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时间:2024-10-03 14:00: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

  近日,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认真地在网络上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

  语文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伴着振奋与迷惘、求索与飞跃,我们淋漓尽致地体会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激动。从“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师生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劳与汗水,当我们手挽着手走过五年级课改的第一个学期时,回首来路,我们感慨着、微笑着、憧憬着……在此学期,我们又要对新教材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学习了新教材分析后,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如何吃透教材。

  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

  ”这说明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提高。反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也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个人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读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2、钻研教材,选准好切入点。

  抓好切入点,选准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入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而确定。

  二、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人说:

  “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呢?本人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争议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现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即一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让学生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学起于思,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而互动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体现在上课环节上,要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互动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摒弃那种“我讲我的,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很累,学生没有收获”的现象,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三维目标的合理达成。在课后反馈环节上,课后也要通过检查作业、反馈练习、谈话聊天、互动反思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收获程度,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从而做到追踪记录,及时总结。我们只有眼中有学生,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的病因——反馈解决”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 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零距离,心贴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感悟。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总之,通过这次的教材分析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的过程,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2

  听完新课标解读,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备课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同时,《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要求我们以后在作业方面,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

  我学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义务(20xx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线上培训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浅浅的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1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3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就属于第三层。

  (20xx《语文课程标准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整本书阅读被郑重地写进1941了课程标准之中。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需要阅读整本书”,学生浸润在整本书中,而不是单篇文章,把整本书作为教学内容,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培养每一个读者精神世界的“景深”。统编教材将整本书阅读变得更为系统,它重视的不再是以前一味的强调“读书吧”“你读了没”这样的结果,而是给予学生系统的、螺旋上升的、层层递进的读书的方法,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批注,学会提问,学会预测等等,无一不是对孩子能力的提升,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来转变。在“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书目,提醒学生坚持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并且要“坚持到底”,课前导读课、课中研讨课、课后延伸课,以一整本书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帮助孩子去读更多的整本书,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必将是最大的帮助!

  整本书阅读首先是“读”,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整本书阅读关键在于“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就可以用以下的教学策略指导:热爱阅读,不是靠一堂课去完成,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教师要营造班级读书气氛,可以和学生一起建设图书角、举行故事会等,发现典型,树立典范(阅读之星评选)。

  那么整本书阅读读什么书呢?这里所说的“整本书”,也并非完全要按照老师推荐的书目,可以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爱上读书,提倡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其中主要指教科书所涉及的和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阅读的书。而教科书所涉及许多单篇文章都来自整本书。那么,将单篇置于整本书中就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常态,即由单篇而读整本。这样在整本书与单篇之间“穿梭”,既能引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又能提升单篇阅读的品质,一举多得。比方在精读课文的“阅读链接”中,《祖父的园子》链接了《呼兰河传》的结尾、《草船借箭》链接了《三国演义》的原文(段落)等。

  还有之前我们五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就命制客观题(如判断题、选择题)考查“有没有读过”,如把书中的人物、情节、重要事件发生地、典型风俗名物等,与相应的书名联系起来;也可以命制主观题考查“有没有读懂”“有没有想法”,如“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有读者认为贾宝玉只喜欢玩闹不喜欢读书。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举书中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如果过于模式化,要求过多,反而适得其反,弊大于利。鼓励学生读整本书,打造“书香班级”,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充分阅读,只有增大阅读量,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读整本书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悟,也可以圈画出优美词句,读《西游记》时可以给妖怪分分类,画一张《红楼梦》家族图谱,为尼尔斯制作一张人物历险记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将文本内容消化了,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读整本书,教师要“教”,更要“不教”。“不教”,也就是自己读与学生一起读,与学生读同一本,与学生提供读书的方法、乐趣和收获,这样“不教”胜于“教”。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4

  此次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认识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和体现“儿童味”。

  一、教出“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就是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领会语文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二、浸润“个人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认为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 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要求我们的课堂做到“有滋有味”,即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体现“儿童味”,三味齐全、味道十足。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幸聆听了xx老师和xx老师对新课标及四年级教材解读后我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

  一、重新认识学习任务群

  在20xx版新课标的学习中,我认识了一个新的词汇——语文学习任务群。但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让操作我却始终不太明白。xx月3日的教材培训会上教研员xx老师把她自己的学习所得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让我对“学习任务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领会学科知识,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对于语文教学,既要关注每篇课文、更要着眼整个单元教学目标,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采取学习任务群的方式,从单元整体入手,明确中心,重点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语文素养。

  二、整体解读教材单元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群归属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明确提醒教师,依托教材单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首先要明确具体单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准确判断出具体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再进一步研读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就能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

  三、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来设计

  语文学习任务群无疑也是一种单元整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这就从教学内容设计走向了教学行为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的结合,以行为设计为主线牵动内容设计的变革。

  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三上第三单元“童话世界”,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召开“童话故事分享会”,学习任务是创编童话故事。学习五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创设真实情境:召开“走进父辈们的童年”主题班会,学习任务是准备主题会议发言稿。学习“四大古典名著”这个单元创设真实情境:“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读书交流会,学习任务是撰写读后感。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记忆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主能动性进行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梳理目标,分解子任务

