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09 18:03: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乡扶贫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

  我站今年根据县委政府制定《xx县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的职责、考核及奖惩办法。县、乡技术人员服务120天以上,现将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示范技术服务

  指导科技示范户和示范田的技术操作,技术下乡服务每人2个村,每村4个示范户,要贯彻始终,从播种到收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县技术人员重点服务56个村,指导科技示范户112户。

  二、农业技术服务

  (1)带给及时周到的服务

  年初,我站制定了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技术服务规则,规则中对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技术人员共下乡服务120天。五乡一镇都有技术员下到村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生产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负责和及时处理所在乡的农业生产问题。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站上为每一个农技人员下发了工作手册、宣传资料袋,袋内有病虫害防治和农作物高产的资料100余份。站上对技术人员需要的资料可随时带给,以便技术人员及时把资料带给给需要的农户。

  (2)用心宣传

  技术人员透过包村入户进入田间地头的形式,将各类病虫草害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农民。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并在电视台做汉、哈双语宣传共5期,二十五天次;乡村公示栏和广告栏上张贴100余份。透过广泛宣传,将重要的技术措施及时传到达农户的家中和地头,对提高农户应用科技致富起了重要作用。

  (3)科学防治

  技术人员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害状况向农户带给正确的防治措施,并对到站咨询病虫害如治的农户以用心热情的态度接待,及时提出合理的防治推荐。对一些疑难病症,组织专家会诊或来到农户的地头了解病情,做出科学的防治方法。今年,我站准确预测了草地螟虫害并用心宣传组织防治工作,防治草地螟虫害一万余亩。

  (4)病害发生较重的农作物防治状况

  今年我县打瓜的种植面积大,得病也比较多,尤其是打瓜白粉病在全县发生较普遍。我站用心邀请地区专家多次来我县指导打瓜白粉病的防治,并且组织技术人员下到各村田间地头给农户发放防治资料并进行讲解,共发放资料4000余份。透过有效的防治,我县打瓜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农户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组织农户参加现场观摩活动

  为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意识,6月x日组织五个乡的种植大户100余人,雇用三辆大巴到183团观摩兵团先进的种植水平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农作物管理期间,站上要求各乡多次组织本乡农户对滴灌食葵、滴灌打瓜及其他高产农作物进行观摩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

  (1)能够承担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加强专业培训。

  (2)技术人员下乡服务资金不足,要想在全县33万亩农作物服务上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

  (3)我站只有一辆战旗,而且年久失修,技术人员下乡只能打的到乡政府,到村到田间地头只能步行,无法满足农户技术的需求。

  (4)透过电视台宣传的高产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这个栏目收视率不高,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

  (5)在农作物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乡、镇技术员都在忙于乡、镇的其他业务,无法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2

  为加强我们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搭建我们之间的桥梁,了解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我县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看似简单,但任务极重。我满怀激情地走上了去往蒋家桥镇新江村里的路上,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又是一次挑战。

  记得刚走访的第一天,我到了新江村支部书记家与他聊了半天,谈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曾书记赞同的说“好啊,上级部门对我们农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呀,让你们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村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于是曾书记利用村喇叭广播了广播,说明了我这次走访的目的,这对我后来在村农户家里了解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

  转眼间,活动开展已经有半个多月,回顾半个多月的走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顶着风,冒着雨,披星戴月,流过汗,时不时受到群众的不理解,看他们那毫无表情的脸,有时甚至感到很委曲。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走访过程中,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苦,听到他们的实话,加上我对有关惠农政策的讲解,通过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不理解转变到理解,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主动,甚至有的盛情挽留让在他家吃饭,听取他们的心声,取得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在走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内疚,在走访中都一一进行了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二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如新江村曾星星同志想办一个养殖山鸡场,但对创业起步资金的合理预算及今后的管理经验一无所知,我主动与县创业培训班的贾老师进行了联系,给他拿回了创业的`有关资料,供他参考并给他留了有关电话,和他说在今后的创业路上有什么困难还可找我帮忙。

