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议论文

时间:2021-12-18 16:37:57 议论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食品安全议论文

  • 相关推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议论文

食品安全议论文1

  哪一个人不愿笑语常开,那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企业不愿兴旺发达。但要想做到这些,首先的前提是安全。安全犹如无比纤细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有一天,这根线断了,首先断在一食品的安全上。

  常听老爸老妈们说:“该吃些什么好呀?吃什么最安全呢?哎,真是愁死了。”这也难怪,现在已经曝出猪肉里注水,蔬菜里残留农药,制造火腿用的是死猪肉,喂奶粉的孩子一定会喂出一个大头娃娃,这一系列丑恶的事实。一件件丑恶的事被揭发,一家家毒辣的饭店被查封,一起起惊悚的中毒事件在不断发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食品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不管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都有,而且美观又好吃。可就是有些商家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择手段,用一些劣质原材料,制造出许多不合格的产品,放了许多添加剂、合成色素,有的甚至有致癌物质,如:苏丹红(一种化学染色剂,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吊白块(甲醛与次硫酸氢钠形成的加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极大)、抗生素等等,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曾经有过一个关于食品安全报道——毒奶粉,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某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吃过这种奶粉的婴儿,要么患肾结石,要么就变成了大头娃娃。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xx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死亡4人,多么可怕!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检验,那些黑心商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现在一些路边的小摊上售卖的商品,还存在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老远就可以闻到食品的香味,让人觉得很有食欲,但是,在这些食品里,有许多“垃圾”配料。爸爸曾经告诉我,这些小摊里的食品,有的用的是地沟油,有的用的是变质食物,有的是“僵尸肉”,有的是“三无产品”,还有的细菌超标,甚至带有传染病菌。他们用大量的香料来掩盖变质食品本身的味道,让人无法察觉,引起人家的购买欲,危害人体健康,我们小孩子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以后要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杜绝一切垃圾食品,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食品安全议论文2

  一、制度概述

  (一)定义

  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指国家对食品安全行使监管职能。公众参与是公众参与决策的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简单说就是公众依法定的权利义务,通过一系列程序,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参与决策活动的制度。

  (二)意义

  1.克服政府失灵

  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纳税人、政治家、官员或投票者在政府管理政治的过程中的品行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现代科技发展,人们己经无法利用原有经验把握食品质量。这种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对于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上的极端不对称往往导致其优势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而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包庇问题企业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其独立“经济人”身份。其同样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唯有引入公众参与监管才能平衡信息,克服政府自身弱点。

  2.实现民主法治

  我国宪法赋予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参与立法活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正是我国民主法治的体现。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既是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民主与法治的根本要求。

  3.创新社会管理

  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繁杂,管理成本巨大,政府负担重。这使政府需要依赖更多社会力量来分担压力。政府作为自私的经济人,也需要社会力量监督。温总理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认识到自身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政府。将政府从传统的“一揽子”监管模式转变为引入公众参与的服务型监管模式。实现监管的全面性,提高监管效率,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

  二、制度不足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制度仅有《食品安全法》第3条,第8条及第10条的规定,这要求我们必须克服不足完善该制度。

  (一)公众获取信息不足

  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是参与的重要前提,而食品安全信息本身由于其范围的不确定,包括可知与不可知的信息内容,以及获取的方式途径都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导致公众根本无从获取信息,更谈何参与。

  (二)举报权利实现困难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公众有举报食品问题的`权利,但对于可举报的范围,向谁举报,以何种方式举报等都未做细化的规定。且作为弱势群体的举报者自身的保护问题也未明确。导致现实中公众举报权利难以实现。

  (三)建议制度流于法条

  我国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加之立法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规定流于形式,使得这项权利成了宣示性权利。立法中对公民提出意见建议的方式途径未细化,严重制约了公民批评建议权的行使。这要求我们完善建议制度使公众可以真正依法行使这项权利,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

  三、建议

  针对上述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和公民两个层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制度

  作为公众参与监管的提前,国家必须通过立法保证信息的公开。建立包括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监管者三位一体的信息公开体系。公开涵盖食品安全的各领域、各环节的信息,对违背信息真实公开的一方给予严惩。确保公众可获取的真实信息。

  2.完善举报制度

  针对举报制度存在的问题,应明确举报范围、方式、受理部门并采取多种举报行使。对举报者给予保护。鼓励并奖励举报行为。

  3.建立食品安全专项建议制度

  建立接受食品安全监管意见和建议的专项制度,将《食品安全法》赋予的批评建议权进行具体细化。更好地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使公众在监管中的批评监督权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二)公众层面