  仅仅有核心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实践活动。为了使核心任务更清晰地呈现出目标落实的路径,一般需要对核心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学生通过一步步完成子任务进而完成核心学习任务。

  也就是说,子任务分解的目的既为教师的学习过程设计理清思路,更为学生完成核心学习任务,抵达概念性理解层次明确学习的路径。子任务的分解,还要考虑单元学习内容、方法、资源和评价等如何为了学习目标落实,尤其是实现大概念的理解,而进行有序整合——单元课文怎么整合,口语交际和习作在学习任务中的价值如何定位,语文园地各板块内容应整合在什么环节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教学情境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想已在暖冬沉淀、孕育,作为一名教师将以新课标为标,笃定前行,继续探索语文教学的诗与远方,引导每个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6

  20xx版新课标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项提出,意在强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课程育人功能,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课标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情趣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语文教育、教学竖起高标。标志着教育教学将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从“能力中心”走向“人性中心”,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走向“关注学生获得什么”。可见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关注人的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重视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终极性,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7

  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一一“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而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务必理解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开展,教师的开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开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拟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局部做出反响;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响,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拟,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比照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5,40100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万字。这些都说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 《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响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表达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那么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那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气氛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

  20xx年11月5日到11日,有幸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开设了《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积极心态辅导》、《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如何有效设计作业》、《语文教师的素质培养及论文写作》、《点“词”成金别“句”匠心》、《作文教学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分析与重构》和《提高阅读教学时效性》等讲座,并听了三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研讨课。吸收了不少新理念,增加了很多新知识,收获颇丰。但最震撼我的是余琴老师的有关单元整组教学的讲座,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单元整组教学”,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哪有时间?不可能这样教的。”慢慢地,随着余老师讲座的精彩呈现,也领会了她“省时高效”的独特魅力,我也能这样上: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进行备课,可以对本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回顾拓展)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基于整组考虑的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有:

  1、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主要任务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单元导语,制定学习规划。

  2、部分感悟课

  部分感悟课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科学整合教材之间的.内容,充分体现组内教材之间的关联,在整合中比较、感悟。可以是内容主题的整合提升,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的整合领悟,让学生习得读写方法与经验。如何操作呢?同类对比、主题升华、关联整合、整组学写。由于每组教材的特点不同,单元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整合的路径与策略也会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形成这种课型的基本流程。部分感悟课重点关注单篇课文与整组教材的巧妙关联,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

  3、单元总结课

  单元总结课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在比较、讨论中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单元整组教学”是引导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而不是将课文一篇篇孤立,到语文园地再来复习巩固,避免“篇”与“组”的脱节,课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教学。

  今后我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感悟,学以致用,不再单纯地教教材,而能更好地去使用教材,同时也将这种意识渗透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9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表达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无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筹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成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表达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根底。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催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应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气氛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0

  通过这次X老师的《学习新课标,助力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主题讲座,我收获颇丰。

  X老师强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前期新课改以来所积累的好的经验,要守正创新,勇于实践。“正”,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多年来课改的好的经验;所谓“创新”,就是贯彻新课标,必须尊重和承袭既有的好的经验,尊重教学实际,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这一点讲得非常实在,也给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指点了迷津。

  X老师重点对基础性作业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例,强调作业的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一个整体,还要具有想象联想、分析比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X老师通过具体的'基础性作业为例,为我们在日常作业设置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每一节课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并合理设置作业负责,精心研读教材,让作业少而精。我会把这次培训的理念和精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对课堂的把控和作业的设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双减”政策,不仅从“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质“”上有突破,让作业设计真正为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保驾护航,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深根。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在课程的定位上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由“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三、修订体现“减负增量”

  一是适当减负。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xx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但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明确写上一至三年级“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二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尤其关注的。这一点我觉得很能好,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的素养才好,这也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倡导,并为之努力着。

  今天在学习新课标时,发现了这几天我在中星小学跟着陆校长学的“学习型课堂教学”,跟新课标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表达的自信心。要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方面就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就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旧的课标在第8条,现在调整到第2条,说明其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作了调整。还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佩服陆校长的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已经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我相信,我们的学员在她的指导下,将会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2

  今天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3

  新课标提出了要更注重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学习所得也要回归生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知识的情境性,要注意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在实践方面,吴教授指出可以将语文学习划分为学习任务群,但规划时要注意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实践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不断变化,要想把握语文教学,就要多关注时代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4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

  今日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同学的语文力量。一是主见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进展同学的共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要求同学扩大学问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依据新的语文力量实践系统,致力于同学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学校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冲突,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老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讨论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讨论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试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实行了以下几点做法:

  1、仔细学习新课标,深化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同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语文素养,注意提高同学的语文实践力量,乐观提倡,促进同学主动进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同学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力量。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试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精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学问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详细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学问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问力量的不断迁移。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旧特别注意语文基础学问的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学问不但有详细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8-10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经典]05-02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4-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5-31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大全(15篇)08-15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荐)04-10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08

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8-28

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