  三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变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我们联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六是要积极拓展新思路。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对各方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建议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本村实际。在新江村走访中大多数村民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方面的想法,下步我们要结合新江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七是要做到勤快。要多走访,多调研,多到第一线去了解村情民意,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对策,帮助解决问题。

  这次走访后的赶触太多太多,有苦有甜,对那些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民我替他们高兴,可是那些困难的群众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后肩上的责任,这时刻鞭策我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余热。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目标,以及建设四个内丘的既定目标,以工作队下基层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为重要载体,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基础,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建设年这个总目标,开拓创新,务实为民,力争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文化建设方面有新的.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工作思路:

  按照我局党委的安排部署,组成以庞振旗为队长,邓永强、任磊为队员的工作队,工作队成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进驻中辛庄村,集中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做到民情调查进万家、惠民实事进万家、政策法规进万家、礼貌新风进万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从农村长远发展出发,充分利用帮扶政策,注重引导群众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收益。

  三、近期主要工作:

  (一)深入群众、摸清底子。工作队入村后透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部分党员、群众进行应对面的接触和交流,重点从产业结构、卫生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群众渴望解决的问题、以及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村情,制定工作方案和帮扶计划。

  (二)用心谋划项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局领导曾先后两次深入村里,与两委班子仔细讨论,认真总结,认为就应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透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下乡活动,并有机会深入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收获颇丰,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

  下乡扶贫不仅需要实际行动,更需要心理准备。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些地方,我们需要具备调适自己的心态,做好随时适应环境的准备。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与农民朋友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善于沟通和交流。

  下乡扶贫需要具备实际技能。在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只有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当地人提供帮助,实现自身价值。

  再次,下乡扶贫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农家乐、采摘水果等方式,感受到当地农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些乡村的风景、美食以及人民的感人故事,都令人感慨万分,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更懂得感恩付出。

  最后,下乡扶贫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将当地的状况和问题反映给社会,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让我们的行动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深刻认识到下乡扶贫的意义和价值,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关注贫困地区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扶贫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5

  学院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商学院社会实践其中一员参加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大二学生,能够再一次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到无比欣喜与荣幸。不仅体验了农村疾苦,还获得了提升自我的机会。三天的时间不长,但一路走来,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

  7月14日早上,大家整装出发,怀着满满的期待,经过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旅程,一路上,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小雨过后,山中一片朦胧,更是让我们欣喜不已;大家沿途交流讨论着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和顺县李阳镇榆圪塔村。这里虽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村落,但经过近几年政府的`扶持村领导和当地村民的不断努力,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干净且富有热情的村子,刚踏入村内,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想,这是大自然独有的魅力,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质朴。我明白,我们不仅仅是去体验农村生活更多的是要了解民情提高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

  在与村支书及村民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村子里人口稀少,大多为留守老人,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挣钱,常年不回家,而村中的老人则靠种植玉米及其他杂粮维持生计,村委还相继创立了合作社,年底村民还可得到一部分分红,抑或通过土地流转来赚钱,同时加上国家的帮扶政策,村里人的生活也都有了基本保障。

  脱离课本,接触社会,下到乡里,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基层的确是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得到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特别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行动起来,为扶贫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乡扶贫活动,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下乡扶贫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前往了云南省一个贫困的山区,与当地的居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不易,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

  与当地的居民们交流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比如教育方面的问题、医疗方面的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我们为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为老人们提供医疗帮助,尽我们所能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次下乡扶贫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不易。我们要把这种珍惜生活的心态带回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在未来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贫困地区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下乡扶贫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我们要把这种珍惜生活的心态带回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同时也要关注贫困地区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7

  我是一名参加“三下乡”扶贫活动的志愿者,这次的扶贫之旅让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我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提供思想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持。在村庄里,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缺乏自信和勇气,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贫苦的现状。因此,我们志愿者不仅要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帮助,还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不断努力改变未来。

  我发现扶贫工作需要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地实现。在村里,我们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需求。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达到最佳效果。而当地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扶贫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

  最后,我认为扶贫工作需要持久的、长期的跟进和支持。一次性的援助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效果,但如果没有后续的脱贫计划和跟进服务,这些人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的境地。因此,我们志愿者要善于使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他们提供长期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实现脱贫致富。

