两个独立的世界,学校的教育无疑被削弱了,没有好的环境和机制得到巩固。昨天晚上和漂亮女同学聊天,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慢慢的梳理了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不断的将家长“拉”到教育体系中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1、加大学校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进展。在学校外墙设置公开栏和展示窗,及时的展示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主要读者群为接送学生的家长。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因为被“吸引”而参与学校的工作。

  2、召开切实有效的家长会。一学期拟召开家长会两次,学期初家长会主要通报学校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寻求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让家长感受到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和努力。各班主任可以把一学期对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通知给家长,告诉家长应该在家里对孩子关注哪些问题。第二次在期中考试之后,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的学习习惯,任务主要放在各个班级,分析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邀请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家长介绍一下经验,告诉家长有想法和能坚持的重要性。还可以召开各年级的分层家长会,比如优等生的家长会,学困生的家长会等等,布置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和任务。

  3、开办家校联系小报。家校小报类似于学校校刊,但是容量小,速度快。可以定位为每两周一期,每期主要刊登学校近期活动新闻、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获奖情况、教师的教育故事以及家长的教育孩子的经验等。篇幅不用过长,但是要让家长觉得有可读性,避免形式主义。

  4、开通学校网站或提倡教师建立班级博客,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和班级的途径。

  要不断激发家长管理和教育孩子的热情,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每一天进步,搭建家长和孩子交流的平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5

  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家校联系本,下面就家校联系本的使用心得说一下。 家校联系本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的纽带,它既是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阵地,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初中的孩子自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从新学期开始,我就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让学生把每天的回家作业抄到家校联系本上,以便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

  虽然有了家校联系本,可是仍有不少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不端正,错误率高,还有更甚者是不做作业或只做一半的,颇让我感到头痛。看来,有很多父母不够关注,为了让家校联系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在一次父母学校活动中,我提出了让父母帮助检查孩子每日的回家作业,并签字。 父母们刚开始倒也很配合,二十五本本子,二十五个签名,一个不少,孩子的回家作业一下子赏心悦目起来。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又开始有些退步了。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记着提醒父母先检查作业再签名。但效果不大。

  语文老师向我反映——有的学生回家作业很不认真,错误率也很高。该生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也很聪明活泼,我打开他的语文作业本,发现近几天他的本子上每天都有很多错题,语文老师说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怎么一回到家就发晕了。回想起这几天的语文回家作业,他的字也有退步。于是问他,他承认这几天因为想和已辍学的几个原来的同学一起玩游戏,所以做作业都很不认真。

  那联系本上的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明显的错误,明显的`退步,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发现。于是,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却说自己忙都好几天没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了。

  我叫来那名学生,他承认了是自己代签的。他说:父母忙于干农活,不签名又怕老师批评,所以才自己签的。而且他说其实班长也是自己签名的。班长说:刚开始几天,妈妈每天都检查作业,可自己每次作业都很认真,妈妈很满意,所以后来就同意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签名了。我有些惊讶,再去翻翻那叠家校联系本,竟发现了很多稚嫩的笔迹,学着父母的字迹,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的。看来,有必要和孩子们谈谈了。我把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和签名的意义向孩子们说了一遍。看着孩子们似乎都明白了我的用心,我放心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家长反应,家校联系本成了父母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父母的负担,在质疑声中,我不禁开始怀疑:父母签名有必要吗?直到有一次与几位父母闲聊时,父母们建议:对学习自觉的学生可以实行“随意制”,若有时间就签个字,以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而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与父母联系,加强监督,这样推出之后,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还建议父母写一写在家的表现,当收到父母的反馈时,我总是及时处理,而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放松,我也及时写到联系本上,看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收敛起玩心,认认真真地学习时,我便觉得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对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父母们的拜托声越来越多,让老师多和孩子说说,让孩子做作业认真点。而我又向父母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经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及时改正,可有些孩子会撒谎,回家作业不抄完整,把本子藏起来,不给老师父母看,或者把本子上父母写给老师的留言擦干净,更有甚者,与父母谈条件,哭鼻子不让父母写。

  我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我再去翻阅这叠家校联系本时,我惊讶——曾几何时它竟沦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告状本”,父母告状,我告状,推来推去的责任。

  反思: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公开的,孩子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会看到,在批评声中,孩子们渐渐丧失了自信,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少一些抵触情绪,有勇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呢?我的家校联系本面临又一次的改革。

  吴仪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虽然父母很少在家,可她的学习成绩向来很好。那天,吴仪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老师,我很少在家,所以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详细的告诉我吗?她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所以我在联系本上给予了她很好的评价。没想到,第二天,不太爱说话的她竟好几次主动来和我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于是我又在几个成绩教好的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发现她们在看到联系本上的“赏识”后,都有了明显的表现,学习上也更为积极主动了。我不禁暗自高兴。在父母学校活动中,与父母们一商议,便决定联系本上的留言改以前的批评式为赏识式,尽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细微进步都不放过。即使是提要求,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 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表扬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不少父母反映原来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总是很不情愿,现在,孩子总是会主动地让父母看自己的作业本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们总是翻看彼此的联系本,暗自较劲呢!

  我们的家校联系本终于变成了受老师、学生和父母都喜爱的“赏识本”,它帮助孩子扶正成长的方向,是用心的交流,传递着父母与教师的爱,是甜蜜的赏识,建立起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花园,让孩子能更自信、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范文02-16

家校协同的心得体会05-29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02-27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8-02

家校共育教育心得体会08-06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15篇11-15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4-22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11-20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