  1.壮大社会参与力量

  为更好实现公众的参与的作用,需要我们组织壮大参与的力量。尤其是吸收食品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分体现出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各环节各领域的作用。真正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2.深化公众参与意识

  “民主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如表达意愿、参与决策、公共事务管理等。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及监管内容的了解需要我们积极宣传普及,我们应采取各种包括讲座,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到监管中贡献力量,实现维护自身权益。

食品安全议论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水平越来越好。虽然没有像旧社会那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存在着食品安全,特别是我们这些青少年,首先自身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同时,食品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食品质量的根本好转,有赖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在我们学校的旁边,有几处小摊,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以肉为主的油炸食品,放学了,同学们的肚子饿了。都会忍不住去那里买些油炸食品吃,他们却没有想过小摊上的食品非常脏,路上的`灰尘,只有风一飘过,它们都会飘到油炸食品的上面,而且多吃的话,也会提早发育,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在那些无证小摊上买东西。

  作为小学生买东西的时候应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了保质期,有没有安全食品标准,以防买到三无产品。

  2.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出购买食物,减少食物中毒。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

  4.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我们要摒弃贪便宜,图方便等不合理消费习惯,培养进名店,购名品,看日期,查包装的科学消费习惯,要留意识别优劣食品的知识,不断提高鉴别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是发现不合理产品,要向相关部门举报,使我们身边不再有食品安全的隐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议论文4

  1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1强化投入品监管,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

  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不仅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也影响了人类健康,规范兽药、饲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加强养殖环节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本要素。严格执行国家休药期的规定,尽量降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2重拳出击,严惩不法行为

  打击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制裁不力,导致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过低,难以有效杜绝那些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惩治力度,既要广泛宣教法律法规政策,让人们知法懂法,进而不犯法;又要保持打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对犯罪分子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1.3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检验体系

  健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势在必行,在原有的市、县级畜禽产品检验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和仪器设备,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检验手段,加大科技投入,使其能够做到多品种、高精度、高速度检验的需求,同时要求大型生产企业完善检验设备与技术,提高自我检测手段。通过对畜禽产品生产者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动物源性安全,从而促进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1.4加强畜禽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的.畜禽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是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应尽快组织各方力量,围绕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在体系标准建设方面应考虑标准的实用性,符合系统配套和贸易发展的真正需要。技术指标力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5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

  加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病死动物尸体,一经发现有随意处置、加工、出售病死动物者,立即上报,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基层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对其所辖范围实施不间断监管,对乱丢、乱抛病死动物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对乱丢、乱抛、随意处置、经营加工病死动物的养殖户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移交相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要定期进行巡查,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举报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

  2小结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影响。我们要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就要从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技术,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自我保护意识等诸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将动物源性食品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目标。

食品安全议论文5

  食品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例如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经常吃到垃圾食品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首先要看看你吃的食品是不是安全食品,一般要有安全商标和生产商标我们才能吃,因为安全商标和生产商标一般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假如食品有环保标志,那就更好了,因为环保标志的`食品换一种说法就是绿色食品,吃了更安全,而且还有营养呢。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吃绿色食品。

  其实我们大家都有个共同的坏习惯,那就是爱吃垃圾食品。

  那什么是垃圾食品呢?我们平常最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开心汤姆里面的油炸食品就是垃圾食品,还有就是学校门口卖的小食品也是垃圾食品。

  我给大家举一个吃肯德基的例子:有一个人,他每天都是吃肯德基,结果长的比猪还胖,多难看。同学们经常吃学校门口店子里的小食品也容易引起肠胃不好。

  所以我们大家一定不要吃肯德基和其他的三无产品。

食品安全议论文6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而现在的食品安全却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受关注的话题。经过剖析,我发现,造造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原因,具体表现在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后;检验检测的标准不够高以及防止和制止假售的技术还不够完善这三方面。如果这些技术,方法不解决,那么,他就会直接影响到热身体的'健康,关乎着人的生命。按理说,食品安全势力所应当的,但,在这时,谁又能保证什么视频是安全的呢?食品安全不该是冲印保质期就能蒙混过关,那些昧着自己的良心,赚黑心钱,拿人民的健康当堵住的人,是多么的可耻啊!