  这次的“三下乡”扶贫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决心,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扶贫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8

  长久以往的下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让我感受到,扶贫一直是我们年轻公务员应该做,踏实做努力做的。不仅仅是因为组织需要更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党的领导是大方针大政策,我们基层公务员才是脚踏实地努力干的基本。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党和政府首先提出扶贫政策,后来,为了尽快推进农村工作的开展,帮助村民尽早脱贫致富,又一次提出“精准扶贫”四个字。

  “精准扶贫”估计是党和国家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再次进行查漏补缺,为了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提出的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方式,从业务到工作,到具体了工作的转变,可以说给公务员,和各级政府办事人员,提出了一个严要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个人觉得,这是党和国家在关心爱护三农,是帮助三农脱贫致富的一个重大措施,作为农村的任何一个村民,都应该很拥护此项工作,此项工作是件对村民很有益处的喜事情。然而,中国的农村工作确实很难搞,各个地域、各个村情都不尽相同,此项工作又牵扯到十多亿中国农村人口的个人切身利益,因而在此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好多的`弊端、好多矛盾和是非,这些情况,当然在所难免,见而不怪。

  对于对于在公务员处理基层关系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争论的时候,应该合理的去解决。对于一些贫困户为自己贫困感到无比的光荣脸上有光,这才是真正问题的所在。多问为什么多找自己的原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讨论很正常,重要的是该怎么去讨论,合理的讨论,有意义的讨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蕃薯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是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多次的下乡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巨和不易,但是也反映出很多问题:领导的决策力,办事员的行动力,组织凝聚力,群众配合力,等等。作为一个经常下乡的公务员,不仅要让自己有这样的体验,更应该带领着新的力量,新的血液去奋斗。去做出贡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整个单位的责任和职责所在。

  因此,真正的贫困户要拿起精神头,穷追猛打振作起来,学习技术经营,要学会勤俭持家自己努力。政府扶贫自己市政府的职责所在,但不能有依靠思想,睡在政府的床上过日子,要争取早日脱贫。

  一人之力无法撼动大树,但是所有人的力量就能抵抗顽石。艰难险阻不是事,人心才是硬道理。凝聚力,决策力是关键。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靠的是自己,靠的是同事,互相合作,新力量替代九思维才是关键。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9

  在我参加下乡扶贫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的生活艰辛和无奈。通过实际行动和帮助,我明白了下乡扶贫的意义和重要性。

  贫困地区的贫穷不是一日之间形成的,也不是一个人或一支队伍可以轻易改善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下乡之前,我认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应该自主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当我真正了解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后,我才明白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能够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下乡扶贫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下乡扶贫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来制定具体的帮助方案。在我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和当地村民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稳定的生产和收入,土地肥力低,水资源短缺等。因此我们根据当地特点,采取了土壤改良、科技扶贫、水利建设等措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最后,下乡扶贫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启示。在这个社会中,帮助他人、关心别人的生活及健康,带给大家的是相互理解、互相帮助的善意愿望,这种善意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都是必要的。

  下乡扶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我希望所有的人们都能关注到贫困地区的人们,用我们的能力和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用我们的爱与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灵。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0

  20xx年4月10日,我们利用双休时间再次因为“扶贫”走进农村。繁杂的数据统计,崎岖的盘山公路,开始让我们一些瘦弱的女教师不免有退缩和畏难情绪,但当入户全部结束后,我们却没有了疲惫,没有了埋怨,有的全是感慨。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一——老弱病残

  我和同事共走访十家,走访之前在村委统计信息上了解到的致贫原因大致有三类:因病,因学,因残。简单几个字让我们读不懂“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行走在山间,探访到家中才真切感受到主席的英明决策,才体会到“贫困乡亲”的举步维艰。

