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时间:2024-12-06 11:21:3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

  本周日,我怀着崇敬却又疑惑的心情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该片全面讲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一段历史。分别从“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再现了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事件,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历程。

  我作为一个预备党员,作为我党的历史是十分崇敬的。在百家争鸣,争奇斗艳,而又战火纷飞的民国,我党能从几十个人的嘉兴南湖游船一直到成为这片大好河山的执政党,是一个十分艰难困苦的过程。同时,我又满怀疑惑。正如纪录片中所说:“此时中国新的知识分子接收到各种新的思潮,如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等。”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被证实可能为中国所用的思想主义实在很多,而共产党是如何被证明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唯一道路,并带领中国站起来的呢?

  首先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有极强的学习和改进精神。不同于某些思想顽固,一条路走到黑的政党,我党也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每次困难和挫折都达到不了共产党人救苦救难的坚定信念。比如共产党的路线到底怎么走,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相反,都是靠一步步改正错误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包括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是在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刻在遵义会议上才确定下来的。

  其次,是共产党具有执着精神。在腥风血雨中,中国共产党身上有股宁死不屈的执着定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走上了漫漫长征之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这支队伍用热血在长征的路途中谱写出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样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现在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蓝图将会由我们所著就,我们需要学习先辈们身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做新时代的先行者、建设者。

  最后,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实践出真知。到1940年,国民党完全断绝了对八路军的经费供应,并对边区实施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日军也不断对占领的边区推行“三光”政策,导致边区物资供应匮乏,战事难以为继。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关心最广大的农民群众,深入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只做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中国共产党军民一心,用小推车“推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重生”这个片名起的好,曾经失败过不要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也要做一只凤凰,涅槃重生!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2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

  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3

  《大国工匠》讲述了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拇指,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酣畅淋漓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辨认出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占有一个共同虽然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几分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醉心于,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民主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一生美丽梦想也好,勇于创新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科砂藓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个人成长。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4

  为传承发扬“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提升广大职教师生对湖南职教史的认知了解与湖南职教人的身份认同,连日来,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组织全校近20xx名师生积极收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

  据了解,由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楚怡——百年荣光》,分为《历史深处的回望》和《映照时代的传承》上下两篇,全景式地展现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及其百余年来对湖南职教的影响,阐明了其对当代湖南职教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一部汇集湖南职教成果大展示、经验大总结的优秀作品,真实演绎着“湖南职教人在讲好湖南职教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全国职教领域纪录片的先河。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收看<楚怡——百年荣光>的通知》文件精神,3月25日,办公室于通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发出收看《楚怡——百年荣光》倡议书,并把电视端和网络端两种方式的播出时段以及观看网址发在学校工作群,方便大家准时观看。

  3月26日,刘勃、麻宏彬、杨三清等教职员工为了先睹为快,熬夜收看湖南都市频道23点40分播出的《楚怡——百年荣光》;3月27日,张志敏、廖敬芳、江水华、吴伟明等大部分教职员工,收看湖南都市频道重播以及省教育厅官网视频,完成各自收看任务。当日晚自习,该校近20xx名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采取班班通等方式收看《楚怡——百年荣光》。

  观影后,师生们被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所感动,并表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进一步增强了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均已完成收看任务。”该校负责人张志敏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以深切领会新时代“楚怡”职教精神实质为契机,通过开展观影学习研讨会、组织师生撰写观影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学习“楚怡”职教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凤凰职教的好故事,全面总结凤凰职教办学经验,奋力谱写新时代凤凰职教事业的新篇章。”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5

  《人生第一次》是一部系列人文纪录片,它观察了不同人群在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故事。在12集纪录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集《告别|忘记我,也没事》。故事记录的是巢老与他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伴聂婆婆的日常,巢老每周乘地铁转公交去养护院照顾聂婆婆,不管是他切好的'水果、路上他孤单的背影,还是他与聂婆婆的碰额头,一点一滴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动。

  “当你老到忘了世界,用什么来爱你?”疫情期间养护院进不去,巢老便写了封信,读信录了视频发给聂婆婆。信中写的都是平淡的过往,言语中确是满满的情深。巢老数次哽咽流泪,拿信的手也不停颤抖,他读的每一句话都让人眼泪决堤。纪录片的片尾曲中有一句词:推开世界的门,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人还没老,我已经开始害怕迟到。越来越害怕错过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人,对亲人的思念也越来越浓,舍不得错过每一次可以和亲人见面的机会,想想其实是害怕与他们告别,而现在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让迟到的关爱成为遗憾。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6