  食品的安全再度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应该跟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能力,及时发现隐患,并防患于未然,才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啊!

  食品安全何处寻?

食品安全议论文7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塑化剂、地沟油等等层出不穷,从而使许多人开始恐慌。

  今年五月下旬,台湾的食品行业传出了一个可怕的名词:“塑化剂”。一时间,人们“谈塑色变”,任何饮料、饼干、蛋糕都被人们拒之千里,甚至有些糖果也被怀疑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是怎么一回事呢?塑化剂原来是在工业上使用的,但是因为它价格便宜,于是一些不法商贩将塑化剂代替棕榈油,制成了起云剂(一种乳化稳定剂),然后食品制造商将这些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加入食品中。这次的塑化剂事件在台湾引起巨大的轰动。起云剂里的塑化剂含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限量标准。食用塑化剂会使人体基因受到伤害,并有类雌激素作用,大量摄入会引发激素失调,还会影响人的生殖能力。所以我们不要经常食用饼干、果汁等食品,以免食用到含塑化剂的食品。

  归根到底,塑化剂的`来源还是因为某些人利欲熏心而引起的。为了钱而不顾别人的生命,这正是人性的弱点所在。

  再说“一滴香”。“一滴香”早在一年前就曝光过。“使用一滴香,清水变浓汤”成了当时的流行语。一滴香含有许多化学物质,使用少量就能使菜或躺异常鲜美,但对人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最后说地沟油。近些日子,有许多的小饭店被曝光使用地沟油。地沟油是将阴沟里的废油分离出来重复使用。这种油价格便宜,但含有致癌物质。

  看了那么多事例,我感慨万分。我呼吁:“我们要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

食品安全议论文8

  如今我们进入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的食品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每年因食物而中毒的人却多了。

  记得有一次晚上,我放学时在小店买了一包零食,可回家时发现这包零食已经过期很久了。于是我就把剩下的全扔了,心想:我只吃了一点点,应该不要紧。

  但事与愿违,半夜的时候,一阵巨痛将我从梦中惊醒,我的肚子疼极了,好像刀割一般疼痛。紧接着,我的肚子又开始恶心起来,有一种要吐的感觉,我又跑去厕所……

  我这一折腾就折腾了一小时,到了凌晨1点,我的肚子终于好些了。第二天早上,奶奶带着我上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出我得了肠胃炎,还挂了两天针,唉,我以后再也不乱吃零食了。

  在我姑姑家的墙上贴着两张报纸,上面写的`是食物相克与食物相宜,比如猪皮和番茄一起做菜能预防中暑,海带与草决明炒菜能治头痛,芦根和竹菇炒菜能治呃逆;胡萝卜和白萝卜炒菜会产生毒性,导致中毒,青葱和鸡蛋一起炒会破坏鸡蛋的蛋白质,发芽的马铃薯上有巨毒,吃了极有可能中毒导致死亡。我看了之后,心想:我们以后可一定要注意食物搭配啊!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我们在生活中一定多多注意啊!

食品安全议论文9

  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增甜剂”、“染色花椒”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这些事关公众利益的新闻报道的出现,反映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但食品安全是个敏感话题,稍不注意就会搅乱社会神经并埋下隐患;食品安全又是个社会顽疾,有待媒体勇担重任,开展切切实实的舆论监督及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食品安全报道能否做到积极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关乎百姓安康与社会和谐,亟须引起政府部门、宣传管理系统及媒介的注意。

  一、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食品安全报道与观察今年以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社会反响,笔者发现食品安全报道存在如下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

  第一,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密集出现,平衡报道不足,易于引发公众的恐慌心理。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股食品安全事件的“揭黑”狂潮。尤其今年以来,食品黑幕报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舆论哗然。细数这些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等,在经过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竞相转载与争相解读之后,受众会从这些报道中推及其余、主观想象,把企业的“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造成公众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瓦解、社会焦虑加剧。前些年出现的“冠生园月饼”、“苏丹红事件”、“海南香蕉致癌风波”、“啤酒甲醛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公众主观推测极易发生的情况下,媒体正面报道未及时跟进,未明确界定问题企业及产品、未及时澄清整个行业状况、对各地相关企业预防措施宣传不够等等,均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

  第二,有的媒体一味追求“抢眼球”的轰动效应,假新闻泛滥,社会经济损失巨大,媒体形象受损。食品安全报道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词语,就容易制造冤假错案,令食品产业形象受损,使被曝光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公信力也大打折扣。食品安全失实报道主要表现为报道内容完全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不够等问题。今年年初的“可燃面条”、“塑料面条”报道,由于报道者误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混为一谈,面条突然变成了内藏无数有害物质的有害食物,一度在网络与现实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