  谭老已近六十花甲,但却在村里是一把好手,修公路,参农保,他是宣传员,也是调解员;学技术,搞品改,他是先行者,也是示范户;就连这次我们进村入户,他也是接到电话,就立马来到村头迎接我们,并一直给我们当向导。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好学,豁达明理的老人,他却也是我们扶贫的对象之一,因为他是一个病人,他还有病老婆和病孙子。09年他被查出咽喉癌,据他回忆,对于他的病情,武汉,宜昌专家会诊花了四个半小时给他作CT检查,会诊费用高达8500元钱,确诊后手术治疗,现在处于维持期。陪伴我们走了三个小时的路,我的腿都痛了,他却一直一瘸一拐,因为他的双腿膝盖里长了“骨刺”,也必须手术治疗,已经联系好医生,让他备好七万元钱去手术,现在正是春耕忙种时节,他舍不得这大好时光,执意等秋收后再去,说耽误几天不着急。

  从谭老的介绍中得知,我们见到他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在他的介绍下,我们来到另一家,老人正弯腰在地下寻找着什么,我和他打招呼,他嘴里应着,却没有转过脸来,走近才发现他双眼失明,想摸到地下的水管洗手,我赶忙帮他拾起递到他手中,常人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可在他这儿就要摸索半天。走近屋,他却忙不迭的吩咐老伴泡茶倒水,老伴体型略胖,一看便知是善良人家,做起事来却是慢吞吞,原来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做事急不得,快不得。这样两个老人能从田间地头刨出多大个来头呢,一年医药费就靠种点苞谷,喂几头猪。

  让人不忍心细看的是这家床前放着双拐,人却常年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的`中年妇女,曾经她是家里的顶梁柱,虽是女儿,因为是独生女,所以被招在家照顾父母双亲,几年前,丈夫因病而亡,已近中年,能干的她只能再将就找一外地人再嫁,现在老公年龄不仅大很多,且做事迟缓,大脑也是个不怎么灵光之人,一天弯腰驼背,浑浑噩噩过日子。在了解记录他的情况时,女人眼里满是泪花,能干要强的她要不是车祸,她也一定会把家里打理得亮亮堂堂,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可无情的病灾只能让她的后半生在板床上接受别人的怜悯。我想,她的内心会比我更难过,所以我都不忍心多看她一眼,也不想多说一句安慰的话。

  其他贫困户也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但都一样因为各种疾病让他们精神痛苦,行动不便,经济拮据。但我却有一丝庆幸,这些贫困却不是因为懒惰,无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不贫困,相反却非常富足。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二——精神富有

  再说谭老,他跟我们讲起他的病情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我也不怕死,能做一天事,我就做一天事。如今的他,有几百棵柑橘树,还跟随县的考察团到外地参观学习,为了让儿子一家在外创业,老两口风雨无阻的带孙子在老家上幼儿园。跟他相处的整个时间段里,他都是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结束后从山上下来时,他一直陪我们走到没有岔路的地方才停下来,但仍然坐在田坎边望着我们下山。从他身上,我看到的不是贫穷,而是激情,快乐。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三——感恩永驻

  话说这么多贫困户,只有几家土坯房,这也是村里即将列入整改对象。其余房屋全是屋内吊顶,外面刷白,统一做了房檐。问及村民才得知,这是扶贫攻艰办的“房屋改造”工程,一老爷爷说,这搞了蛮好哦,屋里格外亮堂,住在里面精神都好些,感谢党的政策好。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1

  20xx年7月伊始,随着上任连心小分队驻村两年工作时间届满,我们这些新队员又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了新一轮的下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

  接到通知后,6月29日,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就来到了驻点的小璜镇孙圳村,熟悉了解村情民情,并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见面,了解其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随后的一些日子,为迎接省第四督察组来我区对扶贫工作的督察,我们连心小分队又忙着核对数据、整理资料、熟悉政策、上户走访,星期日都加班加点,忙得是不亦乐乎。这一次也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驻村工作带给自己身心上的压力和疲惫。

  驻村扶贫2个多月以来,我都在努力适应角色的变化,从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不知不觉中都有了一些改变。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深入一线与群众交心谈心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而我自己,也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向“乡村干部”的转变。