  电影《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xx至20xx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我们要主动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人物角色最清晰的是宋云天,他最终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下基层,在留校与下基层的选择前,他的父母选择了尊重他自己,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的人生解释与意义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在孩子重大的人生抉择里,父母能够保持中立不过度干预真的已经很不容易。在这里不得不给他父母点个赞。图片

  "这就是年轻时不懂事的后果,等真正成熟后方知进退两难。幼时但凡有人扶它一把,它也不至于如此艰难……人生亦如此!"网上也流行这样一段话,而人生真实的状态却是必须经历过才会成长,只有真正体验过才更能获得意义,人的主动性行为所带来的能量远远高于被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被卡住的西瓜比正常普通长大的西瓜更加不一般,反而得到了人类更多的关注。

  生命的悸动与触动人心的往往在于它不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另外触动我的还有83岁还坚守岗位的钱易,在她面前,瞬间觉得自己如此年轻,还可以奋斗四十多年呢!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7

  对过去最直接的认知方法是回到历史,对历史最好的了解方式莫过于回到现场。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实地探访长征途经地,以实景还原历史,用影像告慰英魂。

  该片拍摄历时一年,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导演组从江西出发,横跨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4个省市自治区,穿越松潘大草地等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革命意义的长征地标,祭扫了100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200多位长征历史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发掘了100多份从未被发现或较少被关注到的历史档案,共拍摄素材超过1500个小时。

  这些史料档案中,有些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如1934年9月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其中刊登的张闻天社论,从侧面证明了长征不是一次仓促的军事行动,而是经过策划准备的战略转移;有些是转折关头的重要决策,如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给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命令他们要作为后卫力量掩护全军过江;另一些档案则是饱含情感的历史见证,如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在长征前夕写给父母却没有寄出的四封家书,以及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这次纪录片中被重点揭示。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86000多人中,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占到了队伍的四成。年轻的导演组以此为核心,在片中重塑了80年前这群同龄人的故事,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年轻的红军成为全片的绝对主人公,“青春”成了长征人的时代新注脚。

  长征的历史几乎没有留下真实的影像记录,而以往关于长征的影视作品也不能满足纪录片以真实准确为标准的影像呈现。为此,摄制组大量采用三维地图、实地讲述、角色扮演和实景演绎相结合的方式,用镜头对话历史,用电影化手法再现长征场景。片中还打破《档案》的表现方式,首次采用双讲述人的设置,主持人石凉在片中化身长征途中的多个历史角色,如通讯员、炊事员、红军连长、普通百姓,带来真实的长征体验;讲述人谭江海则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梳理和总结这段历史,推进故事的讲述。该片将于今日起,每天19时30分在北京卫视首播。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8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 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9


  ‘信仰’观后感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0

  恩施来凤95岁退伍老战士张富清深藏功名64载,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深藏功名、不计得失。转业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而是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他说:“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他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是民族的英雄,他是国家的先锋。当今,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始终保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在和平时代他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是时代的楷模,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持续奋斗。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1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于今天早上 9时正式通车。1983年,港商胡应湘首次倡议;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5月23日,建设完工。从设计到开通,港珠澳大桥前后历时35年!

  港珠澳大桥开通,这三个意义特别重大: 1. 基建狂魔,再破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之大,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此外,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强度为17级。港珠澳大桥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拦、路灯都安然无恙,经受了史诗级考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2.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通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大大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此前,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需要3小时,大桥通车后,时间缩短至30分钟。 3. 世界级大湾区,呼之欲出,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湾区才真正迈上快车道。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粤港澳大湾区用不足1%的国土面积,不足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面积、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GDP增速等几个指标上,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也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全球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东莞、佛山、惠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一个世界大湾区的底气及基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势必极大降低人员、物品流动的时间和成本,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

  实际上,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大桥本身。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接近完工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尤以岛隧工程难度最大。岛 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创造了最大沉管预制厂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一年安装十节沉管的世界纪录创造了221天完成两岛筑岛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精度达毫米级的世界纪录。

  今天,经过中国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集万千智慧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向建设者致敬,向伟 大的祖国精神致敬!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2