  第三,食品安全报道趋于浅表化,深度不足,舆论推动作用未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报道以短、平、快的资讯居多,深入报道、后续报道、社会全景式报道少。这其中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属于负面新闻,从采访、制作到传播,面临诸多障碍,来自企业的、来自地方政府的、来自媒体自身考虑的'等等,于是就近年媒体表现来看,多数食品安全报道往往止步于社会“告知”层面,事件曝光之后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受众反应、专家观点等情况较少见闻。其次,我国传媒实行的是一种督察功能,而不是监测功能,不仅曝光劣质产品面临巨大压力,深入报道同样障碍重重。事件的深入报道需要整合社会资源,需要与政府部门、食品安监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公众等建立有机联系与充分的交流互动,这意味着媒体操作成本的升高、工作量与难度的增加、社会压力的增大等等,因此不少媒体望而却步,转而去寻找新的社会热点。

  二、对食品安全报道及时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的建议

  要解决食品安全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规避社会风险,需要媒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局意识及业务水平,需要强化政府、企业、食品安监部门、评估机构、医疗卫生领域及社会公众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运转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媒体发挥的是传声筒、解压阀、助推器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从坚持科学的信息披露、做足深度报道、实施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多层次,同时并举。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媒体应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注意适时适度搞好平衡报道,把握好报道的度。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真实、及时、全面、深入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是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但如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不加选择、过于密集,将会给受众带来误导,引发社会质疑。所以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新闻媒体应从大局出发,平衡报道内容,切不可为一时之利,无原则地扎堆报道,将报道重心侧重于曝光劣质产品、违规生产等负面信息上,这不仅是对媒体责任的亵渎,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细节、突出感官刺激、大肆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第二,媒体应提高科学审慎意识,做好信息把关人,杜绝虚假新闻与主观报道。对新闻媒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成为“营销”手段,绝不能通过“爆猛料”来“抓眼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新闻记者在食品安全报道过程中,包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源的核实和报道用语的选择等,一定要坚持审慎的科学态度,多搜集资料,多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力求报道的真实性。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对事件进行准确、权威报道,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传达警示信息,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第三,媒体应杜绝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做到信息传播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贴近性,进一步完善风险传递职能。

  食品安全报道的最终社会效益是保护公众身心健康、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杜绝违规生产、保证食品安全。媒介首先承担着风险传递的第一职能。在当前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最应做的是力避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这就要求媒体不仅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哪些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更应重点发布如下信息:同类食品如何明辨真伪,消费者食用问题产品后如何救助,医疗卫生专家的权威说法,如果事件发生在异地则应关注本地同类食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等,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及时全面传递食品风险,降低社会损耗。

  第四,媒体应密切关注报道反响,及时稳定公众情绪,进一步发挥社会心理疏导职能。作为食品安全报道的始发者或转发者,媒体应以警醒的态度密切关注报道反响。一旦发现信息失实,应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更正与辟谣,还公众以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挽回不必要的社会损失,避免公众恐慌;一旦发现信息的社会冲击力过大,引发社会情绪波动,乃至社会损失初现端倪,则必须要根据社会情绪的变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等及时展开追踪报道,通过新闻调查或专家发言等,为公众解疑释惑,第一时间规避社会风险。另外,当前这类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由于公众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媒体有责任与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展开合作,及时推进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普及。

  第五,媒体应通过议程设置,营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积极建言献策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完善舆论引导功能。食品安全报道不仅要求媒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更应依靠议程设置与舆论影响力,深入挖掘事件的社会原因并探讨防范对策。

  食品安全的防范与治理依赖于公共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公共政策形成于政府、专家、大众等各种社会角色的共同讨论。媒体不仅有责任将反思食品安全政策制度缺陷作为重要议题进行呈现,引导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普通民众参与讨论,还要为各种社会角色交流提供渠道,最终形成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合理建议。当前的食品安全报道存在止步于“告知”的通病,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对策的探讨等相对不足,媒体有责任通过议程设置,以新闻评论、辩论会、新闻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舆论引导方式,总结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相关政策、体制、法规等的缺陷,并展开讨论,谋划预防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策略及公共政策等,依靠舆论的力量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的社会进程。