  怎么精准扶贫,这还真是一个技术活。过去,扶贫说白了,那就是给钱,给了你钱,这脱贫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你拿了这些钱有没有脱贫,那是你的事。这样的扶贫,显然问题很多。精准扶贫就是中央给这毛病开出的药方,他不是让你给钱了事,还要帮助、引导老百姓通过什么途径脱贫。

  精准识别贫困户老弱病残家庭居多,在孙圳村,因病致贫就占到贫困户总数的50%,他们大多没啥文化,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成了他们奔向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讲求精准谋划、因户施策。就长远来看,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授人以渔的助民致富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从源头上破除贫穷。当前,要立足产业扶贫,在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上做文章,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补齐产业短板,强化发展支撑。要引导农村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支持、鼓励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方式,有劳力的贫困户还可在产业基地从事劳务,从而既避免了贫困户因缺劳力而致土地荒芜,还能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确保其收入来源稳定。

  实现困难户脱贫,不仅要求我们要和他们拉得住家常,做得住朋友,耐得住性子,更要求我们要和他们结交上“穷亲”,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唯如此,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扶贫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扶贫之路,崎岖而又泥泞,我想,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和自身的努力下,相信贫困的雾霾终将被暖阳驱散,开往小康的车终将驶上坦途,想到此,不觉有些慰藉,有些温暖。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2

  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奔入了小康社会,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家庭没有脱贫,为了进一步了解脱贫工作,20xx年11月13日下午由海兴中学杨校长,时校长,刘校长,王校长四位校长共同带队组织各年级主任以及两位实习老师一起到海兴县后程村进行走访调查,体会民生的扶贫工作。

  我们分别针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1.熟悉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并介绍自己的情况。

  2.检查扶贫对象小红包里面的各种证件是否齐全。

  3.在扶贫对象家中张贴新换的连心卡,公示牌。

  4.帮助扶贫对象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

  校长和主任们一共分为三组,分别去自己所对应的村民家里送温暖,王雪和刘艳菲负责记录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任务分配完成,我们就一起步行走进了后程村。刚一进村,就吸引了站在路上闲聊的老爷爷们的目光,他们很友善,有时还主动先给我们打招呼。看到我们眼睛好像一下子亮了起来,毕竟我们比他们年轻的多。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看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欣喜、有无奈、也有心酸。欣喜的是老百姓大部分房屋体面,能够保证基本的温饱;无奈的是看到真正贫困的人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除了会教书还只是会教书; 心酸的是村里留守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年龄大的妇女、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给孩子做饭的保姆身份之外,就是围一块唠唠嗑,或者张家长李家短一番。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家,是全村最贫困的人家。家里有三口人,妻子卧病在床,儿子精神不好,全家只依靠79岁的.大爷。大爷前几天腿受伤了,但依然去干活,因为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听着他述说的情况,很心酸,体会到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自己真的很幸福。

  然后我们有去拜访其它的人家,他们你一言他一语,轮流释放信息,乐此不彼。

  我们偶尔可以插上话,一边认真的聆听着,一边记着笔记,一边解释着,有时还宽慰几句。貌似我们是救星,貌似我们很伟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能做的唯有微笑着聆听,貌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认真聆听他们倾诉的人。他们脸上绽放貌似久违的笑容;或许是我们能静静的听他们诉说,他们有了倾诉对象,而且乐意听他们诉说。他们或许忽略了我们是教师,我们有的是耐心,除了教学就是聆听学生的倾诉,我们的功课是经得起考验的。

  不管怎样,看到他们开心,我们心中有些许欣慰。也多多少少有一丁点的成就感。至少给他们的寂寞无聊的生活增添点新鲜感。每次去走访都会有老百姓主动打招呼,有时会寒暄几句。看到他们的微笑,我们也算是没有白走一趟又一趟。忽然间悟到留守老人和孩子内心也是贫困的,他们更需要扶贫。因为全国范围内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远远高于贫困户。他们的生活除了单调还有无奈。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整洁的楼房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实习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3

