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1
如何让孩子们顺利的进入小学,李娟老师以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方式,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使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幼儿园和小学相比有六个断层:人际关系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冠军的断层。因此关于入小学的准备,并不是准备书包,铅笔,作业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同时要重视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包办和灌输。在孩子有了很好的精神准备的同时,还需要配备图书、字典等相应的物质材料,做到双管齐下。关于正确的任务意识,也是需要开始培养的。
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我忽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准备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衔接;养成了好习惯,可以使幼小更加顺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稳定的孩子,会更加的开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后面一项工作的前提。
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感知周围人事的态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为社会人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孩子,附属内驱力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会为了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赞扬,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孩子有所期待,这样他才回朝着我们的期待前行。能力提升之后,我发现”积极”两个字出现的频率开始多了,积极的人就像太阳,到哪里都在传播着正能量。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全面的做好幼小衔接。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2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3
今天听了袁冰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让音乐成就快乐儿童。深切感受到音乐是提高人的情趣、改变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具有影响人格形成的价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是为了音乐表演,也不是以娴熟的技巧、完美的演唱、演奏结果为目的,而是聚焦对幼儿的人格、趣味、情感、美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讲座中,袁教授运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与丰富的表情,结合具体课例,为我们深入探索了幼儿园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歌唱教学活动的具体流程,感受游戏化活动带来的乐趣。对于3-6岁儿童来说,如何让幼儿在感知音乐最宝贵的阶段获得音乐学习的基础,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日生活中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加强幼儿音乐学习的感性基础和幼儿接触音乐的体验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乐感和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幼儿在快乐与美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各方面技能得以提高。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4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习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5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首先。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第三。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第四。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对儿童的学习期望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的学业知识与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进入小学以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度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教师和家长又往往以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并对其提出期望。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6
非常荣幸听了李娟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有效衔接的相关知识。让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使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理能力、安全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很重要,并不只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就能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生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品质,更有助于幼儿小学的学习生活。学校里的生活不只是学习,能与他人友好交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安全意识、对待事物有好奇,探索意识等等,都是学校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为培养幼儿各方面进步的。我们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幼教工作的我们,要勤思考,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中,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让幼儿在玩、操作实践中得到全方面进步!更好的培养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探索,拓展幼儿学习经验和视野。我们要全面培养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它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老师和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一些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们慢慢自己去适应,给他们信心。其实幼儿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就在做了,只是大班的时候要求更高一些,更接近小学一些。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7
今天学习了袁冰楠老师带来的《让音乐成就快乐儿童——关于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袁老师请大家看了一段矿泉水售卖机的视频,神奇的是,只要演奏好听的音乐,就会自动出来一瓶矿泉水,好听的音乐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大家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醉着。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可见音乐是我们最密切的艺术形式。
袁老师先带我们查找了当下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以目标为起点,进行后续的'活动开始。“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我们还要先审视蕴含的音乐技能和审美含义,考虑如何让这些审美含义的音乐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其次,要重视幼儿的学习技能、策略,发展学习品质,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积极地个性以及社会性品质。
歌唱活动的组织,让我产生了共鸣。首先是范唱部分,我们第一次要尽量“清唱”,音量适当放低,既能培养幼儿专注倾听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幼儿歌唱时喊叫。2-3遍后,再加入右手单旋律的伴奏,使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难点,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老师准备教具和图谱,幼儿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今天,袁老师举了一个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也可以自己设计谱图,不但有利于理解歌词,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练习歌曲的环节,也可以加入“反思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
最后感谢家长学校365的培训平台,能够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跟随专家老师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的水平,让学习和进步成就更优秀的我们。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8
今天有幸聆听了钱雨老师的专题讲座《幼小衔接中的“两难”教师》,让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将会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力量。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要注重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幼儿园和小学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环境,为了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学习环境,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要意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尤其是幼儿时期,向他们传播正确价值观念,才能为今后成长提供保障。“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相比入学前疲于掌握小学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善于动脑和表达,积极地思考。
最后,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家长们可以积极引导并加以鼓励和赞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顺利地进入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9
观看了本周365直播特级教师袁冰楠的讲座,我收获了很多。在袁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知道在玩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单一,在教学活动中,打击韵律的活动较少,所以容易出现教师高度控制和教师想要主体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引导幼儿产生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绪,情感共鸣,从情感教育入手,达到音乐教育目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学习音乐的三大基础,技术、乐感和勤奋,是支撑一个人成才的三大素质,技术的基础,首要是要学会放松,我们要把放松当规范,把放松作为基础,孩子只要一紧张,学习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控制力就很难控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幼儿充分的和谐轻松的环境,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讲座中的与我音乐集体教育目标的设定,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设定音乐到目标的重要原则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在设置音乐教育目标时,要从情感知识技能能各方面设置目标。
活动实施过程中,音乐集体教学游戏化,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迅速地感受音乐的韵律,也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通过直播学习,我们了解到幼儿音乐集体教育内容,从歌唱韵律节奏,逐渐融合,相互渗透,以我的兴趣和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主要标准,这个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发展幼儿的歌唱水平,还要发展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创造性发展,而教师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上,让幼儿主动的探索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幼儿的音乐水和平认知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创造性。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通过观看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实践与拓展,引导了一个思路,新的教育观念逐渐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中,真是收获满满!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2-26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09-06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1-15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02-25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05-24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0-19
大班幼小衔接心得体会08-21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12-07
幼小衔接专题心得体会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