  《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从不同的人物和角度窥视世界的百态,12部正片从出生到告别,第一部哭泣是对世界的宣告,希望,喜悦。几十年后,两鬓变白,摇摇晃晃,我们慢慢告别了世界。就像老巢的诗,千般不舍千般舍,万事不甩万事甩。

  老巢是《告别》的主人公,他与老伴聂爱荣老人一起学会告别,对抗遗忘的经历,让我对死亡和离别又有了新的认识:生的对立面,或许不是死亡,被人遗忘才是。

  聂爱荣老人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是我们常说的痴呆症,患者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三四,渐渐忘记了很多人和事,渐渐生活不能自立,需要人的护理。忘记家人,真是最痛苦的。

  "当你老到忘了世界,用什么来爱你?"老巢在板上写下了自己的疑问。但是老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从家到养护院有十一站地铁、四站巴士,再走八百米,老巢每周四五次为了妻子,老巢想放弃一切,他每次问妻子自己叫什么,妻子喊巢文臻时,他就像孩子一样高兴。总是忘记健康,不忘爱。当你老到忘了世界,我还是照爱你。

  瘟疫流行期间,老巢在家隔离,几个月不能见到妻子,他给妻子写信,录制录像,多次表达对妻子的想念,他害怕被妻子遗忘。比起死亡,忘记更悲伤!两位老人让我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看到了平淡有意义的`人生。

  纪录片的意义可能是给我们一次去别人生活的机会,然后回到你来的时候,鸡和狗的碎片会被治愈。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我们都应该记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的爱人,认真地拥抱他们。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3

  中国出版业直至上世纪70年代时,仍是铅字排版的形式。而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通过分析比较,敢于跨过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挑战研发世界尚无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在70年代末带领科研团队,日夜奋战,研制出了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完美的报纸样张。正是因为这一科技创新,令我国书刊平均出版周期从300多天缩短到100天左右。因此,王选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先锋。

  观看完纪录片《王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信条:“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简单而言,“顶天”主要意指的是专业技术上所追求的突破,而“立地”是要将顶天的技术成果市场化、商品化,推广及应用。两者关系的根本在于:“顶天”是为了更好地“立地”。质言之,这就是将知行合一之学发挥到了极致的典型代表。

  作为我国科研力量重镇的高校,身为教师一员,又该如何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扮演好自己重要的.角色,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呢?王选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排除万难的坚守与坚持,另一方面也是“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的平台影响。在现行一味以科研论文和课题质量(甚至数量)为教师评价考核指标的体制下,教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不强;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在科技成果创造积累过程中对科研成果的应用环境也不熟悉,所以仅凭高校甚至是教师单个个体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制下,还是仍需政府来牵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政产学研机制才是根本。

  当然,这并非一种消极情绪的抱怨,愚以为,从教师的角度,所体现的“知行合一”的方式更多的集中在两点:一是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把对科研工作前沿和前瞻性问题的理解和收获融汇到对学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传授和培养上;二是在做科研课题时,就要面向实际面向真实的问题去做出选题。即便是做基础科学研究时,也要考虑到它的应用价值,看生产实践中是否需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开发。

  综上,推进高校“知行合一”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源头研发,到市场对接,需要在调动教师研发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强和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如此这般,我们的新时代拥有更多如“王选”一般的改革先锋才有更大希望!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14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楚怡——百年荣光》全景式地展现了“楚怡”精神百余年来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影响,阐明了其对当代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一部汇集湖南职业教育成果大展示、经验大总结的优秀作品。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湘北女校学子们被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等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的事业情怀所深深感动;被近年来湖南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的奋斗故事所激励奋进。

  党支部副书记、思政老师李丁香说:“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屈指可数。观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是我从事职业教育以来最为激动的一次。”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吴海芹说:“看完纪录片,我感觉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勇毅前行......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职业院校学生都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让湖南职教精神的种子,在职业院校师生中落地生根。让更多人勇于选择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让楚怡百年荣光再现职业教育。”

  看完《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同学们深受触动、备受鼓舞。纷纷留言表示:纪录片激发了新时代职业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纪录片展示的职业教育成就可以改变世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吸引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今后将刻苦学习并发扬“楚怡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职业人才。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观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心得体会03-24

纪录片解说词07-21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09-08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0-23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6-29

观看军训心得体会06-03

塑料海洋纪录片观后感04-17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09-29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