  不知不觉三下乡已经进程过半了,今天我们来到了石泉县的云阳村进行支教活动。云阳村位于大巴山脉之中,所以我们是沿着山路过去的。山路周围混杂着大片的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梯田,同时还有大量的植被,理论上说应当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我看见了一些掉落的树叶和针叶树木,所以可以看出这里的气候相对湿润但是由于海拔导致的山间温差过大以及土地难以利用,可能使得当地的经济和交通都不是特别的发达,因此今天我们去支教的孩子们可能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成长。而这些在我之后与一些孩子的对话中得到了一些印证。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开始在村干部和老师的指挥下着手准备。今天到场的约有40余位家长和孩子,我们将家长和孩子分开,孩子们去教室,由备课的同学进行教课,家长则在会议室和其他同学以及干部们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由于我主要是在教室里,所以我就谈论一些孩子们的情况。

  第一堂美术课,孩子们一开始还比较拘谨,同学们也缺乏经验,好在吴老师及时镇住了场面,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们也慢慢放开,开始向我们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纸上天马行空的画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教课的同学也细心帮助同时与孩子们互动,第一堂课非常的和谐美好。第二堂语文课,本身我觉得可能同学选择教授的内容有点“超纲”,但是这些孩子的基本功比我想象的要好,无论是识字水平还是朗读发音,不逊于在城市里上学的孩子,所以语文课上的很顺利,效果也很理想,尤其是最后让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信的环节,我看见了一个孩子亲口给她爸爸读出信的内容后,她的爸爸很明显的动情了,让我看见了也很感动。最后的活动课把孩子们的兴奋点燃了起来,无论是篮球,还是老鹰捉小鸡,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很投入,而我也亲身投入其中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感觉是找回了童年的美好。

  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在结束了表演以及午餐后,匆匆告别了这些孩子们,也告别了这大山中的云阳村。云阳村孩子们的天真,村民的淳朴,景色的秀丽,都是我们这次下乡乃至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我们生活在城市,能够了解农村孩子的机会很少也很难得,对他们的帮助也是十分微薄,但是在仅有的机会里,我们全身心投入,用汗水去践行我们大学生经世济邦的诺言,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他人的赞许,更将会是自己心中的感动和幸福。

  来时阴云遮天,去时阳光明媚,我们的付出在孩子们的快乐中得到回报,我们的汗水收获了孩子们的喜悦,这样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三天,“铸梦青春扶贫普法实践团”一行人深入石泉县新联村分三组进行乡村基层扶贫工作调研。烈阳高照,山路曲折,但同学们对扶贫调研工作的激情却丝毫未减。在上午的实践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因生活所迫,当地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因此留守的人员一般以中年人、老人和儿童为主。如何有效地针对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脱贫工作便成了新联村脱贫攻坚中的一大难题。精准扶贫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脱贫的重点在于“彻底”而非满足一时所需,据此,新联村村委会提出了“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在确保村民具备基本劳动力的前提下,通过提供部分基本扶贫资金并传授一至两门生活技能,例如养蚕、种植食用菌、放牛等,以此来保证扶贫对象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来维持生活所需,实现自给自足。

  “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不但给当地的村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技能保证,同时更是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生存斗志,使他们明白了自我奋斗,自我脱贫,自我致富的重要性,以自主劳动实现长期、永久性的脱贫,而非一味地被动等待国家的扶贫补贴,脱贫一时。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师常常强调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授人以‘渔’”反馈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其第一要义便是自主学习。本科教育是为了树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大学生今后的社会就职做准备。然而迫于教学任务及课程的安排,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抓重点,抓要点来进行授课,对于细节上的知识往往只能是粗略地进行介绍而不能够一点一滴地进行讲解,同时,仅凭每周一两节的.专业教师授课,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均不足以巩固好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这就意味着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并坚持做到自我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下浏览相关书籍的方式来巩固并拓宽自己的知识系统,真真正正地形成完固的知识体系。

  在下午的村委会座谈会上,同学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带着自己的疑惑、不解向村支书等前辈们讨教基层扶贫的实践工作技巧。当问及如何解决当地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时,村支书们道出了实践工作的无奈。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工作不定、担心追究、对扶贫工作了解不清等原因,他们往往都不说出具体情况或者直接拒绝上报自己的外出务工情况。这一方面阻碍了劳动力外出调查表的填写,给村干部的扶贫档案建设工作带来了麻烦,另一方面,当外出人员的劳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又因为缺少相关信息资料的证明而致使劳工合同无法生效,使得原本已经贫困不堪的家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资金支持,雪上加霜。

  此问题反映出了部分村民对于村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戒备心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对子女安全的保护。受限于文化层次低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们害怕如果如实汇报子女的去向会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便采用模棱两可的答案来应对档案的建立,给基层工作建设带来了阻碍。

  在过去的两年里,新联村共帮助123户村民彻底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其扶贫成绩之显著,令人敬佩!然而,做事容易,结事难。新联村今年的奋斗目标是帮助余下的45户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而这余下的45户贫困户恰恰皆是关键性的硬骨头。如何去啃硬骨头,如何在三个扶贫层次的基础下完成好扶贫的收尾工作,对于新联村的精准扶贫建设而言依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4

  一场大雨过后,天空在阴霾的笼罩下透露出一种静谧的颜色,略带潮湿的空气围绕着每一条还在沉睡的街道,这座安静的小镇,又迎来一个凉爽的早晨。今天已经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三天了,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堂书法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讲好这一堂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书法是极其枯燥无味的,那么我又该如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当自己真正站上讲台瞬间明白了这个“老师”身份的转变。离本堂课结束还有十分钟时间,我采用了回答问题便能抽纸条的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或者梦想。在他们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他们有笑容,纯真美好;他们有悲伤,孤独无助;他们很早熟,坚强无奈;可是,在与他们接触了解到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遗憾地缺席了他们的点点滴滴。陪伴在他们的笑容里写满了简单、知足与不奢求。

  三尺讲台,书写着很多人的执着与梦想,播撒着阳光与希望。对于我来说,很荣幸有这样一次站在三尺讲台的机会,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从备课到讲课到课后所具有的挑战性。我觉得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或许不是教了孩子什么,而是为孩子带来了什么。我们的陪伴为孩子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以公益的力量为教育尽一份力,这种感染和影响的力量不应被磨灭。

  在支教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可以唤起社会对那些孩子们的教育支援和关怀。凭着心中这份爱的种子,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小伙伴可以加入我们志愿者的行列,让温暖传递到更多的角落。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15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情来,数日不为长。转眼间,再挥手,已到了临别的时候。

  我记得,那里的青山环绕着绿水,那里的鸟叫呼应着蝉鸣;我记得,那里的孩子天真稚嫩,那里的老人坚毅淳朴……可是这一切,都无法让我带走。我能带走的,只有流淌在每个村落、流淌在每个人身上的无比珍贵的红色基因。我也必须将它带走,因为我要让它永远地传承下去。

  那里是水口,赓续着红色的基因。

  聆听了老一辈人的故事,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是我们来到此地的终极意义。激活红色基因,应当以英模人物为榜样,自觉向他们看齐。“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愿榜样的阵阵“清气”,能够澄滤“余滓”,引导我们进入“杳然”的人生之境。

  参加我们主题教育活动时,嘴角总是带着笑容,心里总是多着希冀。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才更知美好生活的不易,才更希冀着新一代青年的“有为”。

  我想,偌大的中国会有千千万万个”水口“,正为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而焚膏继晷。

  红色基因回答变化时代的考验。《致敬奋斗人生》中曾言:“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中,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所以,赓续红色基因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不应该只是旧事物的传递。真正的红色基因,是秉承知行合一的`巨人,是紧跟时代的弄潮儿,他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挖掘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红色基因回应代代新人的奋斗。红色基因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如今,这赤色璀璨的火炬已然传到我们手上。传承这火炬,需要以躬身入局的实践来把握现在。“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讲好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与祖国同频共振,迎来前程光辉似锦。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下乡支教心得体会08-29

下乡结亲心得体会优秀07-10

语文送教下乡心得体会07-28

三下乡心得体会09-24

(精品)三下乡心得体会12-14

暑假三下乡心得体会08-31

扶贫申请书06-27

扶贫感谢信07-17

下乡实践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